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好玩的数学》课程纲要
(2015-09-16 13:18:09)
标签:
教育 |
分类: 大纲计划总结 |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就是期望为同学们提供最为全面、最为系统、最为实用、最为完备的奥数学习。它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突出思维训练、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解题技能,拓展实用知识”为宗旨,课程安排一方面结合认知原理,循序渐进,按原理-方法-知识的结构进行构架,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大纲,贴近教材,高于教材,力争在减轻学生的学习任务同时拓展课堂知识,将奥数的测试范围的全部知识点分类学习。
二、背景分析:
三四年级的孩子是奥数的启蒙阶段,给孩子讲的题要难易得当,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生活处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既科学严谨又开放灵活的思维习惯,特别是自学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重点在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数学的跳跃性思维上面。
三、学情分析:
本活动小组共有29名学生参加,包括三年级学生20人,四年级学生9人,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已经对奥数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他们学习认真,善于思考问题,并能够大胆的说出思维过程,为下一步的玩中学数学打了了良好的基础。但有几个同学因为数学的基础本身就比较差,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理解的比较困难,对于这部分同学还是要心基础知识为主,以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四、课程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方法,提高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求异思维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智力健康地发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数学才能。
五教学措施:
1、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精选内容,以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为重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教材内容,以数学广角为突破口,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3、教学中将选择可举一反三的题材,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分类、比较、归纳能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4、以教师辅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本书内容密切相关的有一定深度的内容,注重渗透一些边缘知识,扩大知识面,课尾常设置一些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让学生的思维有驰骋的余地。这对培养具有钻研精神的数学竞赛尖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举措。
六、
课
校本教材内容简介 |
||
时间 |
主题 |
教学课时 |
第一周 |
填算式一 |
1 |
第二周 |
数字谜 |
1 |
第三周 |
巧填算符一 |
1 |
第四周 |
巧填算符二 |
1 |
第五周 |
综合练习题 |
1 |
第六周 |
从数表中找规律 |
1 |
第七周 |
找几何图形的规律 |
1 |
第八周 |
最短路线的问题 |
1 |
第九周 |
平均数问题 |
1 |
第十周 |
和倍问题 |
1 |
第十一周 |
差倍问题 |
1 |
第十二周 |
和差问题 |
1 |
第十三周 |
巧求面积 |
1 |
第十四周 |
巧求面积 |
1 |
第十五周 |
年月日的知识 |
1 |
第十六周 |
制作年历 |
1 |
第十七周 |
灵活问题 |
1 |
第十八周 |
灵活问题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