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吵架公约》恶作剧80后杂谈 |
分类: 早子·杂谈胡侃 |
《吵架公约》只是80后一场恶作剧
文/早子
《吵架公约》全文
1, 吵架不当着父母,亲戚,邻居的面,在公共场所给对方面子。
2,不管谁对谁错,只要一吵架,男方必须先轻声轻气哄女方一次,女方才能马上冷静下来,否则女方一看到男方哇啦哇啦,女方也忍不住哇啦哇啦,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全部由男方负责。
3,在家里吵架不准一走了之,实在要走不得走出小区,不许不带手机和关机。
4,尊敬对方的父母长辈,吵架不开心不能对父母无礼。
5,有错一方要主动道歉,无错一方在有错方道歉并补偿后要尽快原谅对方。
6,双方都有错时要互相检讨,认识到错误并道歉后由男方主动提出带女方出去散心。
7,要出气不准砸东西,只能吃东西,实在手痒只能砸枕头。
8,吵架尽量不隔夜,晚上困觉觉时男方必须主动抱女方,女方生气百般推让男方也不能就此放弃,一定要哄到女方睡着,做上美梦。
9,每周都要给对方按摩一次,因为大家经常吵架都很辛苦,男方手艺不好的话可以跟盲人师傅学,严禁和发廊女学!
10,吵架时男方不准挂电话,如果挂了要马上打回去,并表示歉意,吵架时女方如果挂了电话,男方必须在1分钟内打给女方,电话不通打手机,总之不能气绥,屡挂屡打,但是女方也要给男方面子,每次挂电话次数不大于5次。(转自网络)
男女严重不平等,公约成了不平等条约
细数公约里的10条内容,很容易发现的一个问题就是,男女双方的地位出现严重的失调,只要有冲突发生,基本是男方迁就女方,在冲突当中,男方要主动忍让,在冲突之后,男方还要主动去弥补。横看竖看,公约中的男人都像是一个奴隶,哪个80后的男人会主动去签这样的所谓公约?如此不平等的公约比之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无数不平等条约有何区别?
专家支持公约,专家只会恭维
公约一出,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好评,有一些婚姻指导师发言称此《吵架公约》能够有效地处理夫妻感情,解决夫妻矛盾。要我说,专家的话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专家是最能忽悠人的群体,他们要树立自己专家的典范,说话谈吐讲究严谨,他们这些套话或者象征性言论根本就是一文不值。前面已经说了,此公约出现了严重的不平等,任何一个有头脑的80后男人都不会傻到签订如此不平等的条约,那性质与卖身有何两样?要是听信专家们的那些恭维话,80后的男人一个个都成了窝囊废,而80后女人则都被培养成武则天式的霸权女人了。
不平等条约羞辱了80后男人
继续围绕着不平等的话题去说,既然公约出现了严重的不平等,那么在这个不平等的冲击下就必然会产生一些高低尊卑的关系。男人是处在不平等的劣势一端,这跟“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背道而驰,很难说这会不会又是一种炒作,现代人对“重男轻女”观念的反对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实际成果甚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女人始终摆脱不掉男人比女人优秀的阴影,就拿此《吵架公约》来说,如果女人是支持的,那么就表明她承认了男人比女人更成熟,更包容,更懂得忍让,而网络的反响来看,支持《吵架公约》的女性朋友还是占了大多数的。相比之下,如果男人支持了此公约,那倒并不表示他们因为比女人更成熟、更包容、更懂得忍让而自豪,反倒是被大大地羞辱了一翻。即便“重男轻女”的观念被大大地削弱了,那也不表示女人可以好不讲理地对男人撒野,而男人也不可能无条件地对女人百般服从。如此这般的奴隶身份,对80后男人来说,是一种怎样的耻辱啊!
《吵架公约》只是一纸空文
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吵架公约》不会被广泛地应用,并且即便有人使用了,甚至郑重其事地把它列到家法中,那也仅仅起到了一种陈列作用。这里的原因其实也是很显著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严重不平等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公约中的内容并不是什么机密信息,有点头脑的人都能够想到,当然要撇开那严重的不平等因素。在和谐的时候去考虑不和谐的事,多数人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即便出现一些不平等也能够忍受,但是当不和谐真正发生的时候,有谁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如果他能够控制,那又怎会让不和谐轻易地发生?这是一种很明显的矛盾。所以,《吵架公约》是起不到任何实质性效果的,它只是一纸空文。
又是一场恶作剧
此《吵架公约》的问世已经引发了无数的评论,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私事,而上升为一个事件。评论者铺天盖地,支持与反对各执一端,那么多的评论比起数百字的公约内容来说,更让人眼花缭乱。由这样的发展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吵架公约》也许又是一场恶作剧。至于恶作剧的发起者是否为80后,那已经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了,关键在于公约已经掀起了一阵猛烈的旋风,这大概是发起者的最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