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匠艺不绝,手脑并行--《匠人》

(2015-10-16 14:10:22)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理查德桑内特

匠人

范典

分类: 书评专栏
​匠艺不绝,手脑并行
文:范典   转自微博:@范典

​匠艺不绝,手脑并行--《匠人》
书名:《匠人》
作者:(美)理查德•桑内特
译者:李继宏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定价:45.00元
  
在满世界手机屏幕点亮的时候,很多人在“速度与激情”中反省一种“回归”及“原生”的状态,因为我们曾经拥有过。况且中国人生长在儒家思想沿袭的社会中,深懂“水满则溢”的道理,就知道“不骄不馁”,有一种水般的收放自如。“放”的时候你感觉不到生活的质感,可是“收”的那一刻,你会感受到某种细致的颗粒。

工业时代还未降临前,手工业和农业占据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流水线上的产品还没进到我们生活内层。一双皮鞋磨损了底儿,打个鞋钉补一补,手艺好的,还可再坚持半年一载的;理发也不像现在三下五除二,而是靠老师傅一点点削、剪、磨;做件衣服,量尺寸、扯布、剪裁、缝纫……现在的人很少有耐心去做这样的事,凡是用钱买得到的,绝不会再而三地去修补。倒不是浪费,而是讲求效率。因此,效率一下子令许多工艺毁于一旦。

理查德•桑内特是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曾经在纽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担任教授,现任剑桥大学社会学系杰出访问教授。其作品主要集中于表现“城市与人”的主题,如《阶级中隐藏的伤害》《公共人的衰落》《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不平等世界的尊敬》等,曾获得过黑格尔奖、斯宾诺莎奖、格尔达•亨克尔奖和特森诺奖,多部作品被引进中国出版。他的作品往往以审视历史的角度来阐述城市文明的内质与特点,善于打破传统研究框架来深入剖析文化新现象。

这本《匠人》是其关于物质文化研究的三部著作(另两部为《士兵和牧师》和《外来者》)的第一部,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匠”的人文情怀,他所谓的“匠”,包含了“匠人”“匠艺”以及“匠艺活动”,从古袭今,从手工业引申至一些艺术、文学及职业领域。他不是平白无故地给出简单的结论,或者让读者比较前后社会差别,而是以通感的效果,使“匠”的本质流蹿于各行各业。从前的工种离我们已然远去,尤其对新生代而言,对他们孜孜不倦地讲述工艺的精湛、程序,只会徒劳无功,反滋生厌恶。理查德就会融汇贯通于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写作等细部来阐述这个“匠”的丰富内涵。

本书的架构是平行式的,并非从古到今的历史线性,娓娓细述,以事论事,就像序言中写到的,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差点触发核子大战,理查德在街头偶遇他的老师汉娜•阿伦特。交谈中,阿伦特认为“制造事物的人往往并不理解他们正在做什么”。这句话似乎给予全书一个总结式的定论,那就是“匠”的本身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创造,它虽然具有原创意识,具有遗传性,但是它很难在属于它的时代去发掘它的真正用处,或者换句话说,手工艺者的忙碌,经常执迷于简单的技术狂热,而缺乏对文明进化的理念和全局观。这在历史生长链中会布下很多不好的因,最终造成全球性的生态灾难。

他提到“匠艺活动其实是一种持久的、基本的人性冲动,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然而他毕竟是个哲思的社会学家,如果只是简单描述这些匠艺,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教授做些“拾骨”的作业,给予现代人的启示就很少,也即不能实现其作品的实用价值和现世意义。所以理查德的想法,是在审视的角度再加入“通感”,能让现代人充分感受到古代匠艺对职业的影响和作用力。比如CAD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磨损了建筑设计师的思考,因为电脑技术的精确性替代了一种细微化的实地式的考虑,常常就缺失了人为的周全和全局考量,结果设计好、付之于实施,便出现很多问题,需要事后补救。这跟医疗手术是一个道理,当器械设备不够先进时,医生动手术常需要用人为经验和脑力来补足这些缺陷,这便需要医生用更为谨慎、细致的心态投入到工作状态中去,而他所收获的经验与价值也是靠不断的手术来合并累积、提升。但是反观现在先进的医疗设施,它虽然注重了效率,提升了精准度,但是对人的技艺并无任何提升的可能和精进。这不知是人类的遗憾还是庆幸。

如果说“匠”的艺术是手与脑的结合,那么机器的代入,实际上减少了人脑与手的结合,本身是单纯的手工艺技术,通过原始化的劳力来促进脑力进化,虽然缓慢,却是让每个职业都具备了“匠”的意识,这也是人类在追求更高精神层次时所要具备的条件,现在完全被机器所破坏。这也可以联想到我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手工艺技术、戏曲唱功,它们的传承在宣传号召下是可以看作重新发扬光大了,但实际上那种由时光和经验打磨出来的技艺,传承的或许只是表面的功夫,反正外行看热闹,图个新鲜也会猛烈鼓掌。时代不再,很多“匠”的艺术只能让我们望洋兴叹。理查德的功劳是让我们看清这一层,让我们杜绝信息化时代中的偷懒,以身实践去追逐这个“匠”的过程,这就会让我们在自己所属的行业成为思维与技艺并行的佼佼者。

理查德绝对是一个眼界和学识广阔的学者,他跨地域跨时代地将一些涉及“匠”的艺术及文化的情节展现同时,也批判了某些制度化对人性的压制。其中他谈到日本资本化操作的工厂里那些越趋冷漠的工人和不够忠诚的态度,他引用了政治科学家罗伯特•普特南的话说:“工作经验越丰富的人,就越是远离体制”——可见,真正的学者,他绝不只关注平面化的技术或现象,而是从中挖掘对现代人起到警示或启发作用的信息。你可以当它是一本哲学工具书,当然也可以当它是一个老师,当你对工作不够深入理解和茫然之时,它会指点迷津。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pGyic4PT4X7ibvr0JQaZUvBD68ZyNNw87Nd7daXvA3OdIfUByiaNbkNjb87e0JEdqSxaf3icWTtZcnA/0?wx_fmt=png

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yd8VTibNJaLLhicGtYTRLtxpm5VcGrr8jXdu2QwyMIqP3BpQ0sO8mHI83WPTrHvMXbJaovhDnytQw/0

扫描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