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略特:诗人批评家

(2012-09-24 15:03:53)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艾略特

艾略特文集

思郁都市快报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艾略特:诗人批评家
转自 2012-09-19  都市快报  文:思郁
艾略特:诗人批评家
《艾略特文集》
陆建德主编
卞之琳、李赋宁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
定价:215.00元(五本)
 

   美国学者乔治·斯坦纳在其成名作《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中说:“文学批评和文学阐释的著述生命有限,难以长久流传……大多数研究著述属于过眼云烟, 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文章尤其如此。在鉴赏情趣、评价标准和使用术语进行辩论的历史上,这样的文学研究著述或多或少代表某个具体的时段。不用多久,它们有的 在繁冗的脚注中找到了葬身之所,有的呆在图书馆书架上悄无声息地收集尘埃。”在斯坦纳看来,只有T.S.艾略特等少数几个人的批评文字是可以一直流传下去的。

  说艾略特是二十世纪英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一点不为过。除《荒原》这样现代派诗歌里程碑之作外,他还创作了 《大教堂凶杀案》等一批诗剧作品;他的音乐剧《猫》风靡欧美,至今不衰;他谈经典与传统的文字对文学批评产生了历史性影响;他在1948年凭借诗歌《四首 四重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前,已是全球知名的诗人了。也许,你从未完整读完过《荒原》,但你肯定会念上一句“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1961 年7月,艾略特通过《批评批评家》一文,对自己大半生的文学历程做了总结。在他看来,文学批评是有学养的大脑所做的直觉活动。他把当时的文学批评家归了 类:一、职业批评家,通常是以为报纸杂志撰稿为生,文学批评是他主要的声望来源。二、偏重个人兴趣爱好的批评家,他们往往善于挖掘被人所遗忘的作家。三、 学院批评家。四、诗人批评家,“我们不妨说,他是写过一些文学评论的诗人。要归入这一类的批评家,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他的名气主要来自他的诗歌,但他的 评论之所以有价值,不是因为有助于理解他本人的诗歌,而是有其自身的价值”。艾略特无疑属于这一类型的批评家。

  诗 人批评家,不单因其诗人身份,多关注诗人写作对诗歌的影响,也因诗人敏锐特质的存在及对语言独特的审美需求,使其具有了一般批评家所不具备的诗性直觉、创 造性心智,从而可从更新颖的角度,观察总结出文学意识对时代精神的影响力。此次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五卷本艾略特文集中,《传统与个人才能》、《批评批评家》 与《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三卷均为评论集。

  但是,这样一位诗人批评家,却对批评所能起到的作用一直抱深切怀疑。在评论玄学派诗人等文章中,艾略特考虑到这样一些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批评家能改变大众对某位诗人、对过去某个时期文学的兴趣?从而影响他所处时代的趣味?艾略特的答案很悲观:几乎没有。

   如果你察觉到自己的批评无法影响任何人,你又为何写作?除了说为自己,似乎有更深层的原因诱使批评家探究、总结自己的写作之路。作为一名诗人批评家,对自 己的诗歌创作之路有探寻欲望,对传统经典作品有分析欲望,从而增进自己的诗艺;无论道德批评、伦理批评、诗学批评,都会萌发出创造性,对文学创作形成某种 强烈的精神指引。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艾略特的批评名作《传统与个人才能》就由诗人卞之琳译成中文。在这篇影响深 远的论文中,艾略特说,传统不但是过去的一部分,还是现在的一部分。传统并非一成不变,而会根据现在的标准和参照,发生某种奇妙的排列变化。艾略特主张, 为能与理想秩序保持一致,诗人不要发扬自己的创作个性,而要极力隐藏或消磨。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无法摆脱传统的影响 呢?在《论经典》一文中,艾略特说,经典意味着成熟,意味着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文明成熟时。语言及文学成熟时,是成熟心智的产物,“赋予经典作品以普遍 性的正是那个文明、那种语言的重要性,以及那个诗人自身的广博心智”。即是说,当诗人生在那个成熟的文明之中,对语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敏感性,又在自我的文 学修养中打破自身时代的局限,才可能突破这种传统的影响,自成一体。

  艾略特正是这样一位诗人批评家:在他的一生 中,他把自己身上那种难以相融的、分裂的性格与多重身份表现在诗歌写作与文学批评中。他对秩序极为偏爱,但又对混乱极为敏感;他赞扬非个性化,自身强烈的 个性却像烙印一样处处显示在他的诗篇中;他是一个坚持自然本性和传统价值的人,但他自己却打破了这一誓言;他总是在冲突中找寻自己写作与生活的平衡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