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无色图 136CM*66CM 2004年 纸本水墨
很早就知道贝聿铭,而对贝老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本京都附近信乐山脉的美秀博物馆,这个建在美丽山谷的脊梁上的博物馆,,使得参观者必须借助特殊的攀登器材,通过一个狭窄的山谷,方得入内。如同“桃花源”的故事。
当有朋友推荐苏州博物馆,贝老晚年的又一经典之作,拿起小相机,我就去了。
贝老的作品喜好运用几何形的表现手法,他追求精致、洗炼的造型。
站在贝老的作品里,看着寻常人家的白墙灰瓦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相融,感触很多。
人们常常埋怨自己的创作受到各种限制,而无法实现初衷。 但常常又由于有了限制,优秀的创造才得以体现。
所有好的作品必须源于自身的历史根源,就好比一棵树,必须起源于土壤之中。

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的遮光格子。 贝老有句名言,让光线来作设计。 故其对玻璃屋顶、天窗的应用独具匠心。
向上的楼梯与向下的流水
以前对人造景一概不感兴趣。而这池碧莲与清澈的瀑布让我心生喜悦。
透过遮光格子撒下来的光线,给这现代艺术展的前言,营
造出丝丝的神秘。
在博物馆现代艺术厅里,曾梵志作品前。
在这里,我们能体会到贝老对东方意境,特别是中国山水画大境界的把握。作为一个美籍华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优游自在,也只有贝老这样的大智慧者能做到。

奇妙的几何效果,接近地平线的高度,让自然与我同行。
左墙里是现代苏州博物馆,贝老的作品。右竹林后,是忠王府,传统的苏州经典建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