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客观学习
客观学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93
  • 关注人气:2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

(2011-12-14 08:05:17)
标签:

教学设计

动作发展

投掷沙包

教学内容

教材

教育

     案例说明:这是一篇网络交流的案例,感觉这个教案在实际的教学中具有代表性,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把该教案放到这里和大家讨论。标注部分是我看教案的时候提出的一些疑问,大家可以结合这些疑问进行讨论,同时也希望大家提出自己的观点。

课的设计

一、指导思想

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1] 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掌握体育与健身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面向每个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营造团结合作的氛围,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共同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2] 

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3] ,竞争意识强烈也已经产生了集体荣誉感。生理指标都不稳定,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4]  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5]  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领有其独特之处。

三、教材分析[??6] 

投掷小沙包的与运用蹦蹦板的不同角度拍、踢毽子。

力版块中的是是依据《课程标准》基本内容I的要求设计的,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各种轻物作为器材,如纸飞机、海绵球、三毛球等。教学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器材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是适合低年级的学生的身体发展,可以培养学生左右手的投掷能力。

生一只脚的内侧本课的教学是通过学习与练习,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快速挥臂与出手角度对提高投掷距离的重要性。

四、学习目标[??7] 

1. 学会简单的肩上投掷的方法和投掷时快速挥臂的动作,发展投掷能力。

2. 激发投掷的兴趣,体验出手角度与快速挥臂的动作方法。

3. 发展上肢力量、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敢于竞争的优秀品质。

五、重点;难点[??8] 

重点:快速挥臂与出手角度

难点:身体协调用力

六、教学策略

1、启发引导、激发兴趣

   结合体育与健身的教学新理念,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改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尝试体验,与教师的示范进行对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激发练习兴趣,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达到教学目标。

2、挑战自我、勇往直前

   通过不断的增加难度,使得学生不断的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通过自我展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的意识。 

体育与健身课时计划[??9] 

年级

二年级

人数

46

日期

 

执教


班级

5

组班形式

自然班

周次

 

课次

 

内容

主题

1、投掷:小沙包掷远(4-3)        

2、综合活动:“矮人打猎”           

重点

快速挥臂,出手角度

难点

身体协调用力

学习

目标

1. 学会简单的肩上投掷的方法和投掷时快速挥臂的动作,发展投掷能力。

2. 激发投掷的兴趣,体验出手角度与快速挥臂的动作方法。

3. 发展上肢力量、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敢于竞争的优秀品质。

课序

时间

教学

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1’

课堂常规:

1、  体委整队,检查人数

2、  师生问好

3、  宣布本课内容内容

4、  安排见习生

 

 

 

 

 

 

1、 体委整队,师生问好。

2、 宣布内容及上课要求

3、 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四列横队

4’

一、热身活动:

“找朋友”

二、热身操

1、  头部运动

2、  扩胸运动

3、  腰部运动

4、  弓步压腿

5、  膝关节运动

6、  活动手腕脚踝

1

4’

 

教: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准确

2、动作到位有力,声音响亮

学:1、认真听见,注意力集中

2、积极学练,相互学习

要求:精神饱满

散点

19’

一、基本部分:

投掷小沙包

1.原地徒手练习

 

 

 

 

 

2.对墙练习

(1).定距定的练习

 

 

 

 

 

15

 

 

 

 

 

 

10

 

 

 

 

 

2’

 

 

 

 

 

 

3’

 

 

 

 

 

 

教:1.教师讲解示范

2.组织学生进行学练

3.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学:1.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2.积极思考,听清要求,认真练习

 

 

教:1. 教师讲解示范

2.组织学生进行学练

3.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学:1.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练习

 2. 听清要求,认真练习

要求:动作有力,思想集中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xx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xxx

xx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xx

xx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xx


 

 

 

9’

 

(2)挑战高度

 

 

 

 



(3)挑战自我

 

 

 

综合活动:

“矮人打猎”

 

 

 

 

 

 

 

 

 

6

 

 

 

 

 

 

 

 

 

2

 

 

 

 

 

 

 

 

 

 

5’

 

 

 

 

 

 

 

 

6’

 

 

 

 

 

 

 

 

 

 

教:1. 教师讲解示范

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学:1.积极练习

2.思想集中,提出疑问

要求:思想集中,注意安全

 

教:1.组织教学,动作示范

    2.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学:积极主动,挑战自我

 

1、   教师讲解活动方法

2、   学生认真听讲

3、   找一个小组同学进行游戏的示范

4、   集体进行游戏的练习

5、   进行比赛

 

要求:注意安全和游戏顺序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xxx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xxx

xxx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xxx

xxx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xxx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
 

 

 

 

 

 

 


教学案例分析---投掷沙包x  x  x

x  x  x

x  x  x

2’

 

 

1、  放松活动

(小鸡舞)

2、  整理器材

3、  点评本课

4、  师生再见

 

 

 

 

 

 

 

1、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活动

2、小结并讲评本课情况

3、师生告别

4、回收器材

散点

场地

器材

 

 

一片篮球场

48个小沙包

标志桶12

 

安全保障

1、  选择平整、阴凉的场地

2、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3、  提示口令,注意安全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45%

42%

课后

小结

 

 

 


  [??1] 在指导细想中的描述中要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说一说你是如何落实“以人为本”、关注“知识与技能”、创设“学习环境”等问题。指导细想写的不能空洞。

  [??2] 学情分析没有针对性,只是泛泛而谈。

  [??3] 这句话依据是什么?能力大小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多大关系?

  [??4] 生理上的分析应该从那些角度来思考,这些分析和这节课的学习有多大关系?骨骼易弯曲和这节课有多大关系?大肌肉、小肌肉在投掷沙包中分别指什么?他们是如何影响投掷学习的?力量较小是绝对力量还是相对力量分析,他们的力量针对什么不足?

  [??5] 心理方面主要是从认知和情感上来分析。在投掷沙包学习中学生在认识上拥有了什么?对他们的情感有那些影响?

  [??6]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学习材料,这节课你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个教材分析是针对学习内容与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的。结合学情分析,就是对学生动作学习基础的分析和教学可行性分析。

  [??7] 教学目标是由“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组成的。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清楚的表达学生是在围绕什么来展开学习的;第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可评价性。

  [??8] 学生基础分析不清楚,自然重点难点就不清楚,如果这个教材出现在水平三,那你的重点难点又是什么呢?

  [??9] 整个课时计划体现不出你的教学思路,也就是说每个教学环节的过程目标是如何到最后达成这节课的整体目标,这点没有体现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