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志纲的九大玩经

(2011-04-21 14:37:51)
标签:

高尔夫

心经

杂谈

  1、玩高尔夫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打远。一开始打球首先是追求打远,达到目的后,会有100杆左右的成绩;第二阶段是追求打稳,会有90杆左右的成绩;第三阶段最难,就是打准,如果基本上达到,会有80杆左右的成绩。

  2、玩高尔夫的三重境界

  第一是打技术;第二是打谋略;第三是打心性、打涵养。

  3、高尔夫三种打法

  第一是炫耀式打法。比如在如韩国,没有高尔夫球场或练习场的社区就不配叫高档社区,打高尔夫球是一种炫耀身份的标志。由于高尔夫在中国起步晚,被称为贵族运动,所以早期很多人参与打球也是为了炫耀。第二是勾兑式打法,球场成为一种超级公关场所,打球者的注意力根本就没放在球上,而是借打球谈生意、拉关系。第三是享受式打法,很少呼朋引伴,很少参加比赛。

  4、玩高尔夫的三种享受

  玩高尔夫有三个层面的享受:一是感官享受,欣赏山川湖泊,繁花绿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二是身心享受,呼吸新鲜空气,散步健身,涵养大脑;三是人生体验的享受,天人合一,从高尔夫中体会人生百味,感受其中无穷奥妙和乐趣。

  很多人打球只把打球作为一项运动,竞技和比赛,而我常在打球的过程中跟山川自然交流,融入其中。有一次,我在昆明春城高尔夫球场打球,由于住在球场,早上六点多钟就背着杆子下场了。此时云雾像牛奶一样在山间流淌,四周一片寂静。打前两三个洞时,一切还在雾中。但当打到第三个洞时,不经意间,太阳仿佛一下子跳出了山冈。当晨曦露微之时,突然间百鸟齐鸣,唧唧喳喳一片喧嚣,一瞬间大地苏醒了!

  5、玩高尔夫不忘写球场评语

  我的打球方式跟别人不一样,如果打球环境很享受、球场设计很有特点、能打动我的话,我就会闲不住地做出一番评价。比如我对博鳌球场的评价是--孤岛荒原,天风浩荡,渔火满天,野趣无边。对昆明春城球场的评价是--高天澄碧,天池如镜,群山逶迤,四野花盛。这里也是亚洲第一球场。对丹灶球场的评价是--多沙坑,多水塘,多陷阱;如同广东人,貌似平和,暗藏玄机。有趣的是,不少评价得到大家的首肯,要么上了球场的介绍册,要么在球友中间广为流传。

  6、高尔夫可以改造老板

  这些年来,我至少把近百个老板引进了高尔夫球场!东北在当地打球排前三名的老板都是我引进高球门的。我眼见得,打球不仅使使老板们革心洗面变成了绅士,同时更丰富了人生。原来搓麻将,洗桑拿的老板们自从改打高尔夫,不仅身体好了,生活有规律了,家庭和睦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而且品位不同了,接触的人档次提高了,眼界开阔了,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商业机会。所以我在自己身体力行的同时还是高尔夫运动的大力推动者。

  7、玩高尔夫获得创造灵感

  迷上高尔夫之后,我的工作中融入了生活,生活中也充满着工作。打球中激发和获得了不少好的创意和灵感。贵阳的城市形象定位森林之城,休闲胜地,就包含着在夏日我多次去贵阳打球的感受。每隔一段与老板们打打球不仅交换了信息,行走与挥杆间常不经意地浮现出不少好想法。

  8、从玩高尔夫到做高尔夫项目

  我已经把高尔夫揉进了我的许多项目里了。我们正在上海、重庆、天津、廊坊、绍兴策划的5家大型的地产项目中都有高尔夫球场。其中,在绍兴会稽山下做的高尔夫球场有可能成为亚洲最有文化底蕴的球场,而重庆的球场则志在打造成峡江第一球场。1998年我在广州华泰宾馆做房地产演讲时,谈到高尔夫,曾有一个小青年来信愤愤不平地说:王志纲你天天打高尔夫恐怕与策划无补吧。谁想到我今天真搞起了高尔夫策划。这正应了一句话,策划的工夫在诗外。

  9、玩高尔夫也是玩味城市和社会

  我往往能透过高尔夫球场的运营状态,打球人员的结构,观察一个城市的消费水平和民风民情。如昆明人打球喜欢扎堆。福建和厦门的球场一般都管理得一塌糊涂,但打球的人照样很多,打球不仅便宜还有粥附送,说明了福建当地人不很殷实。广州人打球一般有固定的圈子,不像深圳人来自五湖四海,英雄不问出处,打球的人之间很疏离。上海打球的人很少,现在还处于喝咖啡、打台球、玩麻将、逛南京路的层面,而且对时间也有吝啬感。重庆人打球很猛,扛着杆子一路打到成都。成都人却宁可搓麻将、扣女、摆龙门阵。北京人打球打疯了,像蝗虫一样全国球场飞,冬天飞海南,夏天飞济南,而且打球很奢华,不但爱飞来飞去地打,而且给球童小费一般都是100,这里面不少人都是后面有老板跟着买单。而台湾人一般给球童的小费是20块,日本人不给,广东人呢,如果球童服务好可能给50或100 块,服务不好就不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