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根儿说带鱼

(2010-01-20 11:58:42)
标签:

美食

冻带鱼

根儿

味儿

北京

杂谈

分类: 遗匣旧稿

    随便问一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北京孩子,什么是小时候吃过最美味的海鲜,红烧带鱼绝对排第一,第二也跑不了,焖黄花鱼。除了这哥俩,哪还见过什么海鲜啊,还龙虾、海参、鱼翅呢,买张票进自然博物馆看去,当然了干虾米皮除外。

    又快到年根儿备年货的时候了,闲聊一下这当年比春晚更令孩子们期待的物件儿。

    现在满大街都有什么“老北京家常菜”,您进去看,是凡点了红烧带鱼那桌,一准儿不是北京人。为什么,北京人讲话在家做菜好的,做出来的菜是饭馆味儿,唯独这带鱼,饭馆味儿不灵,必须是家传的味道。

    北京人做带鱼简单之极,唯独费时间,所以饭馆里没法做。在家吃惯了的,不是嫌饭馆做的挂糊太厚,就是汤太多,或者糖醋味不对。

    家里的做法各家儿略有不同,基本一致的是,带鱼要挂薄糊,浅浅粘一下生粉或蛋清,甚至什么都不挂,直接下温油小火慢炸,炸透了起锅,用剩下的底油回锅,倒进用酱油、醋、糖、葱蒜、大料调好的酱醋汁和料酒,加水小火焖到骨酥,最后大火收汁(有的,比如我喜欢到快干锅的程度)齐活儿。带鱼要炸的透,汤千万不能多(虽说汤儿泡饭也是美味),不能成熬鱼。

    北京家常带鱼的做法,应该历史没多久,比豆汁儿短多了,也就是近几十年有的。不过这略显创新的做法里,还是一路延续了北京人家常口味里,对干、香、糖醋味儿的味道追求,所以一吃还是北京味儿。

    北京家常带鱼这么做也是没辙。

    那时候只有冻带鱼,每到年底(夏天就没吃过,只有冬天有),或是凭票,或单位福利,像一捆柴火样拿报纸捆着硬邦邦的抱回家。八十年代中,我爸出差到南方,回来很新鲜当故事讲,温州那边吃带鱼都是清蒸,连鳞都不刮,白茬儿白水清蒸,是啊,人家那是鲜带鱼,咱哪见过啊。

    带鱼刺少、肉紧、味厚,做起来好吃,但是冻带鱼腥,于是先去鳞,再慢炸,最后用醋烹都是为了去腥气,而尽量保留其鱼肉的原味。北京人做菜的原则是追求原味,在此基础上,用最少的调料去除荤、骚、腥邪味,全用调料那就不是家常味儿了。我在其他北方朋友家也吃过他们家里做的带鱼,就是这点没掌握,要不没鱼味,要不腥气太重。

    九十年代以后,东海的带鱼少了,市场上进了不少东非带鱼,个儿大肉厚,尤其中间有块大骨头,用传统家常做法炸不透,不好吃。现在市场上有鲜带鱼,卖鱼的说不用刮鳞,但是容易炸散了。冻带鱼慢火炸的时候,其实是将肉里的水分慢慢炸干,肉不散,也不糊锅底。真想吃这口儿,还非得小个儿细溜儿的冻带鱼不可,不是好便宜,是好这口儿,没辙。

    多扯两句闲篇。七十年代看过本小人书,就是写东海的渔民如何顶风冒雪出海打带鱼,由此还知道点关于带鱼的事,对新中国渔业事业有了点普及,书名叫《新老大》,听着还有点与时俱进的时代感。不知道有没有那年代的朋友也看过。

    图就不上了,犯不着大冷天儿的为了给几个字配图,出门买带鱼去。您就自个儿发挥想象吧。省的说我又勾您口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