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课笔记
标签:
杂谈 |
自2月27日起执笔写字为日课。颈椎作祟,写数行则须小歇,举哑铃,看花草虫鱼,自做按摩。小歇时不涮笔,贮铜笔帽中,砚加盖,令不干。笔帽数十年旧物,曾清洗,以元书纸擦拭一新,不数日敝暗如故,是否含锡,氧化快?纸用白报纸,已发黄,至少二十年了,两面用。研墨,墨是大厂家出品,胶太重,拉不开笔,调水。
摹《声画集》,《集》据紫禁城出版社《溥心畬书画集》复印放大。夫子行书,起笔重按,行笔快捷,起笔如弯弓,行笔如射箭。夫子论画,有“与其无笔,宁可无墨”之语,玩其行书,笔力与字之结构,是重笔力而轻结构了。以此摹书,觉有小进。
摹心畬夫子题画诗,诗从各种画集中复印放大。行兼草,更加流动。觉执笔须紧,“要使虚而宽”之论不合。
摹《唐诗选序》,心畬夫子序,骈体,小行书,刘宝光先生惠赠的复印件。此序未见流传。字小越见难写。看原迹,笔的质量很好。
临《王羲之传本墨迹选》,上海书画出版社,75年版。大王字流动而又凝重,多次临。有些帖临而易厌,唯此帖常临常新。
临《米芾苕溪诗蜀素帖墨迹》,上海古籍书店印行,无出版年月,记得70年代购自东安市场内中国书店。启功先生说苕溪诗写得好,可能是从“随意”上着眼。隐隐的觉得溥字有得力于米字处,也只是“隐隐的”。恭王府藏米字五种,溥临的很像。米字八面出锋,我临不像,但觉得很有意思,用笔有在纸上揉动处,后又觉得学这个揉动,先要把细的笔划写好,所谓“作字需提得笔起”。
临《吴昌硕行书字帖》西泠印社,81年版,是从晚年作品中选出的代表作。初见此帖,一种桀骜不驯之气扑面,彼时尚不识草,也购一册。字左低右高,欹斜取势,起笔顿笔重,与溥的行书有相近处,觉得入手快。然而评者谓“微嫌村气、犷气”,溥则曰“如天际散仙”,可以深长思之。
临孙过庭《书谱》墨迹本,天津古籍书店影印,92年二印。由于听宁砥中先生说,当年溥心畬先生命宁师临此帖,也就临过多次,帖都翻烂了,每次都不能全部临完,由于后边看着乱心。也有说后边写得好的,笔墨更放纵了。
近代大家,有不主张临古帖的。
前一篇:画法的工与放
后一篇:2022年04月14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