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孩子选择动画片

标签:
教育育儿动画片破碎性奥奥特曼宇宙 |
分类: 学术 |
一,孩子为什么喜欢动画片?就像我们成人爱看故事片,体育比赛一样,儿童爱看动画片,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孩子们的喜好。那么,孩子们为什么爱看动画片呢?
原因一:动画片提供信息的方式与孩子这个阶段采集信息的方式相符。
孩子0到6岁的阶段,采集信息的速度非常快。而动画片具有良好的秩序性,严谨性,而且色彩丰富,事物画面转换较快,恰恰符合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采集信息速度快而准确的特点。因此会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喜欢,并得到高效率的复制。比如我们会发现,孩子能够快速背诵动画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模仿片中主人公的相关动作。
原因二:孩子在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在看动画片过程获得主动。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是很被动的,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管制,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的管制。面对着比他强大,有经验,有权利的成年人,孩子很希望自己能够有些主动决定的权利。所以,他们有时会翱翔在充满想象的动画世界中,想象自己像“超人”那样强大,像“宇宙英雄”那样受到别人的拥戴和崇敬,以此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孩子每天看多长时间的动画片合适?动画片深得孩子的喜爱,但是放任孩子长时间的看动画片有什么危害呢?长时间的看动画片会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
影响一: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聪明。我们知道孩子要想更聪明,需要机械类信息和生动类信息吸收的比例正确。0-3岁时,如果看动画片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惯性模式,就容易产生对生动类信息采集的拒绝和厌弃,最终使孩子不能灵活多变与充满创造力。这就好比孩子一生下来就总是吃某一口味的食物,一段时间养成习惯之后,再给他别的口味的食物他可能就不爱吃了。如果孩子在思维习惯养成的阶段,总是在吸收机械类信息,就可能形成采集的偏好,未来就不喜欢生动类信息了。食物摄取上的偏食会使孩子身体的健康受到不良影响,信息摄取上的“偏食”就会使孩子心灵与智慧的成长受到不良影响。
影响二:使孩子的生存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长时间收看动画片,使孩子失去了很多与实际生活接触的机会,妨碍了孩子对真实生活的感知。孩子缺少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在未来社会生存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三,动画片中蕴藏了哪些风险?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该怎么给孩子选择动画片。是不是所有的动画片孩子都能看?需不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动画片里蕴藏了哪些风险?
有些类型的动画片不仅不会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助益,而且还具有一些损毁性,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阻碍。
1,会造成孩子逃避现实,能力低下。在很多动画片中,主人公都会变身,拥有一些更强大的能力,这个变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空间打碎了。主人公变身之后的力量实际上来自于另一个空间。动画片中只是将不同的空间拼凑起来。这种空间的破碎性就会造成孩子破碎性的思维,而在现实生活中,空间是可持续的,是无法割裂的,孩子一旦习惯于使用这种这种破碎性思维来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也就是说,孩子一旦有了这种破碎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一些自己一下解决不了的事的时候,就会逃避,就会逃避到自己想象中去。比如孩子看多了《机器猫》或者《超人》之类的动画片,在自己生活中碰到困难,就会想到有这么一个超现实的“靠山”来帮助自己就好了。而现实中,却是不会有这样的人出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所有的问题是要靠自己解决的,逃避现实中的困难,不去想办法解决,只能让孩子的生存能力低下。
2,会造成孩子价值观混乱。
很多动画片中包含了一些孩子不能理解的内容,会对孩子造成误导。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好,坏的分界相当清晰,太复杂的价值观通常会让他们不知所从,甚至产生错误判断。当孩子无法理解其中寓意,就会简单从形式上进行生搬硬套,对孩子未来的现实生活制造麻烦。
例如动画片《三个和尚》,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富含哲理的动画片,其中寓意悠长,发人深省。但是如果是一个0到6岁的孩子看到这一类型的动画片,他可能只觉得好玩,觉得和尚们在游戏,孩子可能会模仿动画片中的形式,在和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我和你玩,不带他玩”这样的想法或行为。而且这样孩子就可能不愿意去接触更多的人,尝试做更多的事,丧失很多成长的机会。
与此同时,一些动画片包含的成年人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到孩子。比如说《三只小猪》等动画片中,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是,猪是好的,狼是不好的。有可能孩子未来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遇到与狼有关的知识,孩子就会回避。这样孩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就可能避开一些领域,不利于孩子未来知识积累的全面性。
而且最主要的是,孩子在不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可能会生硬地模仿,这种模仿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适,从而使孩子丧失与更多人交往的机会。比如他在动画中看奥奥特曼在打怪兽,虽然动画片里反映的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但是孩子接收到的可能只是遇见坏人要用武力去战胜他们,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坏人,所以他们就会把其他人想象为坏人,把自己想象为英雄,并对别人大打出手。过多看这一类动画片的孩子,会把自己当做正义的化身,遇到自己看不惯的事物就模仿动画形象,采用暴力手段,使得周围的孩子不喜欢与他交往,周围的大人对他很头疼。
3,会造成孩子厌学,注意力不集中
在很多动画片中,场景转换非常迅速,主人公在每个场景停留的时间都非常短暂就移动到下一个场景中了,这意味着孩子在看的过程中,在每个点上的观察思考的时间都很短暂,容易形成移动性思维。这种移动性思维一旦养成,将会对孩子未来形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前面我们说到,动画片画面速度转化快,符合孩子这个阶段吸收信息的特点,但是如果孩子习惯于这种速度,未来就有可能厌学弃学。这是因为,课堂上的老师无法与动画片的信息播放速度相提并论,如果孩子对电视的动画片播放频率产生依赖,那么面对说话速度“缓慢”的老师,没有生动画面切换的课堂,孩子一定会通过做小动作,开小差,看着黑板发愣等等来进行自我平衡和弥补的。而且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会出现粗心,急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4,会使孩子以为“搞破坏”是很好玩的游戏
在一些动画片中充斥着一些破坏性游戏的方式。例如《猫和老鼠》中打破盘子,弄坏家具,设置陷阱,是坏,小聪明等等的情节比比皆是。我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会觉得这些场景很可爱,但如果我们想想一下,我们的孩子在家中搞”破坏”的话,我们还会觉得可爱吗?而孩子在看了动画片之后,可能就学会了这种破坏性的游戏方式,从而对搞破坏乐此不疲。觉得这种调皮捣蛋才是有个性的,是很酷的。而实际上现实生活并不允许他采用这种方式游戏与生活,使得周围的人讨厌这类孩子,最终导致孩子生活的不快乐。(待续)
动画片一开播,孩子就会睁大眼睛,全神贯注。是个孩子有九个都喜欢动画片,动画片是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欢乐伙伴。但是随着动画片逐渐深入孩子生活,孩子逐渐开始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与情节的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不禁产生疑虑:动画片是否要进行选择?要怎样选择?
一,孩子为什么喜欢动画片?就像我们成人爱看故事片,体育比赛一样,儿童爱看动画片,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孩子们的喜好。那么,孩子们为什么爱看动画片呢?
原因一:动画片提供信息的方式与孩子这个阶段采集信息的方式相符。
孩子0到6岁的阶段,采集信息的速度非常快。而动画片具有良好的秩序性,严谨性,而且色彩丰富,事物画面转换较快,恰恰符合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采集信息速度快而准确的特点。因此会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喜欢,并得到高效率的复制。比如我们会发现,孩子能够快速背诵动画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模仿片中主人公的相关动作。
原因二:孩子在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在看动画片过程获得主动。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是很被动的,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管制,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的管制。面对着比他强大,有经验,有权利的成年人,孩子很希望自己能够有些主动决定的权利。所以,他们有时会翱翔在充满想象的动画世界中,想象自己像“超人”那样强大,像“宇宙英雄”那样受到别人的拥戴和崇敬,以此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孩子每天看多长时间的动画片合适?动画片深得孩子的喜爱,但是放任孩子长时间的看动画片有什么危害呢?长时间的看动画片会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
影响一: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聪明。我们知道孩子要想更聪明,需要机械类信息和生动类信息吸收的比例正确。0-3岁时,如果看动画片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惯性模式,就容易产生对生动类信息采集的拒绝和厌弃,最终使孩子不能灵活多变与充满创造力。这就好比孩子一生下来就总是吃某一口味的食物,一段时间养成习惯之后,再给他别的口味的食物他可能就不爱吃了。如果孩子在思维习惯养成的阶段,总是在吸收机械类信息,就可能形成采集的偏好,未来就不喜欢生动类信息了。食物摄取上的偏食会使孩子身体的健康受到不良影响,信息摄取上的“偏食”就会使孩子心灵与智慧的成长受到不良影响。
影响二:使孩子的生存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长时间收看动画片,使孩子失去了很多与实际生活接触的机会,妨碍了孩子对真实生活的感知。孩子缺少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在未来社会生存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三,动画片中蕴藏了哪些风险?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该怎么给孩子选择动画片。是不是所有的动画片孩子都能看?需不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动画片里蕴藏了哪些风险?
有些类型的动画片不仅不会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助益,而且还具有一些损毁性,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阻碍。
1,会造成孩子逃避现实,能力低下。在很多动画片中,主人公都会变身,拥有一些更强大的能力,这个变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空间打碎了。主人公变身之后的力量实际上来自于另一个空间。动画片中只是将不同的空间拼凑起来。这种空间的破碎性就会造成孩子破碎性的思维,而在现实生活中,空间是可持续的,是无法割裂的,孩子一旦习惯于使用这种这种破碎性思维来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也就是说,孩子一旦有了这种破碎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一些自己一下解决不了的事的时候,就会逃避,就会逃避到自己想象中去。比如孩子看多了《机器猫》或者《超人》之类的动画片,在自己生活中碰到困难,就会想到有这么一个超现实的“靠山”来帮助自己就好了。而现实中,却是不会有这样的人出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所有的问题是要靠自己解决的,逃避现实中的困难,不去想办法解决,只能让孩子的生存能力低下。
2,会造成孩子价值观混乱。
很多动画片中包含了一些孩子不能理解的内容,会对孩子造成误导。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好,坏的分界相当清晰,太复杂的价值观通常会让他们不知所从,甚至产生错误判断。当孩子无法理解其中寓意,就会简单从形式上进行生搬硬套,对孩子未来的现实生活制造麻烦。
例如动画片《三个和尚》,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富含哲理的动画片,其中寓意悠长,发人深省。但是如果是一个0到6岁的孩子看到这一类型的动画片,他可能只觉得好玩,觉得和尚们在游戏,孩子可能会模仿动画片中的形式,在和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我和你玩,不带他玩”这样的想法或行为。而且这样孩子就可能不愿意去接触更多的人,尝试做更多的事,丧失很多成长的机会。
与此同时,一些动画片包含的成年人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到孩子。比如说《三只小猪》等动画片中,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是,猪是好的,狼是不好的。有可能孩子未来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遇到与狼有关的知识,孩子就会回避。这样孩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就可能避开一些领域,不利于孩子未来知识积累的全面性。
而且最主要的是,孩子在不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可能会生硬地模仿,这种模仿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适,从而使孩子丧失与更多人交往的机会。比如他在动画中看奥奥特曼在打怪兽,虽然动画片里反映的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但是孩子接收到的可能只是遇见坏人要用武力去战胜他们,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坏人,所以他们就会把其他人想象为坏人,把自己想象为英雄,并对别人大打出手。过多看这一类动画片的孩子,会把自己当做正义的化身,遇到自己看不惯的事物就模仿动画形象,采用暴力手段,使得周围的孩子不喜欢与他交往,周围的大人对他很头疼。
3,会造成孩子厌学,注意力不集中
在很多动画片中,场景转换非常迅速,主人公在每个场景停留的时间都非常短暂就移动到下一个场景中了,这意味着孩子在看的过程中,在每个点上的观察思考的时间都很短暂,容易形成移动性思维。这种移动性思维一旦养成,将会对孩子未来形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前面我们说到,动画片画面速度转化快,符合孩子这个阶段吸收信息的特点,但是如果孩子习惯于这种速度,未来就有可能厌学弃学。这是因为,课堂上的老师无法与动画片的信息播放速度相提并论,如果孩子对电视的动画片播放频率产生依赖,那么面对说话速度“缓慢”的老师,没有生动画面切换的课堂,孩子一定会通过做小动作,开小差,看着黑板发愣等等来进行自我平衡和弥补的。而且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会出现粗心,急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4,会使孩子以为“搞破坏”是很好玩的游戏
在一些动画片中充斥着一些破坏性游戏的方式。例如《猫和老鼠》中打破盘子,弄坏家具,设置陷阱,是坏,小聪明等等的情节比比皆是。我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会觉得这些场景很可爱,但如果我们想想一下,我们的孩子在家中搞”破坏”的话,我们还会觉得可爱吗?而孩子在看了动画片之后,可能就学会了这种破坏性的游戏方式,从而对搞破坏乐此不疲。觉得这种调皮捣蛋才是有个性的,是很酷的。而实际上现实生活并不允许他采用这种方式游戏与生活,使得周围的人讨厌这类孩子,最终导致孩子生活的不快乐。(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