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策划就像玩高尔夫 (摘抄,不是原创)
(2011-04-21 14:39:21)
标签:
高尔夫策划杂谈 |
我们这些老红军开始打球都比较随意,自己打自己的,不搞正规训练,没有临帖,就写狂草。打18洞的标准杆是72杆,我打得好的时候80多杆,有时状态不好,又掉到90多杆甚至100杆。有时一场球打下来让行家都大吃一惊,认为这个对手不可小看。但往往过一段不满足了,想再上一个台阶时,又不断地调动作,结果是反而出了问题,常常是进一步退两步,处于大起大落之中,但高尔夫的魅力就在这里,永远没有止境,乐趣无穷。像在南沙高尔夫球会球场打的一场球,本来在第17洞时,我已经落后了对手5杆,在一般情况下肯定是输定了。但由于我稳得住,结果奇迹出现了。我前一洞先是打了一个小鸟(负一杆),对方手就软了,一杆打到花丛里,又多费了两杆才出来,我追上了三杆,最后一洞实际上是心理战,我发挥正常,打了一标准杆,而对方又连连失误,结果我反败为胜。高尔夫这玩艺儿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结果常常出人意外,只要永不放弃,最后总有胜的可能。
在高尔夫球场上,我是一个独行侠,虽然经常公开一些高尔夫心得,但跟中国高球圈子没什么来往,也从不打正式比赛。于是就有了一个王志刚找王志纲的故事。有一位在北京办高尔夫球杂志的总编跟我同名同姓,也叫王志刚,所以此王志刚老是在高尔夫界被误认为彼王志纲(好在我的刚字改成了纲在字面上有点区别,但多数人都没有注意)。于是他一直想见见我这个人。今年年初,他跑到云南来采访我,见了面他说:啊,终于找到真正的王志纲了。他对我感悟高尔夫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我的各种感悟有不同的视角,不只是像现在的高尔夫文章,只是谈技巧。但广东人教给我一个道理,实力不行,口水多过茶也没用。所以如果我的成绩太差,谈起来也没劲。像现在成绩稳定在80多杆了,才觉得可以对外谈谈高尔夫经。
我95%的时间都是自己跟自己打,一个人下场。玩高尔夫的有些境界是平常人所感受不到的。现在我仍可以清晰地回忆起一些难忘的高尔夫场景。98年我第一次到大连金石滩球场打球,这个球场是个海滨球场,设计很有特色。有一个洞的果岭是建在海上的一个孤岛上,面积不大,只要准确性稍微差一点,球就会滚落大海。经常有人打十几个球都接连入海,恨不得把杆子仍到大海中去算了。这种富有挑战性的洞是最过瘾的。可我面对大海,顿生豪情,只一杆就打到海对面的果岭上。这令我狂喜不已。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到:啊!伟大的第7洞,我来了!太平洋的波涛拍打着亚洲的峭壁,雄鹰和海鸥在我脚下遨翔,天风浩荡,横杆立马,壮怀激烈,舍我其谁。
对业余球手来说,如果玩高尔夫纯粹是打技术,那就没多大意思了。我打球的同时也在感受大自然的变化,经常是唱着四季歌去打球。也就是按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选择最宜人的球场。比如在广东,由于感受不到明显的四季变化,常年不变的绿色,反而会使人有种暮气沉沉的感觉。春天去江南打球,此时那里正是大地的复苏,看着阳春三月的繁花和柳树抽枝的嫩绿,顿感整个人的身心也生机勃发。在上海的旭宝、浙江的富春山居,我们在龙井茶树林中穿梭,宁波的启新高尔夫球场也很棒,可在山上饱览碧湖如海。秋天时,我曾专门跑到西安的秦岭球场打了一场球,只见秋色无边,层林尽染。球场上的柿子树挂满了熟透的大红柿子,任打球的人采食。我们一边打球,一边拿球杆打柿子吃。在天津杨柳青球场能吃到鸭梨,在桂林球场则是一边打球一边吃柑橘,这些全是树上现摘的,呵呵……!
迷上高尔夫之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没有高尔夫球场的城市,有项目也尽量少接。出差在外没球打,真是太痛苦了。有一段我简直是以打球为主了。我很看重高尔夫的另一个原因是,实际上高尔夫常常是我考察一个城市的超级样本。一般来说,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水平与城市人均GDP及城市消费水平的高低有正相关性。打高尔夫的过程可间接帮助我对项目环境和前景作出更可靠的判断。本来我曾说过不在新疆接项目的,但今年我去了一趟新疆,就改变了主意,因为新疆也有了高尔夫球场,就在博格达雪峰下。
后记
2002年11月1日,在广州,王志纲与拍档打完全场18个洞。午餐后稍事休息,他又在南国奥园的高尔夫球场挥杆了。看来,他对高尔夫的瘾不一般。
这完全是一个巧合:1995年初,王志纲创办了王志纲工作室开始了他的独立策划职业生涯,与此同时,他在广东第一家高尔夫球场打了第一场高尔夫球。七年来,他的策划与他的高尔夫生涯成为了一种共谋共生的关系。他在打高尔夫时,策划灵感往往不请自来;他在搞策划时,高尔夫又每每成为他手中资源和道具。
1996年,谭启泰写的《谋事在人--王志纲策划实录》勾勒了四个王志纲:1982年至1984年在甘肃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者王志纲;1985 年至1994年在新华社出尽风头的记者王志纲;1992年至1994年插足电视专题片制作的电视人王志纲;1994年末成为独立策划人、1995年创办王志纲工作室的策划人王志纲。之后,第五个王志纲--经济评论家王志纲、第六个王志纲--社会活动家相继显形。第七个王志纲鲜为人知,也尚未被社会正式定位,王志纲调侃地称自己为生活方式专家。他的生活方式理论是:有点钱、有点闲、有点爱好、有点权。他拿自己打比方:有点钱,够花,不用看别人脸色活;有点闲,当老板的参谋虽然赚不了大钱,但更自由;有点爱好,喜欢高尔夫、美食和茶,喜欢考察山川地貌历史人文,喜欢与民间饱有智慧的遗老遗少们海聊;有点权,对他而言更多是指社会的认可和有权威性的意思。王志纲以为,这四有正是财智时代中像他一类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历万端事,这是王志纲的人生经验总结。但这句话对他来说还要加上一句:打百场球。场,当然是指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风光各异的高尔夫球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