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混在复杂而纷乱的境地里独善其身吗?“彳亍——亚洲行为艺术之实践与档存”后记 /魂游

(2010-12-02 12:58:26)
标签:

杂谈

分类: 现场

   http://www.ai-magazine.cn/admin/fronet/uploadfile/20101202115809558.jpg/魂游" TITLE="能混在复杂而纷乱的境地里独善其身吗?“彳亍——亚洲行为艺术之实践与档存”后记 /魂游" />
    
不少人说,相对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绘画或雕塑,行为艺术往往有艺术家直接用身体或自己介入作品以现实概念或主题,并不需要特定技术的训练或掌握,也就是人人可以负担与应付,作为一个技术要求低 而门坎低的创作形式,行为艺术不该是简单直接的吗?但实际上,愈是看似简单直接的形式,实践起来却愈是复杂而纷乱。随着半世纪的发展行为,行为艺术也逐渐进入了历史与典藏的阶段,又岂无暗潮汹涌?在建制内外徘徊守望,行为艺术何去何从?

    今年十月,亚洲艺术文献库与小区文化发展中心合办了“彳亍——亚洲行为艺术之实践与档存”,在一连五天的密集活动里,试图以透过圆桌交流、艺术家讲座、演出及工作坊等活动,汇聚了世界各地研究及档存行为艺术的专家与一众亚洲地区的主要国际行为艺术节搞手,从过去展望未来。
   
“彳亍”研讨会以两天的圆桌交流作序幕。首天的议题是“档存行为艺术的挑战”由专门研究行为艺术的艺术史家 Debra Wacks 主持,先由以研究中国行为艺术为博士论文、现执教于澳洲悉尼大学的学者汤伟峰(Thomas J. Berghuis)讨论媒体文化与行为艺术或展演性创作的关系;而印度尼西亚视艺文献库(Indonesian Visual Art Archive,简称 IVAA)行政总监 Farah Wardani则从 IVAA 有关行为艺术的馆藏谈起当代社会状况。两个历史观正好连接到其后两位行为艺术文献专家分享档存和推广经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现场艺术文献库(Live Art Archives)的 Paul Clarke 谈及以艺术家为本的行为艺术资料架构(Performance Art Data Structure,简称 PADS);美国富兰克林熔炉文献库(Franklin Furnace Archive)创办人及总监 Martha Wilson,则从自身出发呈示三十多年来前卫艺术或行为艺术与建制之间的角力。后来 Ray Langenbach 则分享了多年来手执摄录机在不同的场合里纪录行为艺术时的两难处境(如美学考虑而决定纪录或不纪录个别作品等);而我则分享了周旋于艺术家与亚洲艺术文献库研究员等诸多身份之间的研究方法与策略。紧接的讨论集中于研究行为艺术的方法论、如何编写行为艺术的史料、行为艺术与建制化(institutionalization)的疑虑、行为艺术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的侧写等。

   相对于传统的创作媒介,行为艺术总没有有形而固定的形式,如何收藏正是根本问题。用摄影(相片、影片)作纪录则取决于纪录者的选取意向,而如何收容多形式的记录(如演者或观者的文字、对象或道具等),并把藏品或数据有系统的整理,都是如履如临的过程。亚洲艺术文献库既然要将行为艺术订为未来十年的专题收藏,观照了多方的经验之后,如何把行为艺术定位?又将在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详细文章内容请登陆:www.ai-magazine.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