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为孩子选择动画片

(2010-01-18 20:37:59)
标签:

教育

育儿

动画片

破碎性

奥奥特曼

宇宙

分类: 学术

        冬日的训练营[北京]           如何为孩子选择动画片(转自中科所)

  孩子为什么喜欢动画片?怎样为孩子选择动画片?怎样引导孩子看动画片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动画片会不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此种种与动画片有关的问题也是您要问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动画世界。。。

  动画片中画面色彩鲜艳,配乐优美动听,能够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动画片中富含知识,视野开阔,充分满足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动画片中充满奇思妙想,能够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动画片中人物夸张,情节滑稽有趣,给孩子带来无边的快乐。。。

  动画片一开播,孩子就会睁大眼睛,全神贯注。是个孩子有九个都喜欢动画片,动画片是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欢乐伙伴。但是随着动画片逐渐深入孩子生活,孩子逐渐开始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与情节的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不禁产生疑虑:动画片是否要进行选择?要怎样选择?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谈谈:

一,孩子为什么喜欢动画片?就像我们成人爱看故事片,体育比赛一样,儿童爱看动画片,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孩子们的喜好。那么,孩子们为什么爱看动画片呢?

原因一:动画片提供信息的方式与孩子这个阶段采集信息的方式相符。

孩子0到6岁的阶段,采集信息的速度非常快。而动画片具有良好的秩序性,严谨性,而且色彩丰富,事物画面转换较快,恰恰符合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采集信息速度快而准确的特点。因此会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喜欢,并得到高效率的复制。比如我们会发现,孩子能够快速背诵动画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模仿片中主人公的相关动作。

原因二:孩子在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在看动画片过程获得主动。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是很被动的,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管制,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的管制。面对着比他强大,有经验,有权利的成年人,孩子很希望自己能够有些主动决定的权利。所以,他们有时会翱翔在充满想象的动画世界中,想象自己像“超人”那样强大,像“宇宙英雄”那样受到别人的拥戴和崇敬,以此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原因三:动画片可以满足孩子与人交往的需要。

 一方面,同龄的孩子可能会看类似主题的动画片,就成为交往中的话题。另一方面,动画片可以为孩子提供有关社会和自我方面的知识。例如孩子可以从动画片中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我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等等,促进孩子与人交往。

二,孩子每天看多长时间的动画片合适?动画片深得孩子的喜爱,但是放任孩子长时间的看动画片有什么危害呢?长时间的看动画片会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

影响一: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聪明。我们知道孩子要想更聪明,需要机械类信息和生动类信息吸收的比例正确。0-3岁时,如果看动画片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惯性模式,就容易产生对生动类信息采集的拒绝和厌弃,最终使孩子不能灵活多变与充满创造力。这就好比孩子一生下来就总是吃某一口味的食物,一段时间养成习惯之后,再给他别的口味的食物他可能就不爱吃了。如果孩子在思维习惯养成的阶段,总是在吸收机械类信息,就可能形成采集的偏好,未来就不喜欢生动类信息了。食物摄取上的偏食会使孩子身体的健康受到不良影响,信息摄取上的“偏食”就会使孩子心灵与智慧的成长受到不良影响。

影响二:使孩子的生存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长时间收看动画片,使孩子失去了很多与实际生活接触的机会,妨碍了孩子对真实生活的感知。孩子缺少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在未来社会生存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而且在这个阶段,孩子处于语言的学习模仿阶段,长时间看动画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看动画片的过程中,缺乏与生活中他人的语言交流,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沟通能力。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发现有些孩子自言自语,并摆出一些动画片中的标志性动作,实际上孩子正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遨游呢!但这些都是想象,是无法与现实生活接轨的,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无法靠这个动作“变身”的,也就是说他在动画片中学到的沟通方式是难以在现实生活之中使用的,这可能就会使孩子在真实生活沟通中受到很多阻碍。

  影响三:使孩子的身体不能得到健康成长。

  关于长时间看电视对孩子眼睛的损害,我们都很清楚,但是很多家长可能不清楚,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过多的时间花在看动画片上,就会缺乏运动,会影响到孩子肢体的协调性,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动手能力。甚至更严重,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主动思考的能力,变得谁的话都听,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见。

   因此,父母一定要了解到长时间看动画片给孩子带来的这些不利影响。

   ESR精准式培育建议:在孩子0到6岁阶段,父母最好将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规范在每天不超过30分钟。

三,动画片中蕴藏了哪些风险?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该怎么给孩子选择动画片。是不是所有的动画片孩子都能看?需不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动画片里蕴藏了哪些风险?

有些类型的动画片不仅不会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助益,而且还具有一些损毁性,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阻碍。

1,会造成孩子逃避现实,能力低下。在很多动画片中,主人公都会变身,拥有一些更强大的能力,这个变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空间打碎了。主人公变身之后的力量实际上来自于另一个空间。动画片中只是将不同的空间拼凑起来。这种空间的破碎性就会造成孩子破碎性的思维,而在现实生活中,空间是可持续的,是无法割裂的,孩子一旦习惯于使用这种这种破碎性思维来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也就是说,孩子一旦有了这种破碎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一些自己一下解决不了的事的时候,就会逃避,就会逃避到自己想象中去。比如孩子看多了《机器猫》或者《超人》之类的动画片,在自己生活中碰到困难,就会想到有这么一个超现实的“靠山”来帮助自己就好了。而现实中,却是不会有这样的人出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所有的问题是要靠自己解决的,逃避现实中的困难,不去想办法解决,只能让孩子的生存能力低下。

  到了后来,他就会去寻找适合的方式,例如网络游戏。如果我们了解网络游戏就会发现网络游戏中的升级,变身,神奇道具等元素与动画片中的如出一辙。与此同时,网络游戏的高速度,高频反应,正好与孩子的这个阶段的采集习惯相对应,所以很多从小沉迷于动画片的孩子长大了沉迷于网络游戏就是一件太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最严重的是,如果孩子习惯于逃避到虚拟到世界中去,就很难形成自己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因为这种短平快的交换方式,会让人逐渐产生惰性。思维不再主动延伸,只是机械地对外界刺激进行反应。生活没有什么真正的追求与愿望,当然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快乐。

2,会造成孩子价值观混乱。

很多动画片中包含了一些孩子不能理解的内容,会对孩子造成误导。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好,坏的分界相当清晰,太复杂的价值观通常会让他们不知所从,甚至产生错误判断。当孩子无法理解其中寓意,就会简单从形式上进行生搬硬套,对孩子未来的现实生活制造麻烦。

例如动画片《三个和尚》,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富含哲理的动画片,其中寓意悠长,发人深省。但是如果是一个0到6岁的孩子看到这一类型的动画片,他可能只觉得好玩,觉得和尚们在游戏,孩子可能会模仿动画片中的形式,在和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我和你玩,不带他玩”这样的想法或行为。而且这样孩子就可能不愿意去接触更多的人,尝试做更多的事,丧失很多成长的机会。

与此同时,一些动画片包含的成年人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到孩子。比如说《三只小猪》等动画片中,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是,猪是好的,狼是不好的。有可能孩子未来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遇到与狼有关的知识,孩子就会回避。这样孩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就可能避开一些领域,不利于孩子未来知识积累的全面性。

而且最主要的是,孩子在不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可能会生硬地模仿,这种模仿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适,从而使孩子丧失与更多人交往的机会。比如他在动画中看奥奥特曼在打怪兽,虽然动画片里反映的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但是孩子接收到的可能只是遇见坏人要用武力去战胜他们,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坏人,所以他们就会把其他人想象为坏人,把自己想象为英雄,并对别人大打出手。过多看这一类动画片的孩子,会把自己当做正义的化身,遇到自己看不惯的事物就模仿动画形象,采用暴力手段,使得周围的孩子不喜欢与他交往,周围的大人对他很头疼。

3,会造成孩子厌学,注意力不集中

在很多动画片中,场景转换非常迅速,主人公在每个场景停留的时间都非常短暂就移动到下一个场景中了,这意味着孩子在看的过程中,在每个点上的观察思考的时间都很短暂,容易形成移动性思维。这种移动性思维一旦养成,将会对孩子未来形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前面我们说到,动画片画面速度转化快,符合孩子这个阶段吸收信息的特点,但是如果孩子习惯于这种速度,未来就有可能厌学弃学。这是因为,课堂上的老师无法与动画片的信息播放速度相提并论,如果孩子对电视的动画片播放频率产生依赖,那么面对说话速度“缓慢”的老师,没有生动画面切换的课堂,孩子一定会通过做小动作,开小差,看着黑板发愣等等来进行自我平衡和弥补的。而且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会出现粗心,急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4,会使孩子以为“搞破坏”是很好玩的游戏

在一些动画片中充斥着一些破坏性游戏的方式。例如《猫和老鼠》中打破盘子,弄坏家具,设置陷阱,是坏,小聪明等等的情节比比皆是。我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会觉得这些场景很可爱,但如果我们想想一下,我们的孩子在家中搞”破坏”的话,我们还会觉得可爱吗?而孩子在看了动画片之后,可能就学会了这种破坏性的游戏方式,从而对搞破坏乐此不疲。觉得这种调皮捣蛋才是有个性的,是很酷的。而实际上现实生活并不允许他采用这种方式游戏与生活,使得周围的人讨厌这类孩子,最终导致孩子生活的不快乐。(待续)

 

动画片一开播,孩子就会睁大眼睛,全神贯注。是个孩子有九个都喜欢动画片,动画片是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欢乐伙伴。但是随着动画片逐渐深入孩子生活,孩子逐渐开始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与情节的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不禁产生疑虑:动画片是否要进行选择?要怎样选择?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谈谈:

一,孩子为什么喜欢动画片?就像我们成人爱看故事片,体育比赛一样,儿童爱看动画片,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孩子们的喜好。那么,孩子们为什么爱看动画片呢?

原因一:动画片提供信息的方式与孩子这个阶段采集信息的方式相符。

孩子0到6岁的阶段,采集信息的速度非常快。而动画片具有良好的秩序性,严谨性,而且色彩丰富,事物画面转换较快,恰恰符合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采集信息速度快而准确的特点。因此会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喜欢,并得到高效率的复制。比如我们会发现,孩子能够快速背诵动画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模仿片中主人公的相关动作。

原因二:孩子在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在看动画片过程获得主动。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是很被动的,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管制,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的管制。面对着比他强大,有经验,有权利的成年人,孩子很希望自己能够有些主动决定的权利。所以,他们有时会翱翔在充满想象的动画世界中,想象自己像“超人”那样强大,像“宇宙英雄”那样受到别人的拥戴和崇敬,以此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原因三:动画片可以满足孩子与人交往的需要。

 一方面,同龄的孩子可能会看类似主题的动画片,就成为交往中的话题。另一方面,动画片可以为孩子提供有关社会和自我方面的知识。例如孩子可以从动画片中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我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等等,促进孩子与人交往。

二,孩子每天看多长时间的动画片合适?动画片深得孩子的喜爱,但是放任孩子长时间的看动画片有什么危害呢?长时间的看动画片会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

影响一: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聪明。我们知道孩子要想更聪明,需要机械类信息和生动类信息吸收的比例正确。0-3岁时,如果看动画片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惯性模式,就容易产生对生动类信息采集的拒绝和厌弃,最终使孩子不能灵活多变与充满创造力。这就好比孩子一生下来就总是吃某一口味的食物,一段时间养成习惯之后,再给他别的口味的食物他可能就不爱吃了。如果孩子在思维习惯养成的阶段,总是在吸收机械类信息,就可能形成采集的偏好,未来就不喜欢生动类信息了。食物摄取上的偏食会使孩子身体的健康受到不良影响,信息摄取上的“偏食”就会使孩子心灵与智慧的成长受到不良影响。

影响二:使孩子的生存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长时间收看动画片,使孩子失去了很多与实际生活接触的机会,妨碍了孩子对真实生活的感知。孩子缺少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在未来社会生存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而且在这个阶段,孩子处于语言的学习模仿阶段,长时间看动画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看动画片的过程中,缺乏与生活中他人的语言交流,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沟通能力。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发现有些孩子自言自语,并摆出一些动画片中的标志性动作,实际上孩子正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遨游呢!但这些都是想象,是无法与现实生活接轨的,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无法靠这个动作“变身”的,也就是说他在动画片中学到的沟通方式是难以在现实生活之中使用的,这可能就会使孩子在真实生活沟通中受到很多阻碍。

  影响三:使孩子的身体不能得到健康成长。

  关于长时间看电视对孩子眼睛的损害,我们都很清楚,但是很多家长可能不清楚,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过多的时间花在看动画片上,就会缺乏运动,会影响到孩子肢体的协调性,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动手能力。甚至更严重,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主动思考的能力,变得谁的话都听,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见。

   因此,父母一定要了解到长时间看动画片给孩子带来的这些不利影响。

   ESR精准式培育建议:在孩子0到6岁阶段,父母最好将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规范在每天不超过30分钟。

三,动画片中蕴藏了哪些风险?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该怎么给孩子选择动画片。是不是所有的动画片孩子都能看?需不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动画片里蕴藏了哪些风险?

有些类型的动画片不仅不会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助益,而且还具有一些损毁性,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阻碍。

1,会造成孩子逃避现实,能力低下。在很多动画片中,主人公都会变身,拥有一些更强大的能力,这个变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空间打碎了。主人公变身之后的力量实际上来自于另一个空间。动画片中只是将不同的空间拼凑起来。这种空间的破碎性就会造成孩子破碎性的思维,而在现实生活中,空间是可持续的,是无法割裂的,孩子一旦习惯于使用这种这种破碎性思维来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也就是说,孩子一旦有了这种破碎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一些自己一下解决不了的事的时候,就会逃避,就会逃避到自己想象中去。比如孩子看多了《机器猫》或者《超人》之类的动画片,在自己生活中碰到困难,就会想到有这么一个超现实的“靠山”来帮助自己就好了。而现实中,却是不会有这样的人出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所有的问题是要靠自己解决的,逃避现实中的困难,不去想办法解决,只能让孩子的生存能力低下。

  到了后来,他就会去寻找适合的方式,例如网络游戏。如果我们了解网络游戏就会发现网络游戏中的升级,变身,神奇道具等元素与动画片中的如出一辙。与此同时,网络游戏的高速度,高频反应,正好与孩子的这个阶段的采集习惯相对应,所以很多从小沉迷于动画片的孩子长大了沉迷于网络游戏就是一件太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最严重的是,如果孩子习惯于逃避到虚拟到世界中去,就很难形成自己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因为这种短平快的交换方式,会让人逐渐产生惰性。思维不再主动延伸,只是机械地对外界刺激进行反应。生活没有什么真正的追求与愿望,当然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快乐。

2,会造成孩子价值观混乱。

很多动画片中包含了一些孩子不能理解的内容,会对孩子造成误导。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好,坏的分界相当清晰,太复杂的价值观通常会让他们不知所从,甚至产生错误判断。当孩子无法理解其中寓意,就会简单从形式上进行生搬硬套,对孩子未来的现实生活制造麻烦。

例如动画片《三个和尚》,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富含哲理的动画片,其中寓意悠长,发人深省。但是如果是一个0到6岁的孩子看到这一类型的动画片,他可能只觉得好玩,觉得和尚们在游戏,孩子可能会模仿动画片中的形式,在和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我和你玩,不带他玩”这样的想法或行为。而且这样孩子就可能不愿意去接触更多的人,尝试做更多的事,丧失很多成长的机会。

与此同时,一些动画片包含的成年人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到孩子。比如说《三只小猪》等动画片中,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是,猪是好的,狼是不好的。有可能孩子未来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遇到与狼有关的知识,孩子就会回避。这样孩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就可能避开一些领域,不利于孩子未来知识积累的全面性。

而且最主要的是,孩子在不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可能会生硬地模仿,这种模仿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适,从而使孩子丧失与更多人交往的机会。比如他在动画中看奥奥特曼在打怪兽,虽然动画片里反映的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但是孩子接收到的可能只是遇见坏人要用武力去战胜他们,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坏人,所以他们就会把其他人想象为坏人,把自己想象为英雄,并对别人大打出手。过多看这一类动画片的孩子,会把自己当做正义的化身,遇到自己看不惯的事物就模仿动画形象,采用暴力手段,使得周围的孩子不喜欢与他交往,周围的大人对他很头疼。

3,会造成孩子厌学,注意力不集中

在很多动画片中,场景转换非常迅速,主人公在每个场景停留的时间都非常短暂就移动到下一个场景中了,这意味着孩子在看的过程中,在每个点上的观察思考的时间都很短暂,容易形成移动性思维。这种移动性思维一旦养成,将会对孩子未来形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前面我们说到,动画片画面速度转化快,符合孩子这个阶段吸收信息的特点,但是如果孩子习惯于这种速度,未来就有可能厌学弃学。这是因为,课堂上的老师无法与动画片的信息播放速度相提并论,如果孩子对电视的动画片播放频率产生依赖,那么面对说话速度“缓慢”的老师,没有生动画面切换的课堂,孩子一定会通过做小动作,开小差,看着黑板发愣等等来进行自我平衡和弥补的。而且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会出现粗心,急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4,会使孩子以为“搞破坏”是很好玩的游戏

在一些动画片中充斥着一些破坏性游戏的方式。例如《猫和老鼠》中打破盘子,弄坏家具,设置陷阱,是坏,小聪明等等的情节比比皆是。我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会觉得这些场景很可爱,但如果我们想想一下,我们的孩子在家中搞”破坏”的话,我们还会觉得可爱吗?而孩子在看了动画片之后,可能就学会了这种破坏性的游戏方式,从而对搞破坏乐此不疲。觉得这种调皮捣蛋才是有个性的,是很酷的。而实际上现实生活并不允许他采用这种方式游戏与生活,使得周围的人讨厌这类孩子,最终导致孩子生活的不快乐。(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