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宏再度走进中欧 开启艺术世界之门

标签:
杂谈 |
6月19日晚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石化厅无比热闹:不仅座无虚席,后排还添了加座,连走道的台阶上都坐满了人,约有400多人。来的不仅有EMBA同学、校友,还有他们的家属、孩子。如此盛大的场面,是因为当晚有周海宏教授的讲座《走进艺术的世界》。
前来听讲座的很多都是周教授的“粉丝”,已经在中欧听过他的经典讲座《走进音乐的世界》;有的甚至是从南京或者其他城市赶来的。作为《走进音乐的世界》的姐妹篇,周海宏教授《走进艺术的世界》是今年EMBA人文素养讲座的第一讲,同时也是中欧艺术鉴赏周的系列活动之一。 中欧副教务长、EMBA课程主任陈杰平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他表示,中欧同学有比商业成功更高的追求,
EMBA课程不仅是商业精英的健身房,也是其灵魂的港湾。EMBA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多次人文素养讲座,邀请到诸多文学艺术大师来演讲。周海虹教授的讲座将通过分析美术、文学和音乐,帮助大家提高审美的能力和欣赏艺术的水平。 在热烈的掌声中,周海宏教授快步走上了演讲台。在接下来的三个多小时里,他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趣味横生的演讲。 “美是感性的有序与丰富性” 一开始,周教授就介绍了自己的家庭。他的父亲是60年代著名作家绍华,母亲是画家,而他自己的专业是钢琴。“构成艺术的三大要素视觉、听觉和语言我们一家都占了。我从小就接受很多的艺术教育,在学美学的时候发现所有的知识结构突然清晰了。” 美术、文学、音乐,这些艺术形式,怎么样才是美的?如何审美?他与现场的同学们分享了他多年来的顿悟。 首先,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人类感性智慧的结晶,它的核心价值是感性价值。一幅达利的作品、一幅毕加索的作品可以很抽象,什么都不像,却依然很美。美不是“像”,“像”是理性思维的归类判断,而美是感性思维审美体验。 审美活动应是以感性体验为核心的。一个人能不能发现我们眼前世界的审美价值,不在于你的理性认识,而在于你的感性体验。理性不是发现艺术价值的利器,感性才是通往审美世界的桥梁。 中华民族似乎非常缺少独立的感性思维的价值判断。一个东西似乎一定要附着到现实的东西的时候,它的感性价值才可以为人所接受,一旦缺少了这种价值,就难于理解。 由此,周海宏教授引入了一个对“美”的定义:“美是感性的有序与丰富性”。紧接着,他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有序包括平衡和统一,丰富性包括动态和多样。而且,美是有表现性的,力图传达某种东西。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原理,他在现场不光展示了大量的美术作品,让同学们拿起手中的激光笔在显示板上“作画”互动;还抑扬顿挫了朗读了部分精彩的文学作品,并洪亮地唱起了带有大量衬词、华丽无比的中国民歌。 很快地,同学们都激动不已地沉浸到了艺术的世界里,开始启动感性思维去体验艺术的美。 “感性智慧”的力量 但是,平衡和动态是矛盾的,统一和多样是矛盾的。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需要智慧的。如果缺乏这样的智慧,就会出现一统一就单调,一多样就杂乱,一平衡就呆板,一动态就失衡。只有有序和丰富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艺术。 周教授引入了“感性智慧”的概念。在感性智慧提出之前,一旦提到智慧就是指理性、头脑聪明;而艺术家高于常人的思想能力是什么呢?就是他的感性智慧,他们是那样一种人,有非常敏感的感觉,同时可以在非常复杂的材料当中处理好平衡、复杂,统一和多样的关系。 联觉是非常重要的感性智慧的体现。何为联觉?即是用一种感觉引起其它感觉的心理现象。联觉是人皆共有的基本感觉,声音的高低和视觉的亮度等等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个世界因为联觉而有了表情。 画面的配乐讲究的就是联觉,好的配乐能够非常准确地将画面传达的感觉表现出来。文学作品也能引起读者的联觉反应。在不同感觉系统中,把握统一性是非常需要感性智慧的。 不光是艺术,工作与生活也需要感性智慧。周教授进一步阐释了如何打造公司的环境,从而营造更好的企业氛围;如何打造自己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经营家庭生活。 艺术教育怎么教? 在最后的环节里,周教授展开分析了艺术教育,这是苦扰许多家长的一个问题。 周教授认为,第一,应该明确什么不是艺术修养。 懂得艺术知识、技能并不是艺术修养。中国以往的艺术教育是有害的,偏离了艺术的本质,把艺术教育变成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忽略了艺术是感性而不是理性的东西。我们艺术教育本身应该是感性素质和感性智慧的教育。 把艺术教育当成知识教育,把音乐解说作为核心,搞得很多人不懂音乐;把美术教育变成讲绘画故事,结果人们既不懂得现代派绘画画的什么,更不能感受古典美术美在哪里;把文学教育简单成概括段落大意和提炼中心思想,结果去除了文学中艺术的部分。 把艺术教育当成技能教育,过于专业化的技术训练,使很多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 第二,艺术修养也不是教育出来的。 人的感性能力只要你不扼杀它,它就会成长得非常好,它是只需要呵护不需要培养的。而我们的教育往往都是伴随着扼杀。 用感性的思维方式引导,应该让孩子去感受和体验,感受鲜花、感受音乐、感受所有美好的东西;另外,要培养审美的需要,需要的形成来自童年快感的反馈,快感来自需要的满足。 家庭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如果说你天天就是打麻将、喝酒,你就不要指望你的孩子喜欢音乐了。感性素质的培养要尽早开始,想一想构成人一生幸福完美素质的东西有哪些,“奥数很好,但是你没有时间掌握那些你永远不会用到的知识和技能,你还是让你的孩子出去玩一玩吧。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孩子在玩的过程当中获得了。” 讲座持续了三小时,全场气氛热烈。周教授的讲座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分析,讲解极富有启发性,加上幽默的语言、故事的穿插,使得整个讲座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同学们听得意犹未尽,现场不时传出会心的笑声和掌声。 http://www.ceibs.edu/media_c/archive/images/20100621/25757.jpg开启艺术世界之门" TITLE="周海宏再度走进中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