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鬼”迷心窍?

(2022-04-15 11:04:01)
分类: 散文

”迷心窍?(随笔)

 

    有个禅宗故事,说的是:一公差押送一犯罪的和尚去京城,途中投宿旅店和尚买酒请公差喝,公差喝得酩酊大醉。和尚趁机剃光公差的头发后逃之夭夭。公差醒来,四处寻找犯罪的和尚,无意中摸到自己的光头,遂转忧为喜,自言自语:和尚还在,和尚还在。我呢?我在哪儿呢?

     

故事到此为止,没有了下文。至于后来和尚是否被归案,公差有没有受到处罚,那就读者各自发挥自己想象吧。

     

的猜想是:无论和尚能否归案,无论公差有没有受到处分,事发后,公差的顶头上司和主管部门都会责令他先出书面检讨,然后听从发落。检讨书中,公差在交待事情的之后,免不了深挖自己犯错误的思想根源,说自己为朝庭服务的宗旨树立得不牢,当差的责任心不强,思想上麻大意,放松了警惕,以至于鬼迷心窍,让和尚钻了空子等等。

   

我的假设并非空穴来风,是以现实中许多活生生的事例为依据作出的推测。不信?请听我细细道来。

    

我在纪干了十多年,后来又在宣传部门呆了十多年。在纪时,我看了不少出事的领导干部的检讨书。在检讨书中,他们深刻剖析自己犯错或犯罪的思想根源,竟然千篇一律都是:平时,放松了政治学习,放松了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最终铸成大错,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样的说辞,难道不是与我假设的公差的说法异曲同工吗。特别令我不解的是,当事人如此说,一些组织所发的处分通报中如此说。

    

我不以为然,存疑,并有针性地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我以纪内刊《明镜》记者的身来到监狱里,采访了一个犯罪的原县级领导干部。他说起犯罪的主观原因,也像是背书样说了一通放松了学习,宗旨观念淡漠之类的话。对此,我不感兴趣,只是追问他最先几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收受钱财的。他说他最大的爱好钓鱼,社会上有求他的人就通过关系请他垂钓。一来二往,人混熟了,他心安理得接受宴请,收受礼品现金。作为回报,他利用手中的权力价批给对方紧俏物资。这些投桃报李的交易,大多是在垂钓过程中完成的。此次采访的结果是,我的一篇随笔《垂钓者上钩记》发表在《湖北党风》上。我在此文想着重说明的一点:一个领导干部犯错的根本原因主要平时放松政治学习之类的老生常谈而是他心中的那个“鬼”---

    

论断在我调到宣传部门之后得到进一步强化。段时间我分管全市理论学习对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凡党员领导干部,根据级别的高低,都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到不同级别的校脱产学习者一次三月,多者一次一年。平常,还有周四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党委、党支部、党小组的学习讨论,一年一度的干部理论学习检查、考试。这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要求更高,更严格要学习哪些篇目读书笔记要达到多少万字,等等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在许多县级领导干部的专用学习笔记本(由宣传部统一印制)上都要亲笔签一个字,并盖上我的印。所以我说,放松了政治学习之类的论调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还是回到开头说的那个禅宗故事吧。禅,实际上是一种心灵哲学,一种人生哲学。而禅宗故事强调的是字。所谓迷者众生,悟即是佛。要问我从中悟出了什么?曰:所谓鬼迷心窍中的这个,实为也。贪钱,贪财,贪官(位),色,……所迷的不仅仅是心窍,而且是整个人。一个人贪心太重,就容易迷失自己。一旦迷失了自,想找回来就很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