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文:黄雅琴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0639992.jpg
《纽扣战争》(中文版封面)立封
几个月前,译文君让小编写一篇关于《纽扣战争》的编辑手记,然后小编拖到现在才交……真是对不起译文君。
怎么会想起做这本书的?因为小编没事在网上晃荡,偶尔看到一条电影新闻说,两个版本的《纽扣战争》同时上映了。小编顿时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题材能让《放牛班的春天》的导演和《两小无猜》的导演“相杀”了,更遑论还有一个1962年的经典版珠玉在前。
于是,小编兴冲冲地上网查资料,发现原来是根据原著小说改编的,而作者路易·佩尔戈竟然还得过法国最高的文学奖项——龚古尔奖,却因参加一战英年早逝,没留下更多的作品。小编进社也有几年了,编过浪漫的爱情小说、阿婆的侦探小说、还有各类思考人生都么没有意义的严肃小说,却发现还没做过一本很热血、很好玩、很中二的书,《纽扣战争》或许就是冥冥之中来弥补小编这个人生缺憾的吧。
《纽扣战争》是一本怎样的书呢?简单说来,就是雄/熊性激素发达。两个村庄的小男孩为了久远之前已不可考的宿怨,坚持不懈地天天打架,以此捍卫各自村庄的荣誉。而且,越打越有战术素养,越打越出花样,胜利方会割下战败者的纽扣和鞋带,让后者好好品尝失败的苦果和耻辱,书名也是由此而来。作者路易·佩尔戈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真的在小学里面做过人民教师,可能是因为这层关系,他笔下的“熊孩子”才会如此生动。主角布拉克足智多谋又有大将之风,副官“小扁嘴”尽忠职守,军师“小湾”总能献出锦囊妙计又是课堂上的救命稻草,还有告密的小人“罗圈腿”。这群孩子天天能整出点幺蛾子,上课回答不出问题,下课被留堂,回家不做作业,还要捉弄大人,最后被老爸揍得屁股开花。是啊,谁的童年没几段“光辉”历史呢?
比起国内的少儿读物,《纽扣战争》不算是一本五讲四美三热爱、三观完全正确的书,但这么多年来,它一直是法国人童年时代的必读经典。究其原因,从小里说,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趣,各种调皮捣蛋,而且是本很纯粹的书,孩子就是孩子,天使和魔鬼同时占据心灵,他们想玩,就撒丫子脱光衣服在林子里面玩,早把作业忘得一干二净了。从大里说,可以上升为一种“反叛”精神。法国作家安德烈·莫罗亚说过这么一句话:“16岁的时候没有叛逆期,30岁的时候也当不成消防队长。”(外国人眼里,消防队员是非常棒的职业。大家还记不记得有集《老友记》里面,Phoebe同时爱上了消防队员和幼儿园教师,因为一个性感,一个感性。呃,又扯远了……)这也是小编做这本书最大的私心。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最高褒奖之一就是“乖”,让他往东,不敢往西,那就万事顺遂。殊不知一份反叛精神的可贵,这意味着思想上的渐渐独立,孩子的想法不一定对,但至少他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根“导火线”吧!
有人问起《放牛班的春天》的导演,为什么想到拍这部片子,他引用了王尔德的一句话:“只有胸怀伟大的梦想,才不至于将其丢失。”每个孩子都有大梦想的,不要把他们扼杀在平庸之中。
说完正经的,终于能开始八卦了。《纽扣战争》当中所写的场景在法国确实存在,这个小镇叫做Landresse(朗德雷斯)。下面我们就开始一段法国乡村之旅吧!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0762584.jpg
(旁边的一个标牌上面写着:隆日维纳村,发生纽扣战争的村庄)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0784363.jpg
(路易·佩尔戈广场,为国捐躯的作家,1882-1915)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0799836.jpg
(在市场厅兼学校门口竖起的关于《纽扣战争》的雕塑)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0860903.jpg
这就是市政厅兼学校。下面的铭牌上写着:1906年和1907年,龚古尔奖得主路易·佩尔戈曾在这所学校任教。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0882491.jpg
小镇上的教堂也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地点。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0904267.jpg
“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子。这位子是每个人经过互相斗争才分出来的,要比礼节,比精力,甚至还要比拳头(公认的最好的位子靠女孩子们最近)。坐定后,他们从口袋里掏出念珠、福音书,甚至一张虔诚的图片,好显得更‘合礼仪’。”
——摘自第一部分第六章《战斗计划》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0931700.jpg
他在一个神像前面停下来(应该是圣约瑟夫,他觉得),神像大腿半露,立在一个小石头底座上。豪放的布拉克三两下就爬上去,神气活现地站在圣母的丈夫旁边。小扁嘴伸直手臂把野小子的破烂裤子递给布拉克,布拉克迅速滴给小铁人也就是神像穿上裤子。“晚上很凉啊,”他一副小大人的呃口气说,“这样,圣约瑟夫就不会腿冷了。”
——摘自第二部分第十四章《残酷的谜》
下面几张图片就是孩子们战斗的地方。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0980496.jpg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0980725.jpg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0980895.jpg
隆日维纳村一般前进到大拐弯处,守着路拐,尽管离他们自己的村庄还有维朗树林都不远,但大拐弯这地方离敌人的村庄很近,一旦追打起来,这块地方就成了敌人的战壕、堡垒和掩体。
——摘自第一部分第二章《外交危机》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1045898.jpg
这是用《纽扣战争》中的一个人物小吉布(Petit Gibus)命名的餐馆。下图是几个版本电影中的小吉布萌照。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1192930.jpg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1192442.jpg
最后用两张老照片收尾。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1238982.jpg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1238838.jpg
—————————————————————————————————————————————————
【编辑介绍】
http://img5.iqilu.com/c/u/2014/0728/1406532150133.jpg
黄雅琴,上海译文出版社法语文学小编,其实更爱各种八卦奇谈,希望让阅读变成一件有趣的事儿。之所以在大学阶段选择法语,我会说是因为那句“平等、自由、博爱”激得热血沸腾吗?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好吧,人人都有中二黑历史,就像《纽扣战争》里写的一样。
欢迎添加上海译文微信公共账号,搜索:stphbooks,即可关注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