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动作发展
(2013-11-14 09:06:10)
标签:
动作发展体育教学动作学习动作控制教育 |
如何理解动作发展
樊江波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河北省石家庄市育才街316号;050021
从研究成果上看,成绩是显著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给没有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形成了“为了动作而动作”的认识。那么,该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理解动作发展呢?
动作发展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它是研究人类一生中动作行为的变化、构成这些变化的过程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从一个学科出发,动作发展的定义是指人们一生中所体验到的动作行为的变化,即所有人都经历的一个过程—动作的发展是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1]。
从动作发展的本质来说其必须是有组织、有系统的、连续的变化的过程,但由于动作发展是对人一生的发展变化的研究,那么个体的生理发育、周边环境变化以及任务的不同都会造成对肢体动作发展的影响。动作发展研究按照历史发展过程分为前导期、成熟论时期、规范或描述时期和过程导向时期,其中过程导向时期分为信息加工时期和动态系统时期。
动作发展最早是来自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范围,而不是来自体育教学研究领域。从动作发展研究的历史看出,动作发展最早是发展心理学领域为了理解影响动作行动适应性控制的知觉、认知、社会和情感加工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来研究“知觉—行动”的耦合,而进行的一项研究工作[2]。由于“动作发展”一词听起来不够心理化,该领域一直不敢直呼其名,而是用诸如知觉—动作发展、知觉与行动,以及动作技能习得等术语来代替动作发展。但是,该领域在介绍相关内容时却不能很好的反映出当前研究的工作特色;而实际上,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也的确是为了理解影响动作行动适应性控制来研究“知觉-行动”的耦合;同时,许多发展心理学家以动作发展为样板系统来研究运动的形式和结构,从而理解更普遍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最后,发展心理学接受了“动作发展”这个名称。
动作发展早期是心理学领域围绕个体在运动和动作的行为结果来解释与成熟过程相关发展的研究,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他们认为动作发展受人类生物和遗传的内部控制,并形成了成熟论观点。动作发展出现在体育教学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关注的是学龄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动作发展,而不是与智力发展或一般发展相关的动作发展,即关注发展的结果。但是,关注个体动作的外在发展结果并不能完全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全部原因,因为动作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体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阶段发展特点是前一阶段个体经过学习后的结果,但是影响动作学习的因素既包括个体内在的原因,也包括环境和任务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培养更多的飞行员参与战斗,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飞行训练的动作技能的研究,这个因素促进了动作学习的蓬勃发展。而肢体动作形成和信息处理是个体动作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个体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肢体表现是动作学习的主要形式。这就是说肢体动作的具体表现是受不同信息的影响和参与运动的各个关节自由度的制约,从而形成不同形式的协调。为了更好的了解影响个体动作技能形成,动作发展研究者从关注内在过程转移到关注变化的内在原理,即动作控制理论的形成。这三个研究领域一起构成了动作行为理论,即信息处理理论,动态系统理论和生态学理论。
体育课程的主要手段是身体练习,而身体练习是个体的具体动作行为表现。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动作发展的特点。具体方法是:在了解个体基本动作发展的特点(从学科的角度)的基础上,要知道动作发展的过程也是动作学习的过程,而个体的动作学习受个体、环境和任务三个因素的影响;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中,构成肢体运动的各个环节形成的协调是调整各个关节自由度的结果。
表1.1 动作行为领域的总结[3]
|
|
动作发展 |
·注重性能的研究(结果) ·注重过程的研究(根本机制) ·发展是连续的(以下在不间断的顺序) ·发展是系统的(一步一步程序) ·发展与年龄有关,但不依赖年龄。 |
动作学习 |
·掌握形成技能行为的一种能力过程 ·作为一个实践结果直接发生,而不是由于成熟或生理上的变化 ·不能直接观察 ·熟练的行为能力相对固定变化 |
动作控制 |
运动的基本过程 关键的问题包括以下内容: -自由度问题:控制系统是如何限制自由度的数目产生了协调的运动模式。 -序列顺序问题:探讨运动行为的序列分析和时机。 |
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动作发展研究按照历史发展过程分为前导期、成熟论时期、规范或描述时期和过程导向时期,其中过程导向时期分为信息加工时期和动态系统时期[1]。从一个学科角度来说动作发展的本质是有组织、有系统的、连续的变化的过程,在人类一生动作行为中,生理发育、周边环境变化以及任务的变化都会对人体动作的发展形成影响。体育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为了更有效的实施教学,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中,既要从一个学科的角度了解个体基本动作的发展规律,同是也需要从一个学术的角度,分别从动作学习和动作控制视角来关注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内在因素和身体机制的变化。总体来说,动作发展对体育教学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构建终身发展的教学视角。发展是指人们所看到的每个人一生中的变化。认识到变化并不仅仅是年龄增加的结果,生活经验、遗传基础以及这两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动作技能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因此,发展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了一生中动作行为的变化。例如:当一个三年级学生在立定跳远中,起跳前,他的胳膊没有或只做了很少的挥臂动作,如果你假设这个动作是错误的,你可能就是在把儿童和成人模式做比较,而没有考虑发展的问题。
第二,提供了判断儿童动作发展的标尺。动作发展课题组用横断设计思路对3-11岁儿童进行研究,通过部分序列法对立定跳远、投掷沙包、踢凌空球、击打空中球和踢毽子等基本动作行为模式进行描述,为了解我国3-11岁儿童基本动作发展特点提供了依据。例如:3-11岁儿童投掷沙包的上肢动作发展的标尺是:第一阶段(3岁):原地直臂持球于体侧,正向投掷方向,上肢经前向上弧形上举置身体或脑后,展肩;第二阶段(4-5岁):原地直臂持球于体侧,上肢经前向上弧形上举置身体或脑后,侧向投掷方向,展肩; 第三阶段(6-11岁):直臂持球于体侧,走向投掷线时(一年级原地),上肢经前向上弧形上举置身体或脑后[4]。这也为体育教学中确定“学习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提供了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动作协调发展顺序的研究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是处于初级、中级还是高级(生物力学最佳)的协调模式阶段,这些研究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每个动作技能发展以及技能之间的实际水平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踢毽子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摆动腿是直腿踢、屈腿踢和拐踢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第四,为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学习是建立在个体一定基础上的活动,只有了解了个体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能”做什么和“需要”什么(最近发展区),才能为科学的构建体育教学内容提供依据。人类在参与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不同体育项目都是基于人类基本动作模式基础上构成的。了解个体基本动作发展的标尺就能为我们了解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个体能做什么提供了依据,例如,在投掷沙包动作发展中,从4岁开始有50%的儿童能作出“鞭打”的动作模式。同时,个体在基本动作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以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技术动作和技能动作的发展特点。例如:投掷沙包出现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的时候,其目标分别是围绕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技术动作和技能动作的达成情况来制订的。这个思路为更好的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提供了依据。
第五,为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拓宽了思路。王策三认为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上的认识活动规律和发展水平是决定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5],在不同历史时期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谈到要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在实际分析中更多的是针对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针对学生认知活动规律和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几乎没有。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动作行为理论的基本原理,为更好的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例如:生态学理论主要强调个体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中依据环境的变化进行动作的调节,这个特点反应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处理信息的能力。然而,个体在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的认识发展水平处于不完善阶段,肢体动作的成熟更多地是利用身体的结构和特点,在觉知环境可供行动的信息中进行学习,符合这种学习的方法有游戏法和情景法。由此:游戏法和情景法是符合水平一、水平二阶段学生特点的主要教学方法[6]。
参考文献
[1]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
[2]戴蒙,勒纳主编,林崇德,李其维,董奇等译.儿童心理学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9.3
[3]Pamela
S. Haibach, Greg Reid, Douglas H. Collier. Mot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
[4]樊江波. 3-11岁儿童投掷沙包动作发展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0(3)
[5]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6]樊江波,祝芳.基于动作学习理论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J].中国学校体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