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无神论者

(2012-11-09 15:50:43)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阿兰德波顿

写给无神论者

宗教信仰

新闻晨报来颖燕

分类: 书评专栏
写给无神论者
转自 2012年10月21日  新闻晨报  文:来颖燕
写给无神论者
《写给无神论者:宗教对世俗生活的意义》
[英]阿兰·德波顿
梅俊杰 译
定价:30.00元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关于宗教的话题,从来都不曾穷尽,一直以来它都和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纠缠在一起。但随着历史的脚步从中世纪跨进近现代,理性的旗帜开始高扬,科学日益昌 明,人类开始相信自己自己能掌控并征服自然,这种自信心的膨胀,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各路宗教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而尼采的那一句“上帝死了”,似乎 宣判了宗教的教义有着反人类的罪责,其中所蕴藉的“弑神”的意识则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然而现在,德波顿却跳脱开这宗教与科学的是非纷扰,用他别样 且饶有趣味的眼光,带着我们重新去审视这位“死了”的上帝。

    德波顿是英国颇有名气的才 子型作家。开篇,他就毫不避讳且离析了通常面对宗教时,人们首先并经常纠结的关于“上帝是否存在”的困惑。但,“真正的问题却不是上帝存在与否,而是你一 旦确定上帝显然并不存在,又该如何自处?”随即,他摆明了著述此书的核心立场:“本书的出发点是,一个人必定可以继续做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但也可以发 现,宗教时不时还是有用的、有趣味的、有抚慰心的;也还可以好奇地思考一下,或许能从宗教中汲取某些观念和做法,用以丰富教门之外的世俗生活。”

    在鲜明地竖起旗帜后,德波顿却开始收敛锋芒,娓娓淡定地将他的观点化为具体的事例,深入拆解给大家看,于是我们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这个从未停止过争议的宗教世界,竟突然觉得,有了种避开纷扰的心境澄明。

     全书的十个章节分别从宗教教义对于人与群体的和谐相处的促进、对和善、温情、悲悯等心智和品格的获得,以及从与宗教相随的艺术、建筑中所获得的体悟等各个 方面入手,以大量在我们身边唾手可得却常遭忽略的例子详述了“各路宗教在布道讲经、精进道德、营造团体精神、利用艺术和建筑、利用艺术和建筑、唤起信众远 行求法、锤炼思想启发智慧、激发人们感恩春天之美等等方面,都各有其道。”

    而德波顿的 著述方式是如此的收放自如、博学杂收:时而追溯历史,探究宗教在传扬教义的方面与现代教育的异同,时而亲和地细述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剥离开教义后 带给我们的美的启示。于是,宗教的核心教义和超自然的那一面渐渐在我们的视线中隐去,随之凸显的是其诸多具体且不失有益意义的内容。事实上,如果我们可以 冷静地思考一下,会发现如果我们完全摒弃了所有与宗教相关的程式和主题后,会常常忘记反省自己,会缺少了表达感恩的机制,读一本自我救赎的书的意识变得可 笑,陌生人很少在一起唱歌,人与他者的关系变得僵硬……事实上,仔细想来,这一切的行径,因为在信教者那里是被规定下来的程式,所以成了必修的功课,但在 无神论者这边,确也是世俗生活和心灵安稳所必须的抚慰。德波顿就此质疑,为什么要非此即彼,“要么接纳有关无形神灵的奇异概念,要么完全放弃一整套抚慰心 灵的、微妙精巧的或者干脆就是魅力无穷的仪式,须知,在世俗社会中,我们还在苦苦寻找这些仪式的替代物呢。”

     是啊,德波顿的问题够犀利。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观念和仪式与宗教体制剥离开来呢?“为什么不可以欣赏乔托的壁画对端庄的刻画,而同时又绕开其中天使传报的说 教呢?为什么不可以赞赏佛教的慈悲为怀,而同时又规避其中有关来世投胎的教义呢?”

    挪 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曾说:“一切宗教都含蕴着丰富的人类经验。”德波顿的这本书则完全展示了宗教中所蕴藉着的世俗社会所需要的经验的魅力,这些经验如 此宝贵且不可或缺,因为“一时之性情,万古之性情”,不论是在中世纪还是在当下,人性并无本质改变,当初曾经促使我们树立起上帝的那些迫切问题依然存在, 依然需要我们面对——说到底,即使科学再昌明,但也有许多无法投向的地方,那些地方存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无助、孤独等问题,而宗教即使摒弃了超自然的教 义,也往往有着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者至少有着缓解和减轻它们的切实之法。

    德波顿的 看法也许会遭致一些教徒的抗议——怎么能将宗教的观念和与教义剥离,把它当作自助餐?但是,正如德波顿所说:“不少宗教之所以走向没落,就是因为它们不合 情理地坚持,信众必须把盘子中的所有东西都吃掉。”德波顿的视角和化解之法确是会为我们这些无神论者找到心灵救赎和面对世间难题的出路,所以,如果你是一 个无神论者,不必对宗教敬而远之,因为其实宗教也可以是一碗心灵鸡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