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复兴老城区,从南昌城市起源角度对东湖区进行文化定位。以依据文献在章江门旧址设立汉代昌门文化标志作为突破口,引领东湖区历史地理定位,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理由:疫情总会过去,建设还要继续。
自市政府西迁红谷滩,导致南昌政治、经济重心移出老城区,给东湖区带来了不可逆的消极影响。随着房地产兴起及城市的发育导致的城区外拓,东湖区陈旧的面貌已经显露衰弱的迹象,复兴旧城区,摆上战略高度。
由于文献的稀少、研究的艰涩困难,南昌市文化部门数十年来对于东湖区的历史文化定位是不确定的,对于南昌城市建设起源于东湖区,没有科学的论证结论。导致名不正言不顺,东湖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无从运用。这种状况,没有强有力的研究团队或学术大咖或强有力的政府部门营运,极其难于改变现状。
基于南昌古代文献如宋代裘万量《豫章续志》、宋代陈景祥《南昌府图志》等称章江门即是古昌门:“章江门古曰昌门,孙策遣虞翻与华歆交语即此地也。《旧图经》云,滕王阁在西,古昌门北,下临章江。”即明清的章江门,是汉代南昌城的昌门。
这从文献上看,哪家学说都无法攻击。建议以此为基础,在榕门路和章江路交界的古章江门处,仿照叠山路等各街道地名来源说明一样,设立一个文化标志牌,书“章江门(古昌门)旧址”数字,文字介绍即依据文献,讲三国初孙策进击豫章郡,派名士虞翻在章江门说降南昌地方长官豫章太守华歆的历史故事。
如果能选址建设城雕则更佳。
普通人都熟稔三国文化,三国名人东吴孙权大帝的兄长孙策的吸引力很大,豫章太守华歆后来回到中原曹操集团,故事中讲他逼汉献帝禅让推位给曹丕,起了很大作用,几乎可说是经手终结汉代数百年江山的特殊人物。
南昌古代文化,西汉、东汉时期记载较稀,东汉末三国以后,史事逐渐繁荣,孙策攻击占领南昌,是南昌史上承前启后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
设置这个昌门、孙策文化标志,可以启动南昌文化界对东湖区历史的疑窦,引导网红或文化研究者的眼球,制造文化上的围观,进而会形成研究上的压力和动力,撰写文章、制作音像视频节目进行宣传推广,促进东湖区历史的辩伪,对于南昌汉代城址在东湖区这一学术观点逐渐明晰、定位。
南昌汉代古城的历史地理问题厘清以后,不大的古城区面积,可以用旅游观光车来作为相匹配的交通工具,把唐代以前丰富历史故事,进行串讲。有些史事也更容易研究确定的方位,比如汉代地标豫章郡大樟树的位置,古城门方位、城市主干道,诸葛亮少年时期随宦叔父豫章太守诸葛玄生活南昌可能生活的街区,杜牧接触的南昌歌女张好好可能生活的街区等,都可以进行研究、谈论。
逐渐可以将东湖区建设成为南昌城市源头的文化渊薮,打破西湖区的文化包围和争竞的压力。经过未来若干年的经营,才能实现拨乱反正。
未来的宏伟蓝图,实现的第一个工作,是设置章江门即汉代南昌城正门昌门的文化标志,这隐藏的话语是汉代南昌城和唐宋明清南昌城是重叠合一的,西湖区的万寿宫景点都在汉代南昌城以外的郊野,更遑论绳金塔、三眼井、地藏庵等历史文化街区。
以此启动东湖区历史地理文化清源、正名、重建的巨大工程。
办法:在章江门旧址设置汉代昌门旧址文化标志,或建设孙策取南昌历史故事城雕,以此引领对东湖区历史地理的正确定位,为旧城复兴打下雄厚文化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