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味这东西--《同时》

(2013-03-11 14:47:28)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苏珊桑塔格

同时

随笔集

外滩画报洁尘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品味这东西
转自 2013年03月11日 外滩画报 文:洁尘
品味这东西--《同时》
《同时》
[ 美] 苏珊·桑塔格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年 1 月出版

    读苏珊·桑塔格最后一本文集《同时》(这本书由桑塔格本人拟定出版提纲,之后由其儿子戴维·里夫编辑,在 2005 年、桑塔格去世一年多后出版),里面收有《关于美的辩论》一文,其中有一个说法是:“那种把美本身理解为一个二元概念,把美分为‘内在’美与‘外在’美、 ‘高级’美与‘低级’美的长期倾向,是美的判断被道德判断殖民化的惯常方式。”对此我不敢苟同。
    对于美的判断,当然不能用二分法。但美的层次之分 还是有的。美这个概念既是客观的,同时它更是主观的。桑塔格在这篇文章里另外有一段话说得很在理,她说:“由于缺乏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定义,人们便假设有一 种衡量艺术中的美(也即价值)的器官或能力,叫做‘品味’,以及由一批有品味的人鉴定的正典作品,这些人是更精妙深奥的满足的追求者,是鉴赏的行家。”
    在当下这个消费主义时代,“有趣”在一定程度上已然取代“美”,而成为一种新型的价值标准。相形之下,“高级”美因为幽微难测,则更加稀缺珍贵,因而更需要有品位的行家来推举正典。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日本哲学家九鬼周造的《“粹”的构造》。
    杨光译的《“粹”的构造》是和江川澜译的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合成一本书出版的。这两部探究日本审美的民族性以及内在依据和外在呈现的美学著作,合成一本书出版,倒也相当搭。
    我 在看前面的《茶之书》的时候,跟江川澜说冈仓天心很有意思,她的译笔也相当考究。江川澜回我说,估计我会更喜欢《“粹”的构造》。果然如此。按说,冈仓天 心是美术史家和美术评论家,应该比作为哲学家的九鬼周造更活泼灵动一点(这是我的偏见),而且,茶这个具体可见的东西,也应该比“粹”这个美学概念更易于 论述,但以我的读后感来说,九鬼周造的这部作品反而要灵动许多,非常有趣。
    九鬼周造无比得意地认为,“粹”这个高级的玩意儿,这种意境,是专属于日本民族的。他这一说不无狭隘,在中国传统审美境界中,这种品味一点也不稀奇,无非是概念命名不同而已。但不得不说,日本人把这种高超的意境追求到了尽善尽美,在此也可以看出其民族性中的偏执特质。
    那么,什么是“ 粹”呢?九鬼归纳其表征时说,第一,媚态(美艳),第二,傲骨(清高),第三,达观(洒脱)。凡事凡物到达这三个境界,就是“粹”。
    好 玩的话题很多。比如在两性关系上,真爱就不是“粹”。九鬼说,“真正‘粹’的人只会爱-品味,会懂得在淡然的空气里,拈花微笑,适时解脱”。但凡真爱都会 贪恋、沉溺、受苦,也许其中完全符合“美艳”(各自的性别魅力、外形魅力、个性魅力)和“清高”(男女之间的对抗)这两个要求,但绝对没有洒脱。洒脱的爱 都是可以及时抽身的喜欢,是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而“粹”之“美艳”要求,其实在两性关系中保证了适度的距离,保证了被渴慕但不能真正抵达的紧张感。 永井荷风说:“没有比曾经被渴慕,而后却真被得了手的女人更可怜的了。”这句话其实透出了两性关系中的追逐本质。至于把“粹”放至整个人生,九鬼说:“在 命运的安排下获得洒脱的媚态,能够清高地自由生存,这就是‘粹’。”
    在九鬼看来,“粹”人的爱是白茶色(浅褐色)的,因此,可以想见他对西方情爱 中的代表性色彩,比如红色(热烈)、粉色(浪漫)以及蓝色(忧郁)一定是很不屑的。就滋味来说,“粹”不会是甜的,也不会是苦的,不会酸,也不会辣; “粹”是涩的,九鬼进一步解释说,“涩味在自然界中经常用来表示尚未成熟的味道,而在精神世界中则经常表示非常成熟的趣味”。
    如同江川澜所评价 的,九鬼周造作为一个杰出的哲学家,头脑非常精致,有着致密的分析力和卓越的构想力。在《“粹”的构造》一书中,他在“粹”之人性表现、自然表现和艺术表 现之间来回穿梭,思路非常清晰,分析得头头是道,很有说服力,而且很好玩。每每涉及一个微妙的点,他说的话让人一愣,觉得武断,但细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 事。比如说到绘画的色彩,九鬼认为“粹”的色彩无外乎灰(淡灰、银灰、蓝灰、红灰等等)、褐(茶色)和蓝绿这三种色系,“能表现‘粹’的色彩往往是一种伴 有华丽体验的消极的余韵”,“它在肯定色彩的同时又隐含着使其暗淡的否定”。仔细想想,可不就是这样?!我随手拿一个我特别喜欢的画家巴尔蒂斯来说事。巴 尔蒂斯的画面色彩看似相当浓烈,对比度很强,但却给人一种不可言喻的优雅美妙的趣味,他总是能把握一种恰当的灰,并让这种灰与其他色彩完美融合在一起。我 认为,巴尔蒂斯的色彩其实就很“粹”。
    如果说巴尔蒂斯的画就是“粹”,九鬼可能会闹将起来(他武断且轻蔑地认为西方人是很难抵达这个高妙的境界 的)。其实,九鬼这种时隐时现并附以相当多证据的文化上的傲慢和偏见,也多少构成这本书的趣味之一;你会一边看,一边笑;时不时摇头,但又忍不住点头;理 性上会有怀疑,感情上却相当认同⋯⋯这就又说到品味这东西上去了。品味这东西,真是太微妙了。

欢迎扫描附图中的二维码,添加上海译文官方微信账号,获取更多好书信息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天才雷普利》书摘(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