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舌尖在江城跳跃(一)

(2014-02-13 11:08:39)
标签:

热干面

户部巷

春节

武汉

麻辣小面

旅游

分类: 原创文学

 

春节,舌尖在江城跳跃

 

数不清多少次来江城武汉了。

搭火车来过,坐轮船来过,乘飞机来过。无数次因事到过、中转路过,大都短暂停留且那时物资匮乏,不太讲究饕餮之为,只记得黄鹤楼,只记得长江桥,只记得武昌鱼,却无法深解武汉三镇之内涵。

此次,再度造访,不曾想却以舌尖跳跃的美食,味蕾绽放的美味,开启了大武汉深度游。

由于选择下午100航班,避开了早上雾霾的天气。真可谓,早班灰机通常有大雾,晚班航班经常有延误,哈哈午后航班就准点多了。

 

一碗热干面

热干面,江城武汉人的最爱,每天过早的食物。武汉人对热干面可谓痴迷有加,犹如俺特喜家乡的麻辣小面。

热干面,一种碱制的熟面,弹性非常好,用笊篱盛着放入开水中烫一会儿,捞起淋水,放入碗中再加盐、葱花、酱油、胡椒粉、辣椒汁、酸豆角、胡萝卜丁、腌菜等佐料,最后一勺小磨麻油稀释后的芝麻酱往上一淋即成。搅拌之中,热气蒸腾,香味扑鼻。

其实,武汉的热干面有改良之为,与北京的炸酱面极为相似,北京的做法就是下好的面条过水,放入碗中拌上调好的芝麻酱汁儿。而武汉则先将碱面煮熟过冷水和过油几个工序,吃时只需按量取了,放入沸水中焯下,淋上佐料即可。

武汉经营热干面的有中华老字号的蔡林记热干面,李记热干面和楚街一品热干面等名店,以及遍布大街小巷的热干面馆和摊点,那全料的、虾米的、雪菜肉丝的、炸酱的、财鱼的、三鲜的、果味的等等热干面品种,历久不衰,成为武汉人过早(吃早餐)离不开这一种具特色的面食。

热干面,大致相同于川渝的凉面,只不过多了开水烫热这一工序。

在重庆,麻辣小面就等同于武汉人心里的热干面,北京人眼中的炸酱面。与之相比,家乡的麻辣小面就多滋多味了,更是麻辣鲜香无比。

先看佐料,油辣子(经锅烘炕、石凹槌、滚油炝而成的油辣海椒且分香辣、胡辣)、花椒面、宜宾芽菜(或老盐菜)、姜水、蒜泥水、香葱、纯芝麻酱、熟白芝麻、味精、鸡精、酱油、熟猪油、熟菜油、花生碎米、醋,加上莴笋叶、藤藤菜、包包白、豌豆尖等时令鲜蔬,再配以新鲜的筒子骨提鲜。当然还有芫荽(香菜),主要撒于牛肉面,肥肠面等面上,香辣无比。

再看品种,麻辣小面、豌豆面、杂酱(炸酱)面、豌杂酱(豌豆杂酱)、面、牛肉面,肥肠面、猪脚面、鸡杂面、耳朵面、猫儿面(所谓猫儿面就是夜猫子吃的面)……等等等等,大凡肉品,皆可作为盖头。

更看程序,炉灶火旺,大锅水宽,面汤翻滚,佐料、面碗一摞一摞排列。客来,就座,既有店内桌椅相配,也有人行道摆桌,更有大小板凳组合。客来,喊餐,既有轻言细语的二两小面,也有粗狂牛气三两、牛肉面,当然更有一些专用术语,只在此处回荡,干馏、提黄、麻辣重、多青少面……”此起彼伏。

曾以四言点赞:一碗小面,大大风采,清汤红汤,万众围观。牛肉杂酱,豌杂肥肠,不同口味,麻辣鲜香。多菜少面,少菜多面,不同组合,任君择选。大锅沸水,下菜丢面,一碗下肚,满头大汗。慕名重庆,不论身世,不论地位,只为小面。

一碗热干面,江城人之爱。

而我只能浅尝辄止,寥寥几种调料趋于平和,与武汉江宽缓地势平相似,仿佛少了激情。难抵水湍急山耸峭的巴渝,那一碗佐料十几种加青干溜提黄麻辣鲜香的麻辣小面及豌杂牛肉等系列面下肚的豪情澎湃。

告别过早户部巷的美味,挥去热干面的麻油香气,重整衣衫,心怀敬意,二度再访被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的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那首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蝶,江水映悠悠。描绘千古胜景的黄鹤楼。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