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大脑的爱和内心的爱
(2011-04-15 14:26:49)
标签:
转载 |
精湛的学术点评!
赞.......
大脑的爱和内心的爱
最近心桥心理中心的“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在四川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福德酒店举行,连续两天的培训,做了十几个案例,给人以巨大的震撼。真诚的爱感动着所有的人,高潮此起彼伏,人到伤心处,必然声泪俱下,有的当事人嚎啕大哭,恸哭声响彻整个酒店。这种震撼比平常在心桥本部一次做一到三个案例的效果大得多,我思索这个现象得出的结论是:情绪是可以叠加的,在任何心理场的场域中,内心的爱的引导,连续的爱的冲动,可以不断推进公众的情绪,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段晓英老师的家排水平在业界是公认的,但她却强调家排的效果不是她一人努力的结果,而是在场每一位参与者爱的共同心愿推动的。有一个案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当事人对父母存在着极大的怨恨,当事人本身个性又相当倔强,所以尽管排列几经周折,当事人始终低不下倔强的头向父母鞠躬,段老师宣布如果三十秒后仍无进展,她将“停在这儿”结束这场排列。在场所有人怀着爱心,都希望当事人和父母重归于好,在群体心理能量的驱动下,随着时间一秒一秒的流逝,在其他代表的牵引下,当事人艰难的一寸一寸的挪动,终于和父母拥抱在一起了。可见场域对于家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家排需要全身心投入,注意身体的感觉,跟随内心的爱移动,但也有的当事人养成了思索的习惯,一位学心理学的小伙子始终没完没了的问个为什么,所以他的家排效果就不理想,他也爱自己的父母,但这种爱只是停留在大脑里的爱。可见大脑的爱和内心的爱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同理,学习心理学知识和洞察心理能量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这就回答了很多心理咨询工作者咨询效果不佳的原因。在这次工作坊,段老师给大家分享自己学习心理咨询的历程,她的感悟可以印证这个问题。
段晓英老师曾经非常热衷于各种心理技能的学习,没日没夜的参加各种培训,为此花费了七八十万的代价,为了赶时间常常是乘飞机如打的士。有一次她“打飞的”来到南京,正遇上下暴雨,突然一阵莫名的伤感,引起一系列的反思,所有这些来自西方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能,究竟能解决多大问题?只有海宁格先生的家庭系统排列,遵循爱的能量流动的规律,大大的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而能量流动的规律正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思想相吻合。从此她再也不参加各种心理技能培训,一心回头向传统文化中寻求助人之道,因为心理技能的学习和心理能量的感悟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大脑的爱呈现的是概念;内心的爱体现的是动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同样如此:从古至今许多人读书读成迂夫子,故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道,这是心理能量流动的规律,六祖坛经:“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执著各种方法反而阻碍道的流通。所以段老师声称:“我是跟随心的感觉在引导爱的流动”,“身体比大脑更智慧!”做家排如此,打造心桥同样如此,要完成中国系统心理学的使命同样如此。佛告诫我们:千万不要执著于知见“死于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