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阳明路南的旧城区历史资源丰厚,此北到江纺古代是城郊,近现代多为城中村,文化资源稀缺,旅游价值不高,东湖区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
建议在七里街发掘有重大价值的历史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牌,促进经济发展。
理由:南昌到民初拆掉城墙,有一半古老城区归东湖区,这部分有厚重历史。阳明路以北,历史资源乏善可陈,开发新楼盘或商用,历史敬畏感弱,经济价值不易更好体现。
东湖区历史文化资源多集中在老城区到现区委、区政府所在的龙沙路,即古龙沙胜地。北端江纺,将以苏式建筑为工业文明项目开发,东端青山湖定位城市湿地。
龙沙、江纺、青山湖间的东湖地块,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几乎真空,缺乏文化地标。
但七里街在南昌历史上是著名古战场,战略地位几可比拟解放南昌的城市东门户谢埠。
明末清初明朝将官金声桓、李自成部将王得仁所率军队,先降清廷,后复联络福建、广东的南明政权反清。清廷派大将谭泰从北京发兵镇压,从赣州回救的金、王军队即在七里街和登陆的清军激战,七里街隐然控扼南昌,由七里街开始的战争决定了南昌城人民的命运,也影响了南中国的格局,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太平军赖汉英等将领攻南昌,亦在七里街和清廷张芾、曾国藩、罗泽南等名臣率领的军队激战。太平军胜,则控扼华中地区,囊括半壁江山;清军胜,则把太平军挤压到江浙狭长空间,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覆亡,故七里街古战场历史地位很重要。
李家庄、七里街、谌家坊、汤家坊等邻近地名,丝毫不知谁更出彩,李家庄更近旧城区甚而被认为更重要。从历史文化对比,七里街地名价值当然更秀出众侪。
故建议挖掘七里街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成衔接龙沙和江纺的中间文化地标,均衡东湖区文化资源分布,为拓展七里街区域经济打好基础。
办法:1,择地在临江处立“七里街古战场”碑,书古文史,设文化广场。创作以大战为题材的圆雕或浮雕,可塑造主将,也可群雕,展现明清两战争。用地紧张则利用七里街地铁口以浮雕展现。
2,开发商或政府出资,请导演拍摄该题材微电影,在微信或地铁等公交工具上播放,刷新对七里街的认知,将此地和南昌城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抬高文化地位;将引起文人骚客凭吊游玩,增加人流量。
3,进一步开发古战场邻近赣江风光带,利用河滩古战场遗迹和扬子洲河滩,做旅游开发。明末清军从扬子洲架浮桥跨江攻南昌,扬子洲江心岛可开发为模拟战场旅游;和清军驻扎地蛟溪(现属南昌县)联合开发优质天然泳场,使传统南昌江边风光带由八一桥延伸至七里街,发展水上观光项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