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思想的健身房和加油站 《新商报》
(2013-08-13 09:41:23)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中欧动态 |
“人跟车一样,走一段时间就需要停下来加加油,否则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中欧无疑就是一个思想的健身房和人生旅途的加油站,并在此收获了一生的朋友。”这是大连丰艺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平对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历的评价。和任平一样,众多大连校友对自己的“中欧经历”都有一段难忘的回忆。
大连真心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谢德海
一堂财务课教会了我“看数字”
这里大部分学员间的关系是一种共同学习,互相激励的关系,并非是一个认识之后相互找着办事或者做生意的关系。
“我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进修有两个目的:学习并建立系统的企业管理体系;另外,就是想把我以往从书本上和实践中总结及摸索出来的知识加以检验,因为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授课的都是国际级大牌教授,我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一种‘印证’。”在谈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这个话题时,谢德海坦陈了自己重新走入课堂的初衷。
虽然已经毕业3年了,但谢德海对于一些课程仍然记忆犹新。“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堂财务课,讲的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教授着重教我们怎么去看财务报表,怎么去看各种数据。这本来应该是一堂与数据打交道的枯燥课程,但却被人家讲得惊心动魄,风云涌动。我至今仍能记得当时教授的话:有的数字背后是阴谋,有的数字是假象,有的数字代表着优势,有的数字暗藏着危险……每一个冰冷的数字都会说话,问题是你一定要能读得懂。”谢德海感慨地说,在那堂财务课之后,他对财务报表更加重视,总是尽量地去发现报表上每个数据背后的真相。
谢德海表示,他是怀着一种“真心”学习的态度进入该商学院的,所以杂念很少,并不刻意想借助这个平台建立什么圈层或者人脉关系网。“这里大部分学员间的关系是一种共同学习,互相激励的关系,并非是一个认识之后相互找着办事或者做生意的关系。”
大连好旺角房屋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军
从5万条到5000条 “减法”的学问原来这么大
我弟弟也在一个商学院学习,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相比,它似乎更重交际。而‘中欧商学院’则更重学习。
理工科出身的高军从创办企业以来,就从未停止过企业管理方面的学习。“不过,我对之前参加的各种进修班的教学质量并不满意,我希望能够接触更多国际最前沿的管理理念。直到后来,我经朋友推荐进入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才终于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高军说。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来自英国教授讲‘管理’,他把看似平常的课题讲得异常深入透彻。后来,我把从那堂课上学到的科学管理以及科学分析的理念运用到公司实际的运营当中,果然就收到了成效。”高军介绍,本来,大连好旺角掌握有5万条房源,但营销准确率很差。高军运用了科学管理和科学分析的理念“做了减法”----从5万条房源中精选出5000条,然后,把公司的营销资源集中到这5000条房源上去,结果营销工作做得狠精准,效率提高了,销售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这样既节省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又提高了效率以及业绩。
“我弟弟也在一个商学院学习,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相比,它似乎更重交际。而‘中欧商学院’则更重学习。”高军坦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很多学员都是企业高管,大家的想法比较一致:提高管理能力。因此,对于“拉关系”、交际等并不十分热衷。
中冶京诚置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在平
真东西比人脉来得实在
除了学习之外,我们在中欧商学院还有很大的意外收获……人脉关系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发展的空间。
曲在平是大连第一批报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最终,只有2人被中欧录取。“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我认为‘中欧商学院’对我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曲在平说。
“除了学习之外,我们在中欧商学院还有很大的意外收获。”曲在平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学习时间通常为2年,而在这2年期间,每个月都要有四五天住在学院里集中学习,这些时间里,同学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很多都成了同窗朋友。“这些人脉关系在我日后的职业发展中作用很大,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发展的空间。”
不过,对于曲在平来说,参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最大的收获仍然是学到了很多“真东西”。“我记得很清楚,当年在学习‘生产管理’这方面课程时,老师提出了‘瓶颈决定产出’的理论,这让我受益匪浅。”曲在平解释说,他是做房地产的,在房地产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是你的短板决定了业绩。你可能有资源能拿地,房子也盖得又快又好,可是,你在卖房子方面存在瓶颈,前面各个环节的优势都没有了,甚至还会转化为库存,变成了劣势。后来,他在管理企业过程中,逐渐习惯寻找企业内部发展的瓶颈,想方设法打破这些瓶颈,从而使企业能够实现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发展,保持企业内部各条业务线均衡发展。
大连里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民
在这里第一次知道Google
我亲身体验了一个新技术时代的企业是如何与员工相处的,这与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要求员工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整齐的行动完全不同。
作为中欧商学院大连校友会的上一任会长,大连里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称得上中欧商学院的老校友了。“每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会有山坡上的迷惘。”刘爱民说,对于事业的攀登有如爬山,低头爬的时候往往非常有劲头,但爬到一定阶段、到了一定高度之后就会有方向的迷惘。2001年,当时还在一家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刘爱民恰恰感受到了这种“山坡上的迷惘”。
刘爱民正是在这个时候走进中欧商学院。“当时外教的比例可以占到70%,他们从世界各地飞到中国来上课,把国际一些最新的知识和管理经验传递给我们。”刘爱民记忆最深刻的,是他第一次在中欧的课堂上知道了Google,当年这个搜索引擎全新的商业模式让他深受触动。受很多创业的同学影响,刘爱民学习期间创立了自己的企业。
尽管毕业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但在刘爱民看来,隔一段时间就回到中欧接受一下新知识的洗礼,对于企业运营和管理非常必要。2006年,他跟随中欧的游学活动走进了Google总部,在这里他发现,这家企业的员工可以带着孩子上班,办公楼里有健身房、台球室,一个楼内有近20个餐厅,世界各地的菜系在这里都能找到……“我亲身体验了一个新技术时代的企业是如何与员工相处的,这与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要求员工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整齐的行动完全不同。”刘爱民说,在中欧,他获得了一张不断开启新视野的门票。
大连丰艺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平
同学们现场为我“定制”创新营运模式
人跟车一样,走一段时间就需要停下来加加油,否则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采访任平服饰的创始人、大连丰艺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平的时候,她刚刚随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组织学习联盟从德国游学归来。
此前,设计师出身的任平一直认为自己在管理方面的欠缺急需提升。“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购买力的相对下降使服装产业同质化严重,竞争白热化的问题非常鲜明地暴露出来,国外品牌也开始铺天盖地地抢夺中国市场,中国服装品牌该如何走下去?”
在一位前辈的推荐下,2009年,任平将目光投向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为了迎战非常严格的入学资格考试,对数学已经荒废了多年的任平专门请了一位家教恶补数学。顺利考进中欧之后,强大的师资力量、课堂上围绕企业经营案例展开的精细分析、对众多优质企业的拜访学习都让任平受益良多。“第二年,学校安排毕业论文答辩,我们一个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我的企业非常感兴趣。”任平说,这些同学在她的企业呆了好几天,研究未来的差异化发展。此前,在成衣品牌运营的基础上,任平服饰已经做了十年的高级定制,而定制服务恰恰也成为这些企业家同学共同关注的方向。“最终,我们一起为任平服饰未来的发展战略做出创新的营运模式,一个全新的时尚定制平台模式和实施计划。”去年,任平服饰在北京创立了体验中心和运营中心,来实现差异化定制服务,并实现辐射全国的模式推广。
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很多服装品牌都在经历非常明显的业绩下滑。但任平服饰的业绩还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任平把这归功于在中欧的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在她看来,人跟车一样,走一段时间就需要停下来加加油,否则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中欧无疑就是一个思想的健身房和人生旅途的加油站,并在此收获了一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