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2013-03-27 10:42:28)
分类: 初中语文教学

  

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九中学    刘淑贵  

               

时间:2012年4月16日  

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  

   

师:孩子们,上课!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勇士的成功常常会激励一代人的勤勉与勇敢。”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勇士?又是怎样激励一代人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作家的作品:《伟大的悲剧》,来寻找其中的答案。  

下面请一位同学板书今天的标题,其他同学迅速看标题作者以及课下注释对作者的简介。   

(生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好!板书非常漂亮,大家要注意“茨威格”三字的写法。  

下面,让我们共同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请班长为我们宣读:(投影显示)  

师:好的!下面结合我们的学案完成目标一的预习检测工作。(投影显示)  

请同学们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交流打分。  

生1:试读给加点字注音部分,完全准确。点评之后,齐读。  

生2:试读给拼音加汉字部分,错读:精疲力竭。  

生3:纠正。其他学生在学案上纠正错误的汉字或拼音。修改后再次齐读巩固。  

师:好!下面我们在完成词语识读积累的基础上,走进文本。  

建议你这样速读课文(投影显示)  

理清思路,复述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对内容进行概括性的复述。      时间:8分钟  

 提示:以时间为序,提炼人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去掉细枝末节,简要复述即可。  

(生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好!时间到,下面看看你们运用老师提示的方法,提取信息之后对课文复述的怎么样?谁先试试?  

生:本文讲述了1912年1月16日,挪威探险家在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的角逐。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灭的故事。  

师:不错!那么你是依照什么讲述的呢?  

生:依照课文前面的提示。  

师:很聪明。但这样的复述故事情节不够完整,时间脉络不够清晰。你可以继续阅读文本,可能会有更好的发现,请坐。谁能再试试?  

生:1912年1月16日——18日,斯科特一行五人到达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比他们先到了。2月17日夜里1点钟,埃文斯死去;3月2日,他们到达下一个贮藏点,绝望的发现那里贮藏的燃料又非常少;第二天早晨,奥茨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死神;3月29日,剩下的三人冻僵在睡袋里;10月29日,出发寻找;11月12日,找到英雄的尸体。  

师:不错!这么短的时间,以时间为线索,条理清晰的复述了文本内容。下面还可以参考老师的复述,相信大家会做得更好的!  

(投影显示参考)  

师:我们能不能在复述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文本的内容呢?  

建议大家这样概括(投影显示)  

注意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  

生:斯科特南极探险。  

师:再回归文本,注意主要时间。  

生整理后再说:斯科特一行五人1912年南极探险返回的途中遇到暴风雪,全部遇难的事。  

师:注意了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而且概括简洁有条理。  

请大家把自己的概括整理到标题旁边。  

师:本文的时间脉络清晰,我们阅读时可以时间为抓手,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让我们走进阅读第二站:  探究阅读   读精课文  

文章标题为“伟大的悲剧”,为什么称之为悲剧?“悲”在哪些地方具体体现出来的?(在文中画出相关情节,并进行批注)  

(生快速跳读课文)  

师:大家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注意先告诉大家你从第几段发现的。  

生:我是从第二段发现的,朗读:一切的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 ……我认为这是一种失败之悲,虽然到达南极,但已经是第二个,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失败。  

师:不错,朗读的很有感情,而且善于总结。谁还试试?  

生:第8自然段,朗读:3月2日,他们到达下一个储藏点,但再次……,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失败。  

师:这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失望后的悲伤吧。好!谁还接着发表看法?  

生:我仍然说第二段,朗读: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自己失败了,还要为另外的成功者去作证,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剧——  

师引导:这是怎样的悲剧呢?  

生:是作证之悲吧!  

生:老师我还有发现,第6段,朗读:天气变得越来越恶劣……天气的恶劣,给他们的生命带来威胁,在这样的雪原上,有一种悲壮之感。  

生:第11段,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这是一种撼人心魄的死亡之悲吧。  

师:大家朗读、总结得都非常好,那么,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一些观点:这里有第二个到达的失败之悲,有为成功者作证的作证之悲,还有五位英雄被恶劣暴风雪吞噬生命的死亡之悲,还有……(师板书)  

师:这是一场悲剧,但作家茨威格却在它的前面加了这样一个修饰语:伟大。那么,为什么成为伟大的悲剧呢? 鲁迅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投影显示)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鲁迅  

根据 鲁迅 先生对“伟大”一词的诠释,你认为斯科特一行五人,够得上伟大,称得上英雄吗?又通过哪些情节表现出来?  

建议大家这样跳读课文:(投影显示)  

1.跳读课文,勾画相关信息,并进行旁批旁注。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5分钟)   

2.展示时,先有感情的朗读相关情节,再进行分析。  

(生快速跳的课文并进行勾画批注,师巡视并与学生交流)  

师:时间到。谁先试试?  

生:我觉得他们是伟大的,表现的是一种团队精神,如第9段,朗读: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他会给朋友带来厄运,于是做好了最后的准备。我认为这是一种敢于自我牺牲的团队精神。  

师:很深刻。  

生:我认为他们有很强的事业心,而且所追求的事业是伟大的。如第2段,朗读: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最后路程。  

师:你很善于从细节上去挖掘,不错!谁还能继续发表看法?  

生:我认为他们的精神是伟大的,表现为面对死亡时的那种镇定与从容,第11段,朗读: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这样的勇敢与坦然,也感动了我。  

师:你的语言表达太棒了!有感情地朗读更感染了老师!  

生:老师,我还发现他们的伟大表现为生命将要终结了,还不放弃科学研究。如第6段,朗读: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  

师:是啊,这是一种忘我的科学研究精神,负责的科学态度,不能不是伟大的。  

生:我认为奥茨是伟大的,表现为一种敢于自我牺牲的团队精神。如第9、10段,奥茨的表现。朗读: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师:好!你们的发现都非常棒,因为时间关系先到这,下面老师把大家的意见进行整合:(教师板书)  

所以,作家茨威格在悲剧的前面凝重的加上“伟大”一词,美国总统里根曾经在《真正的英雄》一文中给英雄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投影显示)  

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里根《真正的英雄》  

今天也让我们记住这五位英雄的名字吧,他们是:(投影显示)  

斯科特、威尔逊、埃文斯、鲍尔斯、奥茨(生有感情的齐读)  

师激情总结:这五位勇士,用自己的行动见证了:心灵的高尚与事业的成功与否是没有关系的。重要的是,他们在面对厄运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勇气与不屈:不屈不挠的意志,自我牺牲的胸怀,坦然面对的精神……所有这些,都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即使是悲剧也是伟大的。最后,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敬意齐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一个人虽然……(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  

师:这也是作家茨威格写作本文的意义与目的所在。  

好的!今天你们的表现非常棒,不仅用眼睛在看书,更用思想在读书,而且还不断的做着批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下面,老师还有一项创造性的工作留给大家,愿意吗?  

生齐声:愿意!  

拓展写作:(投影显示)师宣读布置  

师:最 后 老师有三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共勉:(投影显示)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痛苦。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生齐读、积累)  

下课!  

专家点评:     追求本色语文,优化课堂教学  

                   点评:许建中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每一次赛课都应该是一次历练,一次成长,甚至一次飞跃。该教师表现的从容、自信,课堂语言语调优美。引导学生将文本先读简再读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把书读薄再读厚。把文章读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读厚,是培养学生的品评能力。并且渗透了速读、跳读、批注等学法指导。  

本节课渗透着一名普通语文教师对课改的理解和领悟,对语文教学独到的思考和研究。回顾本节课,从学习目标的设定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从课堂的预设到课堂的生成,都表现出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使语文课又回归到了本色语文中来,最大限度的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打造了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一、正确深入解读文本,立足整体定位学习目标。  

本节课学习目标共三个,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特点,即注重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关注词语的积累与书写,并且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来设计。阅读过程与方法指导中,依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文本的特点,寻找与学生阅读的契合点,理清行文思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准确地把握,方法指导具体,可操作性强,用“我建议——”“咱试试吧”“谁还愿意试着谈谈看法”等课堂语言,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不是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平等的引导,帮助学生解惑。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成为一种有效的阅读,目标完成的充分高效。  

二、注重阅读的学法指导,丰富了阅读教学内容。  

本节课对文本的阅读设计分为快速默读、浏览式阅读、跳读课文等几个环节,阅读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圈点勾画法进行有效的阅读。问题设计上更是别具一格,如:抓住题目巧妙预设:文章标题为“伟大的悲剧”,为什么称之为悲剧?“悲”在哪些地方具体体现出来的?(在文中画出相关情节,并进行批注);这是一场悲剧,但作家茨威格却在它的前面加了这样一个修饰语:伟大。那么,为什么成为伟大的悲剧呢?跳读课文,勾画相关情节并进行有效地批注。指导学生边自读边从写法或生动用词等方面进行品析,学生研读后,通过生生交流、师生对话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伟大精神。整堂课,既有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又有课堂生成的智慧灵光,使课堂内容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  

三、过渡导入语言有特色。  

本节课该教师善于设计自己的导语以及过渡语言,名言的巧妙运用,增亮了课堂语言。如导入语运用茨威格的名言:一个勇士的成功常常会激励一代人的勤勉与勇敢。自然引出课题;分析“伟大”一词,用 鲁迅 先生的名言: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引出话题,富有新意;总结五位英雄事迹时又运用里根《真正的英雄》中的名段,将课堂推向高潮;课堂接近尾声,送给学生三句名言,师生共勉。这样的预设,增添了本节课的文学底蕴。  

总之,这是一节尝试着转变了学习方式、学习型的语文课。目标简明,教学线条简洁,教学环节简单,教师的精心设计,使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丰厚,教学语言丰满。  

   

 

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1205/5270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