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渝馋说》之序
(2018-01-12 09:21:09)
标签:
老渝馋说民以食为天爱好美食 |
分类: 原创文学 |
《老渝馋说》
序
民以食为天,这句成语,最早出自《汉书·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陈寿《三国志》又简而言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食物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的中国烹饪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不仅表现在物质上烹出了千味百肴,在精神上也结出了璀璨绚丽的硕果。
由此可见,食在民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我作为一枚吃货,所见所闻所感所吃过的也不尽其数。久而久之,境界提升了,知识丰富了,由单纯吃变为了鉴赏,偶尔还能点评出个一二三。
中国美食博大精深,八大菜系更是各领风骚。川菜分支的一味美食——渝菜(即重庆菜或称渝派川菜),更以麻、辣、鲜、嫩、烫的味型和百菜百味的风格享誉大江南北,渝菜好像挺进第九菜系指日可待。
作为一个重庆人,有幸与麻辣味、鱼香味、家常味、怪味味、椒麻味、陈皮味、糊辣味、红油味、咸鲜味、纯甜味、姜汁味、蒜泥味、五香味、熏香味、糟香味、酱香味、麻酱味、芥末味、豉汁味、酸甜味、麻辣味、酸辣味、荔枝辣香味等等渝菜的味型和巴山渝水特有的火锅、小面、豆花饭三大特有美食,朝夕相处,亲密接触,每每感受美味的诱惑,年年享受四季的味道,多多少少留下了无数美食和文化独特结合的记忆。
曾有森友建议弄一个“山水哥美食专栏”,专写美食的故事。思前想后,感觉自己才疏学浅,力道不够,水平“业余”,无法与“水煮”、“麻辣”、“红烧”、“江湖”、“舌尖”……诸多与重庆美食相关的品牌,相提并论,等量齐观;更不敢在大山大水的大重庆,堂而皇之的冠以“山水”之名,为巴山渝水的美食佳肴,擂鼓助威,摇旗呐喊。
虽山水先生乃我之网名,也曾取“山水先生”中的“山水”为名写过《山水行迹》和《山水诗词》两本小册子,但以往的美食记忆大都在《老渝杂谈》中推出。今何不将《山水行迹》里行走大江南北,品尝过的34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美食片段剥离出来,升华成文,与《老渝杂谈》中的美食篇章,组合成册,另立门户。何不再来个“孪生兄弟”,匹配成趣?!思忖良久,以形话说,新鲜出炉,《老渝馋说》,汇集美味,以飨读友。
新年初始,业已推出了《老渝馋说》第一篇——《一把黄豆》。虽有悖常规,先于“序”而出文,但民以食为天,新年之际,美味总比文字的“序”要来得实在些,更加诱人些。接下来将陆续形成火锅、小面、重庆鱼……以及东西南北中各地美味佳肴的篇章,也算是吃评结合,知行合一的结晶。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民族、哪个地域或世界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美食文化。不同的饮食风俗,总是能让人广泛认同,口口相传,弘扬美食。不同的美食美味,总是能让人舌尖绽放,味蕾起舞,惬意无比。
爱好美食,人之常情,赞美美食,兴趣所在。馋味不已,笔耕不止,君常动口,我则动手。做一个会吃也会说的美食爱好者,我心足矣。
《老渝馋说》虽只能算是纸上谈兵,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吊人胃口。然比那些饱食终日,仅为果腹,无所用心,枉对美食之“大家”也好,平民也罢,还是要来得充实一些,自主一些,随心所欲一些。并希冀能唤醒你的味蕾,与食共舞。
市井隐士,平民书生,舞文弄墨,请勿见怪。小书一册,愿能喜欢,敬请关注,《老渝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