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6号,陕西省优秀人才丛书《东西南北周至人》主编仇天喜专程到办公室采访,并采集如下稿件:
人体生命科学的探索者
21世纪,人类对医学健康的认知逐渐从“治病”向“防病”方面发展,对人体健康有着重大影响的脊柱医学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脊柱运动健康渐渐成为人们最流行的健身养生方式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推崇。
他是一代奇才,他又被人誉为一代宗师,他一直致力于人类的健康事业,他创下的学科震撼人心。
他就是中华脊柱保健操的创始人!“姓名声源疾病”的发现者和应用者,西安汉语言组合声波研究所所长,中经前沿决策顾问中心助理调研员,《领导参考》内参助理调研员,中国策划研究院注册高级策划师。他多年致力于人类脊柱运动健康,研究汉语言组合声波,不断探索人体生命科学,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造福于人类健康。
中华脊柱保健操是以脊柱单体运动带动全身整体性运动的一种健身方式,通过脊柱运动的过程,对人体脏腑,气血及中枢神经进行蠕动,自行疏通和调理,使人达到身体、心理、意识方面的全面健康。
(1)通过腰椎有规律的左右旋转运动,增强人体脏腑蠕动功能,和自身调节功能。人有脏腑阴阳,五脏为阴,六腹为阳。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腰椎有规律的旋转,使体内的五脏六腑起到自动的蠕动、按摩、挤压,协调脏腑阴阳平衡和体内、体外阴阳平衡。
2)通过胸椎有规律的游龙运动,促进人体中枢神经畅通。
中枢神经是统帅全身整体神经的传导体和支配体。大脑通过脊柱中枢来传导,神经指挥不到,则全身的气血运行不到。人有左右阴阳,左半身与右半身。通过胸椎有规律的游龙运动协调身体左右阴阳平衡。该操解决了神经的功能性指挥能力,使其整体运动达到协调作用。
3)通过颈椎有规律的旋转运动,促进大脑开智。
人体颈椎有7节,寰椎1节,枢椎1节,颈椎5节。颈椎连接着人体骨架部分的头与腹,人的头与腹属于上下阴阳,人的任脉与督脉属于前后阴阳。通过颈椎有规律的旋转运动,平衡人体的上下阴阳与前后阴阳。颈椎的寰椎和枢椎是一个很特殊的旋转球体,是中枢神经的旋转体和支配体。
中华脊柱保健操的核心是脊柱运动一动带百动,中枢神经一通百通。实践证明:长期坚持锻炼中华脊柱保健操,不仅可以使脊柱更加强壮,使整个人体的健康得以撑起;还可预防慢性肠胃病、颈肩腰腿疼痛、关节炎、肌肉萎缩、肥胖症、动脉硬化、风湿病、糖尿病、高血压、白内障、近视、支气管炎、偏头痛、失眠、便秘、健忘症、月经痛以及不孕症等病症,并对这些病症有调理康复作用。
2009年5月9日,被邀请到武汉,参加第五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向与会代表作了中华脊柱保健操的现场表演,与会专家无不称奇,给人类的脊柱健康带去了福音。
2010年5月8日,在第六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中华脊柱保健操表演队在开幕式顷刻间便引起了海内外与会专家的共鸣。论坛名誉主席—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刘吉部长对中华脊柱保健操给予高度赞扬,并亲自参与现场脊柱操的学练中来。大型团体脊柱操表演点燃了全民脊柱健康工程的启动工程。王有联是脊柱医学事业和脊柱健康产业的推动者和领军人物。被誉为脊祥中华·2009年度一号产业领军人物。
2010年11月12日,全国第一届脊柱保养技术大赛在上海顺利召开,中华脊柱保健操创始人王有联受邀参加,会场精彩的演讲与动作展示再次引起了整个会场的轰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当场纷纷报名要求参加学习。再一次促进了全民脊柱健康工程的开展。
2010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脊柱产业圆桌会议,来自海内外的脊柱精英们参加了这次会议,成立了世界脊柱健康联盟,共谋脊柱产业发展大计。中华脊柱保健操独领脊柱运动健康板块。
2011年5月21号-23号,第七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同行精英们对脊柱操传播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中华脊柱保健操在脊柱健康行业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创始人王有联不断的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去做考察。先后走过山东济南,菏泽;陕北神木,安塞,洛川,福建永安;上海;北京等地区。各地的朋友纷纷要求在当地开设培训基地,踊跃报名。
中华脊柱保健操的创立、推行、普及,预示着全民脊柱健康工程启动的希望,人类运动健康从此有了新的篇章。中华脊柱保健操从此也将成为人类运动健康的新起点、新选择、新时尚!
长期锻炼中华脊柱保健操可以达到防病、治病、健身、增智的效果。通过自身的脊柱运动达到中脉与天地贯通,从而会收到“益智开悟”的效果。王有联本人就是在脊柱操锻炼的基础上进而发现了“姓名声源性疾病”,通过姓名的文字组合声波的波动分析,即可分析人体疾病的根源,并提出解决办法。如果说中华脊柱保健操填补了人类脊柱运动健康的空白,那么,
“姓名声源疾病”和汉语言组合声波与健康的发现、研究及应用,无疑是在中华脊柱保健操的基础上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又一次填补了人体生命科学自身研究的空白。
姓名声源性疾病指的是姓名文字组合的不规则波动对人的神经指挥系统造成的影响,引起神经指挥不到,则气血运化不到的多种不协调声源性病变。在几十年的学科探索之中,发现的姓名声源性疾病达30多种,多属于慢性疾病及顽疾之症的并发症现象,其中最常见的有强直性脊柱炎、腰脊柱侧曲、胃病、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糖尿病、肥胖症、消瘦症、乳腺增生及乳腺癌、肺气肿、肝病、精神病症,不孕症、小儿麻痹、慢性胃炎,十二脂胃溃疡,脑溢血、心脏病等。对于此种病症,不仅可以用文字组合声波分析提前预知发病的根源,根据不同的病症采取相应的方案给予预防,对于声源性疾病的发病时间可以具体分析到年、月、日。2011年4月,中国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统计源核心期刊;综合性、国际性、学术性、权威性医学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第四期发表了医学专题论文“姓名声源性疾病的发现和探索”,在医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王有联对人类健康的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执着的心态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脊柱医学事业和脊柱运动健康产业的推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华脊柱保健操填补了人类发展史上运动健康的空白,“姓名声源疾病”的发现及应用和汉语言组合声波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又一次填补了人体自身生命科学研究的空白。解决了中西医学科若干年来无法解决的疾病认证病因的难题。
“人各有志,志在四方。我选健康,奉献社会!”王有联老师作为人体生命科学的执着探索者,以此为信条,以鸿鹄之志,博爱之心,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不断贡献,把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让人类受益!
联系地址:西安市西大街举人阁707室
联系电话:15529227111,13630283165
Q Q: 47159513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