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做中国菜有多难
(2023-04-29 07:47:58)
标签:
文化 |
分类: 美食 |
外国人做中国菜有多难
首先,中餐非常广博丰富。以西餐著名的法国菜、西班牙菜为例,这两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分别是55万平方公里、50.6万平方公里。再看看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四川省的面积有48.6万平方公里,和西班牙的面积相当,如果加上之前划出去的重庆市,那就和法国面积差不多。法国菜可以分出巴黎风味、马赛风味、高卢风味等地方风味,四川菜也有上河帮、下河帮、小河帮和川东、川西、川南、川北等风味之分。我国公认的有八大菜系,云南、陕西、湖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也有各自的特色,这决定了中餐比西餐更丰富。
其次,西餐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中餐则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不管是小麦还是稻米、小米,还有我们吃的各种菜,都是植物性植物居多。这又是一个区别。
最后,西餐没有饭的概念,什么都是菜,饭菜是统一的,中餐是菜与饭的对立统一。我们吃一碗白米饭、一个馒头或一张烙饼,会配一些菜,要一口饭一口菜地吃,在这种混合过程中体会饭与菜交融的香味,这是中餐。在世界烹饪中,只有中餐或受汉文化影响区域的饮食中有这种菜与饭的对立,而西餐中是没有的。
无论是国土面积、饮食复杂性,还是基本观念,中餐都要比单一西方国家的饮食丰富很多。对于一位外国厨师来讲,他很难深入到中餐肌理中去理解中餐,做出中国人的中餐,但他可以浮光掠影地找到一两个特点。也许那是被我们忽视的,而在他们看来却是明显的,因为角度不一样,所以他们很容易找到。迈克把他认为有特点的东西拿过来、做出来,就是他眼中的中餐,而不是我们认为的中餐。
就像江振诚主理川江月,他做自己理解的川菜,但四川人根本不是。比如说一个简单的麻婆豆腐,江振诚可以做出黑豆腐、硬豆腐、软豆腐等4种豆腐,分别切成小方块,配麻婆豆腐的酱汁,用豆腐蘸着酱汁吃。而中国人认为在高温滚热中和酱料融合在一起的豆腐才叫麻婆豆腐。江振诚用西餐的概念来制作中餐,做的并不是四川人乃至中国人习惯的中餐。
迈克做中餐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迈克可能是个天才,但他没有像扶霞那样深入地了解中餐。扶霞在成都的街头被川味熏陶,去成都的烹饪学校学习了解川菜,完全按照四川人的感觉、感受来做川菜,迈克做不到,而且他是从四川、江苏、浙江、云南等地分别取一道菜来汇成餐厅的菜单,这就更难了。
我们可以说这也是中餐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中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可以看到既有中国人的中餐,也有外国人理解的中餐,如果他愿意把这叫中餐的话。这是中餐文化国际化的一种表现。爱不爱吃无所谓,因为你有更多的选择。
饮食的百花齐放或者百家争鸣最能促进饮食发展,不同风味、不同风格的碰撞与融合,才出现了更新更好的东西,饮食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饮食一直在不断的碰撞融合中向前发展,在人们的唇齿间鲜活流转的味道才有生命力。
迈克这么做,也许是对中餐的一种冲击,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新思维、新方法、新理念。至于它的效果如何,我们需要一段时间来分析把握。当下对迈克的菜品做价值判断,我们觉得是不理智的,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可以做出喜欢或不喜欢的情感判断,但是说好或不好还为时尚早,要给他一个时间和空间,也许在广州不好,可能在旧金山、悉尼就好了。不同的时空当中,不同的族群对饮食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迈克一定有他的追随者,所以我特别祝愿迈克能把中餐做的更好,做到外国人喜欢、中国人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