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生堂:艺术赞助面面观(图)

(2009-05-21 12:08:05)
标签:

资生堂

艺术

赞助

品牌

历史

脉络

文化

资产

杂谈

Shiseido-a case stud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in art endowment

资生堂:艺术赞助面面观

Text  __刘品毓

 

企业利用不同的渠道赞助或者支持艺术,由来已久。在欧美国家这种做法最早可追溯至美国大通银行(Chase Manhattan Bank)对于艺术的提倡,反观亚洲,类似的案例则始于日本第一位研发出牙膏的福原有信所创建的日本资生堂株式会社。

 

资生堂:艺术赞助面面观(图)

资生堂总店

 

品牌历史

 

1872年成立于日本时尚中心东京银座的资生堂总店,是一间在明治维新西风东渐影响下逐步发展为融合东方美学精神与西方科技技术的化妆品店。资生堂第一任社长福原信三,为创始人之子,凭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药理学大学学位与在巴黎学习摄影的经验,在艺术与商业上建树颇丰。在艺术方面,福原信三是日本摄影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在商业方面,他把在欧洲学习到的前卫美学思想和设计观念引入资生堂的生产包装,并于1937年创办资生堂的企业刊物《资生堂月报》(即后来的《花椿》),主张“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确立资生堂品牌基本精神;资生堂第二人社长福原义春,除了把资生堂进一步发展为全民品牌,并将市场开辟到欧美,还在1990年,成立“企业文化部”, 统筹本企业的文化事业,从而开始有目的的赞助符合企业精神的文化事业。

 

资生堂:艺术赞助面面观(图)

整修后的资生堂画廊门口

 

艺术赞助脉络

 

1919年,因填补商品陈列空缺,福原信三决定无偿让年轻艺术家在银座的资生堂总店二楼设立资生堂画廊陈列作品开始,至今资生堂已在艺术领域里默默耕耘90年。在将近一世纪的时间里,资生堂画廊不仅是代表自身品牌精髓,同时也成为银座的文化地标,不管对于日本艺术界,或者资生堂企业本身,资生堂画廊所做的贡献都不容忽视。

 

延续着“无偿提供年轻艺术家展览场地,给予让社会认识的机会”的成立宗旨,资生堂画廊就一直坚持只赞助年轻艺术家的展览方式。在展览的安排上,战前的资生堂画廊是由社长与艺术家面谈后亲自决定,像在日本从事现代西洋画创作的山本秋人、须田邦太郎,就曾在此举行第一次个展;战后的资生堂画廊成为非盈利艺术机构,在展览安排上,就更为细致,除了从1947年开始传达企业精神的艺术家作品联展到现在的《椿会展》,还有工艺术家的『现代工艺展』(1975~1995年)等的自主企划展。

 

资生堂:艺术赞助面面观(图)到了1990年资生堂成立企业文化部后,一方面画廊展览业务从宣传部独立出来,另一方面行之有年的《樁会展》艺术家已经不算是“年轻一辈的艺术家”,于是画廊不仅须要再次回到现代艺术原点去挑选新一辈的艺术家,展览方针也做出了相对的调整。2001年,资生堂画廊确立了“继承传统,共时革新”、“召开面对全球具有时代感的国际展览会”以及“推介年轻艺术家”的发展方向,在展览安排上也调整成全部自主企划的方式。于是,资生堂画廊有了将前卫艺术带入生活为目的《life/art》展览和以发掘日本年轻艺术新人为目的《Shiseido art egg》大奖举办,而在亚洲艺术家的引介上,资生堂画廊从1994年的《亚细亚漫步》展览开始,就陆陆续续的分别介绍来自中国、台湾、韩国与日本的年轻艺术家,如蔡国强、黄锐、荣荣、周铁海、吴玛悧等人,并且从中寻找符合长期合作的艺术家,例如蔡国强。

 

资生堂在日本国内给与年轻艺术家崭露头角的展览机会之余,在海外的艺术赞助事业也有明显的成就,除了在2000年庆祝美国资生堂基金会成立十周年赞助纽约大学的葛雷画廊50万美金之外,2001年继续委托葛雷画廊策划《面对面——资生堂·美的制造商 1900-2000》。在此次展览上资生堂不仅全额负担展览费用,还使得葛雷画廊基金从周边活动效益中得到50万美金的收益。2007年资生堂赞助的展览也扩张到中国来,为了庆祝中日关系正常化35周年,资生堂选择赞助《美丽新世界:日本当代视觉文化》,在北京798艺术区长征空间、映艺术中心、东京画廊综合呈现1990年代以来的日本当代文化的展览。

 

从银座总店2楼的小角,发展到银座资生堂大厦挑高5米的地下一层的资生堂画廊,总共承办3000场展览,分别展示过5000位艺术家的作品。随着艺术赞助事业规模的扩展,画廊也一步一步调整自己的方向,但却始终把发掘年轻艺术家潜力摆在第一位,同样地在展览相关的具体事务上,也体现了资生堂对于年轻艺术家的重视,例如:研发部为年轻艺术家特意研发出一款艺术活动备忘录软件。通过使用这个软件,年轻艺术家学习到除了创作艺术作品之外,还需要记录与自己相关的评论和文章等等展览事务上所需要的文件。

 

资生堂:艺术赞助面面观(图)

蔡国强“时光”展,资生堂画廊,2007年

 

文化资产

 

时至今日,回看这90年的艺术赞助,不难发现到,资生堂企业是以资生堂画廊为基础逐步展开对于年轻艺术家的支持与关注。虽然资生堂在艺术赞助史中,并不是率先肩负起社会责任,担任起保护艺术独立性的企业团体,但是,资生堂企业的坚持与投入却是亚洲国家当中的表率。如此的做法,实际上是来自于福原义春认识,光是增加公司绩效是不够的,把企业文化视为公司可以永续经营的资产,才是一个发展完备的企业应有的成熟态度。而这种方式对于艺术独立性的支持与推进,不仅使企业本身受益,还连带的弥补了日本国家艺术政策的不足,同时也使得当代艺术获得更多的提倡与推进,建立一套属于私人赞助机构的艺术品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