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关于元青花到底能不能仿的问题!

标签:
转载 |
经过多年自己大量观察认为:元青花的露胎沧老感、苏青料的晕散、斑点下塌特征、绘画、构图风格是鉴别元青花的最重要依据。这些东西是高仿者无法仿出来的。最近又去了趟景德镇,与原来从事8年高仿事业,现在洗手从事艺术瓷创作的高手交流,认为高仿元青花将越来越难做,我给他说的这些特征很难达到。即便是工艺达到了,苏青料的特征也不好达到。现在也有人用出土的明代老青料仿制,但经过烧结,氧化铁锈斑的氧化过程又重新开始氧化,与老瓷的氧化斑特征还是不一一样。这说明氧化铁锈斑的形成过程与几百年的岁月长期空气接触反应而形成,即便是老料,也未必新烧后马上形成老瓷的锈斑特点。元青花釉层锈斑下坑内形成的杂质是铁元素与几百年长期空气、水分、酸碱盐,分解后遗留的杂质,而新烧瓷无此复杂成分的杂质。
元青花胎体内部风化腐蚀也是这个道理。与新烧胎是有根本区别的,也就是说,岁月的雕琢痕迹,与借助化学外物质形成的痕迹是两种结构,也是700年慢腐蚀与1-2天快腐蚀的对比。其腐蚀的结构和特征显然是两种结果。如果理解这些老化形成的原理,我们就区别新老特征的表现。
伊朗博物馆藏-春字大盘微观锈斑下塌坑点结构图(显微300倍微观)(1日删图,尽快下载收藏,切勿公开发表)
下图是传世元青花铁锈斑单纯与空气内化合物反应形成的坑点遗留物,而出土的元青花锈斑坑点更厉害和复杂,但基本特征原理是一样的。
上个仿元青花氧化铁锈斑图,作对比(如下)
http://s4/bmiddle/5380600dt5b9566a08ff3
有人说我在否定藏家收藏的元青花,在与藏家为敌,我只能无言。但有一点我很少评论谁的收藏,在网上或私下里都是如此。我很尊重每一个收藏家,坚持不与收藏的好坏去对应一个人。收藏门类很多,也不是非要收藏元青花才显收藏价值。但元青花瓷器的研究必须有人去探索,而且应该是广义的研究探索,不是以自我藏品为研究对象的探索。应该扩大所有的范围对象,起码是世界馆藏范围的研究。只有这样才是有意义的,也是有公信力的。否则很难走出研究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