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山度若飞
上班赚钱,忙点累点是常理,谁让人活着一日三餐得喂脑袋,饱后思富有,挡不住哗啦哗啦点票子的欲望哪,再说社会上干啥没有竞争?不信你想弄个瞧不起眼的农民工身份,可啥也干不了那也是白扯!据说现在连发廊小姐拉客,相互竞争还挺激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但最近普华永道一头栽地上再也起不来了女硕士,却格外让人伤感,刚离开校门半年,估计还没尝到大把数票子是啥滋味?未来一大堆理想前途还没有变现,就让猝死这个鬼影套走了卿卿性命,实在有点太凄惨,唉!听说还是一个职业靓女,太白瞎啦!这年头,这类事听得太多了,头几年俩北大青年教师过度劳累硬把小命折腾没啦,,后来富士康员工蹦蹦连续跳楼,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紧张了不少人的脑神经。过劳死、解脱性跳楼、猝死,竟然成了激烈竞争状态下,难以摆脱的一个孪生怪胎。
要说高强度、高压力,让人身心疲惫的那种职场竞争,相信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人都会深有体会,笔者本人就曾体验过连续几个月每日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但早晨八点得照常上班,晚一分钟,东家就会跟你瞪眼睛、吼叫扣你工钱的经历,你想扯劳动法,对不起,老板立马让你滚犊子!那可真叫是“要钱不要命”!虽然仗着攒下的身体底子,没有被这种“职业精神”弄得身心俱废,落下残疾,但肯定严重透支。
女硕士猝死,让我再次想到了绞肉机,那种超出人的承受能力、超强度劳作,不就形同于职场绞肉机吗?残酷绞杀人们的青春血汗甚至鲜活生命,呸!最后吐出一把骨头。面对普华永道女硕士猝死,人们会深感现在社会上激烈竞争,特别在一线城市里,那种工作和生存竞争近乎一种残酷状态.
以前曾有人羡慕发达国家,说什么日本人一生平均可变换7次工作,美国人一生平均变换23次,估计这么想的人,是端铁饭碗闲的,当惯了大爷闷昏了头,不会想到这是竞争结果。现在想想,在北上广许多行业里,你就是拼命干,两年之内不走人,绝对算是职场精英。人们或许都羡慕那些薪酬高、大把数票子的,但对身体透支的高危性,不累个猝死,算命大的职场境况,你能想到吗?普华永道的工作强度到底有多大?我不知道,有可能这名女硕士猝死是个特例,但每当我凌晨时分经过灯火通明的普华永道,看到像鬼眼一样一眨一眨的灯火,我会感到那些赚钱人的艰辛。
富士康事件,曾引起人们对改善职场环境的普遍关注,加大了对缓解员工竞争压力,增强调节适应能力方面的心理帮助,普华永道女硕士的猝死,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思考?面对鲜活生命消失,赚再多金钱也是浮云。
千万别再让职场成为绞肉机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