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美两位中学数学教师谁最“牛”

标签:
教育 |
2009年高考结束后,笔者发现人们越来越爱用“牛”字来形容高三班、高三老师。“牛”字是北京人用来形容一个人有本领、有办法,现在用来形容高三老师是在赞扬老师有能力、有办法把学生送入名牌大学。这些“牛”高三班、“牛”高三老师所教的学生都是尖子生,也可以说“牛”学生,“牛”老师教“牛”学生,那么“牛”班考名牌大学肯定“牛”。但是笔者认为一个高中老师把尖子生培养成名牌大学生根本算不上“牛”,因为被称作“尖子生”的学生本来学习成绩就优秀,学习上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困难,而且能够自学、爱学,也能够自律,老师管理上也不用太费心,如果老师连这样的学生都培养不成名牌大学生,这样的老师只能被称作“猪”老师。真正称得上“牛”老师的是能够把那些学习基础差、厌学、纪律散漫的学生培养成爱学习并且取得优良成绩的老师,我们现在特别需要这样的”牛“老师。为此笔者把中国和美国两位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实践比较一下,看看两位老师哪位是我们需要的最“牛”老师。中国的高中老师是《北京晨报》曾经以“最牛高三数学老师让学生又爱又‘怕’”为题报道的北京五中高三七班班主任数学教师李维军。美国的高中老师是洛杉矶加尔菲尔德高中数学教师艾斯克兰特,美国华纳电影公司曾以他的事迹拍成电影《为人师表》。
一、两位教师的经历和待遇不同。
北京五中的高中教师李维军是重点中学的骨干数学教师,教龄大概也有十几年了(李的个人资料太少,只能猜测),学校领导让其担任理科试验班班主任,可见其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领导非常信任的教师,因为重点中学的领导一般在高考中把“宝”都押在理科试验班,指望理科试验班为学校出“政绩”,扬名声。
艾斯克兰特原来是一位电脑工程师,从未当过高中教师,因为失业的原因,应聘到加菲尔德高中教电脑课程,但由于该校经费问题没钱买电脑,只好改教高中数学,成为该校的合同制教师。
二、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同。
李维军所任教的北京市第五中学创办于1928年5月, 1959年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中学,2003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硬件设备堪称一流,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市级骨干教师11人,区级骨干教师30人,可以说在东城区实力最雄厚。
艾斯克兰特所任教的洛杉矶加尔菲尔德高中按中国现在的标准,可以说是一所不合格的三流中学,也可以说是一所“烂校”。该校既不是重点中学,更不是示范性高中,而且名声不是很好。没有一流的硬件设备,连台电脑也没有;师资力量也不雄厚,老师们都想离开另谋高就。
三、学生的素质不同。
想进入北京五中读书,学生必须是500分以上还不能包括体育分才能被录取。在北京五中读书的学生都是学习基础好,特别是李维军担任班主任的理科试验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在五中应该是最好的,学生只有一个想法考名牌大学;家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需要孩子分担家里的任何家务,孩子只需把学习搞好,其他一律不用操心;教师不必为学生课堂纪律操心,只需把课讲清楚,把高考的题解释清楚,告诉学生哪些在高考中是重点,多讲些解题技巧,如果猜题押宝再能押住几个高考题,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大“圣人”。可以说李维军任教的高三七班的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学习上都会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加尔费尔德高中的学生是以移民家庭的孩子为主要生源,而移民的家庭一般都是文化层次比较低,家庭生活困难,学生放学回来后还要分担家务,照顾有病的老人、照看幼小的弟妹。学生学习基础差,初中的正负数都搞不清楚就升入高中了,厌学、打架、威胁老师,课堂秩序混乱,甚至有的女生上课坐在男生的腿上,搂着男生的脖子,上课也不注意听讲,作业不做。家长整天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甚至让孩子退学。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家长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抱什么期望。
四、两位教师的教学成绩不同。
李维军从担任北京五中理科试验班班主任以来,六年如一日始终过着“两眼一睁干到熄灯”的日子,但他却不愿意多碰这样“沉重”的话题。在他看来,一切付出,完全是因为“得对得起这拨孩子”。可以说李老师的压力太大了,因为这压力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如果一旦学生在高考中失利,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学校领导颜面丢进,学生家长肯定不答应,学生的前途就毁了,学校在招生中竞争力就会减弱,李老师今后在学校无法在待下去了,所以李老师必须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学生中去。
李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得真心真意对孩子们好!”为了兑现这个承诺,他也吃了不少苦。直到今天,李老师因为右腿半月板撕裂,上下楼还不大利落。这是那年,他和几位老师带学生们去白河搞拓展活动,为了背身体不方便的学生过河留下的纪念。
“我是他们的老师,但更像是个大家长,家长把这么好的孩子交给我,我得对得起他们!”这句话几乎成了李老师埋在心底的座右铭,而他的孩子们也知道,班主任李维军是个负责任、重情、仗义的人,所以自己得“玩命”干。
经过辛勤的的努力,2009年北京五中高三七班也就是李维军任班主任的理科试验班,被公认为最“牛”的班:刚刚结束的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考试,一人被保送清华,15人获得考试资格,超过一半从北大、清华“捞”到了最高20分的加分。上学期末,还是这个班的学生,在东城区数学统考25个满分里面占了18个,150分的卷子,他们的平均分竟然考到146分,并且包揽了全区理科总分的前两名。另外估计高考成绩也不错。
艾斯克兰特在担任“垃圾班”的数学课教师后,一开始遇到的困难对于中国重点中学的老师们来说简直是不敢想象,学生数学基础太差,上高中后连初中的正负数都搞不懂,而且上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课堂秩序很乱。但是艾斯克兰特这个非正式的而且不是数学专业的教师却下决心改变这种状态。当校长在校务会上提出怎样避免学校年检不合格时,艾斯克兰特向学校提出要让学生毕业时通过数学微积分的越级考试,用提高教学质量来改变学校的落后状态。这种考试在美国只有百分之二的高三学生敢参加,学生考试通过后,在大学免修数学微积分课程。他的想法受到了同行的嘲笑,但是艾斯克兰特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并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为学生补课。在这期间,他曾劳累过度而患心脏病住院,病刚好两天以后就回到教学岗位。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艾斯克兰特用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加上学生的刻苦努力,最后他辅导的18名学生都通过了数学微积分越级考试。加尔菲尔德中学这个“烂学校”从1982年起参加数学越级考试,取得的成绩如下:
1982年18名学生通过越级考试,
1983年31名学生通过越级考试,
1984年63名学生通过越级考试,
1985年77名学生通过越级考试,
1986年78名学生通过越级考试,
1987年87名学生通过越级考试。
1982年18名第一次参加数学微积分越级考试学生的成绩曾经受到考试部门的怀疑,认为像加尔费尔德高中这样的“烂校”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后来又让学生重考,成绩和原来的一样,才承认了这些学生的成绩。
通过上面对比,两位都是中学的高中数学教师,哪一位是最“牛”的,想必读者自然就会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