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佳受孕季到了,你准备好了吗?(新浪首页推荐)

(2009-07-28 08:02:29)
标签:

最佳受孕季

孕前准备

育儿

分类: 备孕常识

最佳受孕季到了,你准备好了吗?(新浪首页推荐)

我们中国人做事情,都喜欢凑个热闹,看见街上排个长队,问问在排什么,经常是连排队的人都不知道,反正看见别人都排,自己也定要加进去。说是千禧年生宝宝有纪念意义,大家就都赶着生;说是“金猪”年生的孩子有福气,大家也都一窝蜂的凑过去;说是08奥运年结婚机会难得,和我一样的“赶潮”情侣就把民政局挤个水泄不通。不过这样也好,赶着生的孩子大概一起玩的小朋友都会多出几倍来,不孤单!最佳受孕季到了,你准备好了吗?(新浪首页推荐)赶着一起结婚的,也喜庆!最近,备孕群里都是赶着怀孕的姐妹,几乎每周都会报出一两个好消息,这会儿又是为什么凑热闹怀孕呢?对,最佳受孕季节到了!

医学专家认为,每年怀孕的最佳季节是夏末秋初,约7月下旬到9月上旬近两个月的时间。因为如果这段时间怀孕,在妊娠初期40~60天发生妊娠反应时,就正好处在9月或10月,这时孕妇大多胃口差,爱挑食,但此时蔬菜、瓜果品种繁多,可以调节增进食欲,保障胎儿的营养需求。两三个月后正值晚秋,气候凉爽,孕妇食欲渐增,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此时日照充足,孕妇经常晒晒太阳,体内能产生大量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有助于胎儿的骨骸生长。而且且八九月份之间正值夏去秋来,孕妇夜间睡眠受暑热的影响小,孕妇的休息、营养和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都比较充分,均有利于胎儿大脑的发育和出生后的智力发展。严寒的冬天和容易携带着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脑等病毒的春天来临时,胎儿胎龄已超过了3个月,平安地度过了致畸敏感期。相应的预产期为次年5月前后。分娩之时正是春末夏初,气温适宜,母亲哺乳、婴儿沐浴均不易着凉,蔬菜、鱼、蛋等副食品供应也十分丰富,产妇食欲好,乳汁营养也丰富,应是“坐月子”的最佳季节。当然,也并不是说其他季节怀孕就一定不好,只要孕妈妈多注意休息、营养、心情,同样可以生出健康聪明的宝宝。

而这“最佳受孕季”可是正对我的胃口,因为我是北方人,极怕热,一到夏天就像被太阳晒了几天的叶子一样---都蔫儿了,身上也都是蚊虫叮咬的红包,相应的,心情也很差,时常发脾气。所以每年等待夏天过去,准备迎接秋天到来的8、9月是我最喜欢的月份了。

老天总是偏爱那些凡事有准备的人,怀孕也不例外,如果想在这个好时候顺利怀孕,以后生出健康、漂亮的宝宝,做些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看牙

如果你的牙齿本来就不是很健康的话,那么可要小心,孕期很容易发作牙病,而不管从治疗手段,还是用药方面都会有很多禁忌。因此应该在孕前防患于未然。如果牙齿没有其他的问题,只需要在怀孕之前洁牙就可以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洗牙。如果牙齿损坏严重,只剩下牙根或残缺不同的牙冠,虽然不痛,也应该在孕前拔除。

二、体检

妈妈身体健康才会孕育出健康的宝宝,所以孕前体检也很重要。体检的内容在以前的文章里已经说过,(孕前体检要哪些项目)这里就用表格作简单介绍。最佳受孕季到了,你准备好了吗?(新浪首页推荐)

三、服用叶酸

提前3个月补充维生素,尤其是叶酸。提前补充叶酸,可以预防神经管畸形儿的发生。很多蔬菜中含有叶酸,但是叶酸不稳定,遇热容易流失,所以可以选用一些叶酸制剂。目前市场上唯一得到国家卫生部门批准的、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叶酸增补剂是"斯利安"片,每片400微克。但听说一些人反映服用这种叶酸可能使内分泌失调,所以我在没做实验的情况下选择服用惠氏的善存,吃的效果还可以。但是如果已经怀孕最好就只服用叶酸。

 叶酸不能滥补

1、长期服用叶酸会干扰孕妈妈的锌代谢,锌一旦摄入不足,就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2、孕妈妈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叶酸制剂。

3、如果曾经生下过神经管缺陷婴儿的女性,再次怀孕时最好到医院检查,并遵医嘱增加每日的叶酸服用量,直至孕后12周。

4、怀孕前长期服用避孕药、抗惊厥药等,可能干扰叶酸等维生素的代谢。计划怀孕的女性最好在孕前6个月停止用药,并补充叶酸等维生素。

四、放松心情

尽量不再出差、加班或者熬夜,注意饮食和营养。最好能安排一次轻松的旅行。很多小宝宝都是在假期里孕育出来的呦!

如果你已经做好了这些准备,那么我们就一起等待好消息吧!

育儿博客首页

最佳受孕季到了,你准备好了吗?(新浪首页推荐)

新浪首页

最佳受孕季到了,你准备好了吗?(新浪首页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