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舌尖在江城跳跃(二)

(2014-02-13 13:20:21)
标签:

黄鹤楼

蛇山

极目楚天舒

崔颢

长江

分类: 原创文学

 

二访黄鹤楼

以往曾来过黄鹤楼,此次二度再访,多了些许感慨。

上个世纪80年代末,黄鹤楼的门票仅为一元。往事如风,千年古迹早已物是人非。

景区扩大许多,整体开发导致许多新的人造景观如白云阁、涌月台、抱膝亭、留云亭、岳武穆遗像亭等各种亭阁20多处以及炮台、首义纪念广场的首义公园,合围着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古址,让游客耗时不少,也难寻古人诗词里千古流芳的韵味。

门票提高不少(80元),然而,人们依然接踵而至,人头攒动,只为登楼一观,到此一游;鲜有揣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之美妙的人。

黄鹤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原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被誉为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也有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或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多种说法。

相传故址始建于三国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千古绝唱诗句。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特别是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因此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

黄鹤楼历代屡毁屡建。现楼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为198110月破土开工,重修重建,19856月落成重新开放,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

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的黄鹤楼,与江北龟山电视塔古琴台遥相呼应。主楼高49米,共5层,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屋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三层设夹层回廊,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且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主楼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小景。整个黄鹤楼公园占地30公顷,配套景点有白云阁、涌月台、抱膝亭、留云亭、岳武穆遗像亭等20多处,及轩廊、牌坊、石碑廊等多处观赏点。

登上黄鹤楼,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颇为雄伟壮观;一桥飞架南北,大江两岸绿树成荫,烟波浩渺,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以原创诗为证:“江边屹黄鹤,满城飞梅萼。龟蛇锁长江,琴台映楼阁。”

怀古礼毕,吟诗作罢。肚已饥肠辘辘,拖着疲惫的双腿,再度右拐下长江一桥,到户部巷饕餮一番。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