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书应该怎样读?

标签:
育儿书读书怎样读育儿 |
分类: 问题之我看 |
多数人都知道,读书有很多好处,特别是在现在这眼花缭乱的世界,有限的时间和生命决定了我们无法去亲自体验每一件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必须依靠他人的经验,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无法熟知每一个领域,多数时候,我们必须借助于他人的专业知识。读书无疑是获取帮助的最好方法之一。
养育孩子对于我们这些一辈子或许只能生一次的新手爸妈来说,是一个陌生领域,是一种挑战,甚至是一种历险。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子女?如何面对孩子给我们创造的一个个难题?怎样做对孩子才是最好的?这些问题有时候连我们的父母都解决不了。随着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迅速发展,一些好的育儿书籍和育儿方法不断涌现,于是我们去读育儿书。
读书,让我们了解许多知识,给我们养育孩子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帮助,但是育儿书应该怎样读才有效?书上的方法可以照搬吗?书上说的就一定是真理吗?
我曾看到有人在当当网上这样评论《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书上都是不同敏感期的孩子生活中的事例,作者对于怎样解决阐述的很少,不太实用。
这本书我也读过,从书中的众多事例中我不仅了解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敏感期,理解了这些敏感期对于孩子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从另一个侧面我也懂得应当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相反,我觉得这本书很有用,也很实在,因为在孩子的敏感期,没有人能绝对告诉你应该怎样做,毕竟孩子都存在差异性。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些书,有了很多感触,同时也总结了几点读育儿书的心得:
◆读育儿书要灵活
读一本书,我们到底应该从书中得到什么?一定是详实具体的方法吗?一定是有着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操作步骤吗?即使有,你敢确定这些一定适合你和你的孩子吗?我看未必。书籍和讲座对于解答一些具体问题和普遍的疑虑的确有所帮助,但是父母不能完全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照顾宝宝,也不能单纯按照他们的指导来安排孩子的生活。比如说在婴儿啼哭时是否应该抱起他的问题,见到书上说为了促进感情要抱,于是我们就抱;见到书上说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不要抱,我们就不抱。可是我们发现书上说的并不管用,孩子照样在哭,于是我们开始埋怨书的作者……其实错不在书,而在我们自己,我们没有真实的去考虑孩子的需求,他为什么哭?饿了吗?渴了吗?孤独了吗?尿布湿了吗?当我们了解他啼哭的真正原因,再加上书上的指导,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育儿书应该结合我们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读。
◆
记得是哪个名家曾经说过:读书,给我们的帮助,应该是让思想的野马尽情的驰骋,给我们的思考拓宽空间,让我们看到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而并不是让你在跑马场上溜圈圈,局限了你的思维。通过读书我们不仅学到1,应该通过学到的1而了解到数字的精髓。好比我们读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只要真正理解了它的核心所在,碰到不同的实际问题,我们都会自然地得到解决方案。所以,育儿书更应该读到要义,读出精髓所在。
◆读育儿书要坚持原则
其实,读书的数量并不是和你成功的几率成正比。你对不同的育儿方法研究的越多,就会越发肯定,无论你读了多少书,读了多么优秀的著作,有一点永远是最关键的,就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孩子,只要你怀着这慈爱之心,那么你为孩子所做的事情一般都是最好的,即使会出点差错,也比忽略孩子的情感一味强调育儿方法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