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上海译文
上海译文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972
  • 关注人气:16,1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书展上的老爷爷,皇后大道上的香港旧书市

(2015-08-27 11:25:14)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香港文学散步

戴望舒

小思

萧红

分类: 书摘连载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pYg08PsYfiaWJQsz91nmQqRBfwUzia23VxjU5lKicGQGP7icZIBebB0fZcj09WxwdjtmsNgDzgD4dmCg/0?wx_fmt=jpeg

 大家,这里是久违的上海译文图片新闻。今天这张图片,是在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上,发生在值班编辑身上的一件事:

书展上遇到一位老爷爷,老爷爷身边陪着老奶奶,老爷爷耳背得厉害,对他说的每句话都得麻烦老奶奶踮起脚尖在他耳边喊一遍。老爷爷连着两天来我们展台,就是想要一件书展不卖的东西:一本词典封面上包着的硬壳纸。我说这实在不能卖,但我有这词典,书皮对我来说也没用,您留个地址我给您寄去。老爷爷说自己已经很不好意思了,不能再麻烦我,一定要自己来取。刚才,老爷爷和老奶奶一起来社里找我,一见面老爷爷就塞给我两把牙刷,还一个劲儿给我介绍刷牙的方法、怎么选好牙刷。我有点愣,没明白他什么意思。这时在一旁的老奶奶说:他不是在给你推销牙刷,他是退休的老牙医,他就是想谢谢你。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和我一样,被这位老爷爷感动到了呢?上海书展是个文化盛会,在充斥着各种喧嚣的会场,每一个参与者都会有种兴奋与疲惫交织的感觉。书展的目的是希望能更好地培养起人们多读书的习惯,但为什么要多读书呢?老爷爷身上自然散发出的这种修养和风度,或许就是真正的答案。

这篇内容也是关于书市,只是所写的并非现代这种大规模书市,而是著名诗人、作家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香港旧书市》,选自上海译文刚出版的小思老师编著之《香港文学散步》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pGyic4PT4X7ibvr0JQaZUvBD68ZyNNw87Nd7daXvA3OdIfUByiaNbkNjb87e0JEdqSxaf3icWTtZcnA/0?wx_fmt=png

香港的旧书市

戴望舒

- 声明:如需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pYg08PsYfiaWJQsz91nmQqRibfVwnp0GZIlXiaZvkE04uIc5MOyBQuFhJZV0iaETnsagJl4x9RX6Vhlg/0?wx_fmt=jpeg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1950年因病逝世。诗集有《是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香港人对于书的估价,往往是会使外方人吃惊的。明清善本书可以论斤称,而一部极平常的书却会被人视为稀世之珍。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亲戚珍藏着一部《中华民国邮政地图》待价而沽,须港币五千元(合国币四百万元)方肯出让。这等奇闻,恐怕只有在那个小岛上听得到吧。版本自然更谈不到,“明版康熙字典”一类的笑谈,在那里也是家常便饭了。


这样的一个地方,旧书市的性质自然和北平、上海、苏州、杭州、南京等地不同。不但是规模的大小而已,就连收买的方式和售出的对象,也都有很大的差别。那里卖旧书的仅是一些变相的地摊,沿街靠壁钉一两个木板架子,搭一个避风雨的遮棚,如此而已。收书是论斤断称的,道林纸和报纸印的书每斤出价约港币一二毫,而全张报纸的价钱却反而高一倍;有硬面书皮的洋装书更便宜一点,因为纸板“重称”,中国纸的线装书,出到一毫一斤就是最高的价钱了。他们比较肯出价钱的倒是学校用的教科书、簿记学书、研究养鸡养兔的书,等等,因为要这些书的人是非购不可的,所以他们也就肯以高价收入了。其次是医科和工科用书,为的是转运内地可以卖很高的价钱。此外便剩下“杂书”,只得卖给那些不大肯出钱的他们所谓“藏家”和“睇家”了。他们最大的主顾是小贩。这并不是说香港小贩最深知读书之乐,他们对于书籍的处理是更实际一点,拿来做纸袋包东西。其次是学生,像我们这种并不从书籍得到“实惠”的人,在他们是无足重轻的。


旧书摊最多的是皇后大道中央戏院附近的楼梯街,现在共有五个摊子。从大道拾级上去,左手第一家是“龄记”,管摊的是一个十余岁的孩子(他父亲则在下面一点公厕旁边摆废纸摊),年纪最小,却懂得许多事。著《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哥德是德国大文豪,他都头头是道。日寇占领香港后,这摊子收到了大批德日文学书,现在已卖得一本也不剩,又经过了一次失窃,现在已没有什么好东西了。隔壁是“焯记”,摊主是一个老实有礼貌的中年人,专卖中国铅印书,价钱可不便宜,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他对面是“季记”,管摊的是姐妹二人。到底是女人,收书卖书都差点功夫,虽则有时能看顾客的眼色和态度见风使舵,可是索价总嫌“离谱”(粤言不合分寸)一点。从前还有一些“四部丛刊”零本,现在却单靠卖教科书和字帖了。“季记”隔壁本来还有“江培记”,因为生意不好,已把存货称给鸭巴甸街的“黄沛记”,摊位也顶给卖旧铜烂铁的了。上去一点,在摩罗街口,是“德信书店”,虽号称书店,却仍旧还是一个摊子。主持人是一对少年夫妇,书相当多,可是也相当贵。他以为是好书,就一分钱也不让价,反之,没有被他注意的书,讨价之廉竟会使人不相信。“格吕尼”版的波德莱尔的《恶之华》和韩波的《作品集》两册只讨港币一元,希米忒的《沙士比亚字典》会论斤称给你,这等事在我们看来,差不多有点近乎神话了。“德信书店”隔壁是“华记”。虽则摊号仍是“华记”,老板却已换过了,原来的老板是一家父母兄弟四人,在沦陷期中旧书全盛时代,他们在楼梯街竟拥有两个摊子之多。一个是现在这老地方,一个是在“焯记”隔壁,现在已变成旧衣摊了。因为来路稀少,顾客不多,他们便把滞销的书盘给了现在的管摊人,带着好销一些的书到广州去开店了,听说生意还不错呢。现在的“华记”已不如从前远甚,可是因为地利的关系(因为这是这条街第一个摊子,经荷里活道拿下旧书来卖的,第一先经过他的手,好的便宜的,他有选择的优先权),有时还有一点好东西。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pYg08PsYfiaWJQsz91nmQqR7fpWTibmeEwUPGLAF3PficlicEtvwNUDdSUFeia2R10qrYUxuqJ7RmUXFQ/0?wx_fmt=jpeg

 摄于1927年。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pYg08PsYfiaWJQsz91nmQqRQUibT84n6yD2QC1DtMSAmEoRkdjSOLnmYDBLZicYZQ3dDcGZ04NL9bjQ/0?wx_fmt=jpeg

 楼梯街今日。鲁迅曾在图中红色青年会建筑作过演讲。


在楼梯街,当你走到了“华记”的时候,书市便到了尽头。那时你便向左转,沿着荷里活道走两三百步,于是你便走到鸭巴甸街口。鸭巴甸街的书摊名声还远不及楼梯街的大,规模也比较小一点,书类也比较新一点。可是那里的书,一般地说来,是比较便宜点。下坡左首第一家是“黄沛记”,摊主是世业旧书的,所以对于木版书的知识是比其余的丰富得多,可是对于西文书,就十分外行了。在各摊中,这是取价最廉的一个。他抱着薄利多销主义,所以虽在米珠薪桂的时期,虽则有八口之家,他还是每餐可以饮二两双蒸酒。可是近来他的摊子上也没有什么书,只剩下大批无人过问的日文书,和往日收来的瓷器古董了。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pYg08PsYfiaWJQsz91nmQqRM2G49GYYooj79Z7fN03cLx76Z6ogcCcNFnsB0O5wDOtGMeh3mTB5sg/0?wx_fmt=jpeg

 1946年从皇后大道中上望鸭巴甸街。


“黄沛记”对面是“董莹光”,也是鸭巴甸街的一个老土地。可是人们却称呼他为“大光灯”。大光灯意思就是煤油打气灯。因为战前这个摊子除了卖旧书以外,还出租煤油打气灯。那些“大光灯”现在已不存在了,而这雅号却留了下来。“大光灯”的书本来是不贵的,可是近来的索价却大大地“离谱”。据内中人说,因为有几次随便开了大价,居然有人照付了,他卖出味道来,以后就一味地上天讨价了。从“董莹光”走下几步,开在一个店铺中的是“萧建英”。如果你说他是书摊,他一定会跳起来,因为在楼梯街和鸭巴甸街这两条街上,他是唯一有店铺的——虽则是极其简陋的店铺。管店的是兄弟二人。那做哥哥的人称之为“高佬”,因为又高又瘦。他从前是送行情单的,路头很熟;现在也差不多整天不在店,却四面奔走着收书,实际上在做生意的是他的十四五岁的弟弟。虽则还是一个孩子,做生意的本领却比哥哥更好,抓定了一个价钱之后,你就莫想他让一步。所以你想便宜一点,还是和“高佬”相商。因为“高佬”收得勤,书摊是常常有新书的。可是,近几月以来,因为来源涸绝,不得不把店面的一半分租给另一个专卖翻版书的摊子了。


在现在的“萧建英”斜对面,战前还有一家“民生书店”,是香港唯一专卖线装古书的书店,而且还代顾客装潢书籍,号书根。工作不能算顶好,可是在香港却是独一无二的。不幸在香港沦陷后就关了门,现在,如果在香港想补裱古书,除了送到广州去以外就毫无__办法了。


鸭巴甸街的书摊尽于此矣,香港的书市也就到了尽头了。此外,东碎西碎还有几家书摊,如中环街市旁以卖废纸为主的一家,西营盘兼卖教科书的“肥林”,跑马地黄泥涌道以租书为主的一家,可是绝少有可买的书,奉劝不必劳驾。再等而下之,那就是禧利街晚间的地道的地摊子了。

(完)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pGyic4PT4X7ibvr0JQaZUvBD68ZyNNw87Nd7daXvA3OdIfUByiaNbkNjb87e0JEdqSxaf3icWTtZcnA/0?wx_fmt=png

外一篇

寂寞滩头

小思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五日

夏季过后,我去浅水湾!


乘公共汽车去,不必像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不过,我也没有带一束红山茶,因为在那里,已找不到可放茶花的坟。


望着海一片,当年,就为了这个原因,两个男人把萧红的骨灰埋在滩头?多病的女作家,在一九四〇年到了香港来——多雾而潮湿的小岛上,有没有来过浅水湾?好像不见有人提过。她写商市街,写呼兰河,我多么渴望有一天,在发黄的报纸堆里,竟然读到她写香港的文字,特别是写浅水湾的。


日本人占领了香港,萧红辗转在两间医院的病床中,捱不尽的恐惧与病痛折磨,终于死在临时的战时医院里,两个男人——她爱的或爱她的,把她火化了,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五日的黄昏,把骨灰埋在浅水湾海边。


那里,已经没有了骨灰,因为繁华的旅游点容不了一个凄凉人的痕迹,一九五七年,关心她的人几经辛苦才把小小半瓶骨灰移到广州去了。但远方来客,到今天,总会对我说:我想去看看萧红葬身之所。每一次,我都很难过,究竟在哪里呢?浅水湾变了许多,“萧红之墓”四个大字的木牌,早就消失了,只能凭着当年的一帧照片,去找有栏杆的梯阶,和一棵大凤凰木,树下就是曾埋萧红的土壤。


有一位诗人写下这样的“萧红墓志”:


“……而漫长的十五年,/小树失去所踪,/连墓木已拱也不能让人多说一句。/ 放在你底坟头的,/ 诗人曾亲手为你摘下的红山茶,/ 萎谢了,/ 换来的是弄潮儿失仪的水花。/ 浅水湾不比呼兰河,俗气的香港商市街,/ 这都不是你的生死场……”


浅水湾,无端地在中国文学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名字,都同女作家有关。张爱玲借着白流苏、范柳原,让浅水湾变成无尽又不断翻新的爱情故事舞台。而萧红,却是一个浪荡的孤魂,找不到归路,流落在太平洋的边缘,叫许多人想起浅水湾。


我站在滩头,许多凤凰木的其中一棵下,仿佛听见萧红说:“整个城市在阳光下闪闪灼灼撒了一层银片,我的衣襟风拍着作响,我冷了,我孤孤独独的好像站在无人的山顶。每家楼顶的白霜,一刻不是银片了,而是些雪花,冰花或是什么更严寒的东西在吸我,全身浴在冰水里一般。”


海天一片,潮涨潮落,浅水湾,有过一个萧红的故事!

(完)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oL97E3L6zoueeQ0hRpty075iaLTbCakx44rtiamY7FTNr6gndavRqiaibX3a41bYqCf9pnUnNulhmkxw/0?wx_fmt=png

《香港文学散步

小思 编著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pYg08PsYfiaWJQsz91nmQqRMPQicnIBUx7r3yJjWompic2JFdmCCTncm8ZIGaeoZPwWNmOhoK3GFz8Q/0?wx_fmt=jpeg

香港文学、文化史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文学研究大家、教育家卢玮銮(小思)教授的代表作。以精美的图文志形式,勾勒出老香港人眼中独一无二的香港文学地图。

作者走访香港土地上熟悉又新鲜的文学故事发生地,寻觅南来文人旧日记忆,鲁迅、萧红、蔡元培、施蛰存、张爱玲……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诗文,地景,路线,照片,彼此交织,成为历史与时空的复调交响。读者可以带着这本“文学地图”,以文艺角度漫游香港的大街小巷,在现实场景中跨越时空,进入作家的生命。

小思,原名卢玮銮,一九三九年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教育家。

如您对这本《香港文学散步》感兴趣,

试试手机微信端扫描下图二维码吧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pcyQIuPIxW8Cgia65KIibWp6Mf9QSuicUgAXw5NVzge6etREpQAgS6EeNMgN9icrgGzv2rlEGqUELlGQ/0?wx_fmt=png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pGyic4PT4X7ibvr0JQaZUvBD68ZyNNw87Nd7daXvA3OdIfUByiaNbkNjb87e0JEdqSxaf3icWTtZcnA/0?wx_fmt=png

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https://mmbiz.qlogo.cn/mmbiz/Q17jOB00yuryd8VTibNJaLLhicGtYTRLtxpm5VcGrr8jXdu2QwyMIqP3BpQ0sO8mHI83WPTrHvMXbJaovhDnytQw/0

扫描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