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着子红榴绽,正是清和未暑时。5月28日晚7:30,商丘小语cctalk平台五月份第四次网络研修准时开启。 本期主题聚焦语文园地,聆听名师课堂、讲座分享,共同学习园地教学的策略。主持人白铭悦老师带领大家观摩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林波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经典课例展示、说课,商丘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宋春丽老师作线上评课分享。 语文园地这类综合性学习的课堂该如何设计与教学?这是困扰一线老师的难题。语文园地教学容易上成“知识拼盘”,怎样聚焦,如何统整,以实现融合、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王林波老师做出了创新尝试。他课堂教学举重若轻,风趣幽默,真实、朴实、扎实,一以贯之;简约、简明,环环相扣,轻松高效。
环节一、勾连旧知,对比学诗。王老师从学生旧知入手,通过师生对口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引出园地中日积月累古诗学习。在读通、读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比两首诗,发现异同,读中理解,并熟读成诵。同是写花,同是写春,但又同中有异。适时点拨学法: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思考,开启发现之旅。
环节二、识字学词,注重过程。多种方法识字、写字,掌握积累字词,是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必由之径。王老师把教材中提供的识字加油站材料打开重组,分步呈现,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高的过程。学生全员参与,把对比中识记字词的方法加以巩固。“给予”的正音指导,廷、延字形的辨析,体现出老师的顺学而导、对学生的关注,每一步走得扎扎实实。
环节三、链接生活,多元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词语有了新的内涵,如“桌面、窗口、文件夹”、“云技术、克隆、多媒体”。教学时如果只是读一读、议一议,简单地把词典中的解释告诉学生,学习流于表面,无法内化成学生的知识。怎么把词语理解教学变得立体、鲜活?王老师精心设计词句段运用教学,生动有趣。他从“台阶”“吉利”谈起,与学生的生活勾连,形象感知一些词语随着时代变迁,增添了新的含义。他还通过爷孙俩趣谈“潜水”,创设情境,让学生选用表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再如理解“桌面”“文件夹”“窗口”,王老师因地制宜,观察桌面、操作电脑,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加深理解;多媒体播放微课,理解“多媒体”“克隆”。延伸生活,理解“充电”“粘贴”“绿色”等词语新意。这样不拘于教材,链接生活,教学生动,课堂上笑声不断,学生学得快乐,自然印象深刻。
环节四、自主发现,学以致用。词句段运用给出了本单元课文中的三个句子,要求学生体会写法,并仿照练习。学生通过阅读、填表,发现把相对陌生的事物介绍清楚,可以借用熟悉的事物,在对比中突出事物特点。王老师设计了迁移运用语言实践活动实现读写迁移:怎么介绍鲸呢?如何介绍胡夫金字塔高的特点?放手让学生畅谈,鼓励说写片段。
环节五、习得策略,融合内外。阅读交流平台,梳理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王老师拓展材料,出示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节选莫斯科地下铁片段,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结合生活体验、联系上下文找到答案,学会思考、阅读,锻炼能力。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
课例后,王林波老师作了《对比发现 总结提升》说课微讲座,阐释自己关于园地教学的思考。他指出园地教学应体现“总结提升 实践练习”,紧扣“对比”,对比思考,让发现更有价值;总结提升,指向创造性运用。要立足单元要素,从学情出发,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任务驱动、拓展练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最后,来自商丘第一实验小学的宋春丽老师上线点评,交流学习心得。她盛赞王林波老师质朴儒雅,幽默风趣。王老师课如其人,简明精致,简约不简单。宋老师结合课例进行评析,阐述收获。对比发现,引发思考;关注语用,训练表达。整节课笑声连连,教学氛围轻松愉悦,学生收获了知识,习得了方法,提高了能力。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王林波老师的课堂教学做出了示范引领,带给老师们深深的启发。 学无止境,耕耘彰显底色;教海无涯,创新书写华彩。正像主持人白铭悦老师所说:语文课堂教学,如同文人墨客的画作,只有深入其中,认真观摩,反复思考,实践运用,才能如同绚烂夏花尽情绽放。让我们带着思索,在语文教学探索之旅中留下坚实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