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城市老人生活状态(三)老年夫妇 无奈的“双城”生活

标签:
家居 |
http://www.gscn.com.cn/pic/0/10/05/74/10057451_966107.jpg无奈的“双城”生活" />
记者 何静
“老伴,老伴,老来伴!”这是夫妻间白头偕老的最美好愿望,可生活往往让他们成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
为了照看孩子,请一位老人过来帮忙,而将另一位老人留在家中独自生活;
为了减轻负担,有的子女“平分”父母,各自赡养……
一辈子没分开过的老两口,老了老了自己的生活却由子女“包办”。他们之间的担心和牵挂、无助与无奈怎是一群小辈所能理解的?
为带孙子
父母被“平分”
老两口长期分居两地
“我老伴到成都去照顾孙子了,我一个人在家真孤单啊!”8月8日,记者在七里河区上河苑小区见到张平国老人时,他说的第一句话,让记者感到了一丝心酸。
今年63岁的张平国只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成都工作,五年前结婚生子。有了孙子,老两口别提多高兴了。当儿子提出要他们过去帮忙带孩子时,他们一口就应承了下来。因为儿子家并不宽敞,加上张大爷当时还未退休,因此,老两口商量后决定让张大爷的老伴一个人过去。
“没想到,老伴这一去竟然就是五年。这中间老伴也想过回来,可是孙子离不开她,几次回来了,不放心孙子又匆匆忙忙赶回了成都。我呢,现在虽然过了退休的年龄,可单位让我继续发挥余热,没法离开。这五年来我的日子别提多难过了,每天一个人吃饭、看电视、睡觉,病了没人管,冷了没人问,想与老伴说个话都成了奢望。”说到这里,张大爷的眼眶有些发红,用手擦了擦眼睛。
“结婚30多年,我们从来没有分开过,我的生活起居一直由老伴照料,分居两地后,我们两人都感觉很不习惯,彼此都很惦念。一个人住,生活不方便不说,孤单寂寞就别提了。我每天都不愿意回家,因为一回到家,看到家里冰锅冷灶的,心里就更难受了。”张大爷说,“不过老伴身在异地,比起我来更不容易,再加上她和儿媳妇关系处得也不是很好,遇到心里不痛快时,连个诉苦的都没有。不知道这种两地分居的日子还要过多久,现在就盼着孙子快快长大。”
结束采访,张大爷送记者到院子里,回头看到老人孤单的身影时,心中不免有些酸楚。
父母被“平分”
老来夫妻却难做伴
8月9日上午,记者在雁滩安居小区见到了正在院中晒太阳的赵秀云老人,老人很瘦,白发稀疏,牙齿也掉得差不多了,不过精神状态还不错,说话也很流畅。老人有两个儿子,她和老伴由两个儿子分别抚养,一个在老家,一个在兰州,70多岁的老两口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我和老伴老了,反而成了‘牛郎织女’”。
今年70岁的赵秀云老人和老伴一直生活在甘谷老家,后来一个儿子在老家结了婚,一个儿子在兰州打工时成了家。在老人的赡养问题上,兄弟俩曾出现了一些争执,最后想出一个“办法”:承包制——大儿子负责照料母亲,小儿子照料父亲。就这样,三年前两位老人分别住到了两个儿子家里。
“刚开始跟老伴分开来兰州的时候,我是饭吃不下,觉睡不好,更没个可以说话的人,天天就挂念着远在老家的他。因为长途话费太贵,也只能偶尔打个电话听听老伴的声音。我腿脚不灵便,一年与老伴只能见两三次面,还要等到儿子工作不忙了才行。孩子对我很孝顺,吃的穿的应有尽有,可我就是心里面难受。”赵大妈哽咽着说道。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家庭的老人正处于分居状态。有的是因为带孙子;有的则是因为婆媳不合或翁婿相争,其中一位老人负气单过……就这样,许多老人一辈子朝夕相处,如今却因各种原因分居两地、一年中见面机会寥寥。谈起分居的感受,老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不放心”——不放心老伴的身体健康、不放心老伴的生活起居。
子女心声
生活所迫 真的很无奈
让老人分居,做子女的又是如何想的呢?记者采访了几位和父母一方住在一起的市民,他们均表示都不愿意让老人晚年分开,可这也是无奈之举。
目前居住在兰州的魏雨馨女士是南京人,三年前嫁到兰州,母亲现在在兰州帮她带小孩,父亲则留在南京替大哥带孩子,只有逢年过节老两口才能团聚。她说,父母都60多岁了,是典型的“革命夫妻”,小时候从没见过爸妈有啥亲密举动,两人还常为琐事拌嘴,可现在天各一方,两人却常常互相惦念。
魏女士说,母亲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空闲时常往南京老家打电话。当着他们的面,父母通话很“正规”,无非是“交换”一下孙子、外孙的情况,再互相叮嘱几句,比如“要按时吃饭”“记得吃降压药”“注意添加衣服”等。但背着他们,母亲却常和父亲说悄悄话。让两位老人分开实属无奈之举,作为儿女也感到很内疚,但她只能尽量给老人多些生活上的照料,比如多抽出时间陪母亲聊天、散步,一起逗孩子,希望让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冲淡母亲的孤独感。“不知道这样是否有用,我们只能尽力去做了”魏女士无奈地说。
对于子女分开赡养老人的情况,李晓霞女士认为,以“承包”方式赡养父母其实是一种不对的做法。这样将老人分开赡养,忽略了老人精神上的需求。虽然物质生活得到了照料,膝下儿女承欢,然而对老人而言,老伴近在咫尺才是最大的幸福。
心理
专家
爱父母 就让他们在一起
就这一现象,记者采访了甘肃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莫兴邦。莫副会长说,老年夫妻“牛郎织女”式的分居生活,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白头偕老”是婚姻的理想结局,然而因为“照料孙子”等原因,迫使老人晚年分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晚年生活极为不利。
天伦之乐,并不能完全替代老年夫妻相濡以沫的陪伴之情。若长期分居,易产生孤独感、寂寞感,可能会出现抑郁、烦躁等,久而久之,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身心疾病。而且,老年夫妻的相互监护,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莫副会长建议,作为子女,一定要做到换位思考,创造条件不让父母晚年分居。如果需要父母帮助照顾孩子,最好让父母一起过来居住。如果父母有一方没时间过来,那就不妨找个保姆。实在没条件的,也应给父母创造条件“煲电话粥”,同时定期给独身前来带孩子的父母放“探亲假”,让他们回老家团聚。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