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一二三《午后四时的啤酒》书摘(四)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新井一二三午后四时的啤酒自序书摘慢生活爱情 |
分类: 书摘连载 |
食物是爱情,那么饮食就是爱情行为,
享受“慢食”才能够真正和每日的三顿饭谈恋爱。
下午四点钟,我的幸福滋味溶化在一杯冰凉啤酒的气泡中……
新井一二三,日本东京人
她用中文创作,写时差一小时的日本种种
《午后四时的啤酒》
(http://t.cn/zOacT64)
作者: [日]
新井一二三
出版时间:2012/4
开本: 32
装帧:精装
定价:26
不伦之恋
门铃一响,我就打开家门迎接他们。我跟礼子一直有来往,上次见面是一年半以前。跟她先生,却很久没见。心里数数,大概有十五年了。
当时,他们俩刚结婚后不久,我对他很有意见,因为礼子本来打算去英国留学的计划受他干扰,结果没去成的。所以,三人出去喝酒,我对他的态度不可能很友善,大概没留下好印象。不过,都十五年了,不用计较那么久以前的事情了。
门一打开,站在我面前的男人,跟十五年前完全是一个模样。头发还是黑油油,穿着犹如美国常春藤盟校学生;看起来随便,实际上一件件都是名牌。
也不奇怪,从小学到大学,他都读了日本数一数二的贵族学校。大学时期是运动员,毕业以后任职于大型广告公司。二十几岁跟礼子结婚时,父母出钱盖的房子位于东京港区外国使馆集中的地区。这种造化,如此优越的条件,恐怕全东京一千三百万居民当中,只有寥寥几百人才有的。我当年对他很反感,一个原因就是人家出身太好了,瞧不起老百姓似的。
大家到屋里来,在明亮的餐间坐下时,我发现,他身体稍胖,动作有点缓慢,前额上出着汗。虽然打扮成年轻人一般,但实际上是四十几岁的人了。那黑油油的头发好像是染的,就像礼子的淡棕色短发。
礼子夫妻
当时的单身职业女性,经过多年的海外漂泊后,结婚养育的两个小孩,这天也在客人边大声喊着团团转。相比之下,礼子夫妻没有搬家,没有换工作,也没有生孩子。这回先生调到北京去,将是结婚以后头一次的大转变。
“你也打算一起去吗?”我问礼子。
“是我说不用的,”先生抢着回答。“她工作了这么多年,如果现在辞去,将来的养老金会少很多,太可惜了。”
“可是,我的女朋友们都说,北京女孩子很活跃,让他一个人在那边生活,会很危险,”礼子说。“所以,等到明年春天,我正在做的项目完成后,看看能不能请无薪假去北京,趁机学学汉语。”
“是的。你应该去。”我跟礼子说。
但是,她先生还是不以为然的样子。他是马上要动身的。
“我明天就要去上海出差两个星期,归途经过北京找房子住。回东京开完会,就得正式出发了。听说中国现在的气氛跟日本一九六○年代初东京奧运会以前一样活跃。我有点担心自己的体力精神都不够。”
年纪四十多,有二十年工作经验的人,在东京总部算是个中坚干部。然而,去了北京,人生地不熟加上语言不通,简直跟新人一样。
“可是,现在中国很多人都会说英语的。沟通不会很困难吧。”我安慰他。
“不行,”他摇头。
“他是不会讲英语的,”礼子解释说。“不过,才能是应该有的。因为他家人很多都会,包括曾教过皇室成员英语的奶奶。”
我目瞪口呆。他奶奶曾教过皇室成员英语?究竟是何种的高贵世系呢?
不到三点钟,礼子夫妻就站起来要走了。先生本来想看我的目的,似乎没有达到。我心中有点不安,但是他不主动提出任何具体的要求来。
表面很幸福
我点头同意。
十五年前很威风的年轻人,如今变成了尴尬疲倦的中年人。被公司派去北京工作,但不会说中文也不会说英语。作为唯一家人的妻子也暂时不陪同。既然没有孩子,两人向来保持了相当独立的生活。为了工作而夫妻分居一段时间,在多数日本人看来是很正常的情况。
记得十多年以前,有一次我跟礼子单独见面时,她很烦恼地说:“婆婆老问我什么时候生孩子。可是,这种事情嘛,没有就没有。”
在繁忙的大都会工作的人,很多都患有不育症。我不好意思仔细问,但是心中很同情她。今天夫妻双双来访问,老公不经心问及:“你们没有孩子?”叫我提心吊胆。
谁料到,她先生蛮认真地回答道:“开始的五年是故意不要的。后来,那方面不大行了。”令人听着不知怎样反应才是。
表面上看来很幸福的一对夫妻,给人的感觉却很不对劲。
便当的味道
当初,三岁小孩子吃得很少,用的便当盒是最小的一种。然后,随着身体成长,饭量也逐渐大起来,买了较大的便当盒。没多久,他又提出:“我想要两层式的。上面填菜肴,下面塞米饭。其他男同学都是啊。”这些日子,五岁男孩吃的份量跟他妈妈差不多了。
如果没生孩子,我大概一辈子都学不会怎样只用一只鸡蛋来烧小小的蛋卷,或者用玻璃纸制作迷你饭团。更不用说把苹果切成兔子形,香肠加工成章鱼形的技术啦!
外人常批评如今的妈妈一族做孩子的便当都利用冷冻食品。的确,我总是在冰箱里装备着几种,例如毛豆、鸡丸、汉堡、虾仁。尽管如此,在那小小的便当盒里,另外要填的饭团、蛋卷、蔬菜、水果等几样东西,还是非得亲手做不可的。大家忙碌的早上,同时准备便当和早饭,着实是一门学问。
甜味三明治
当地人把棕色纸袋叫作sandwich bag,经常用来装三明治。我始终觉得很难接受,因为日本人习惯用花布来包便当盒。比方说,我儿子用的是橙色底、柠檬色绳子的布袋子。用办公室用品般的棕色纸袋或者新闻纸包住便当盒的,在日本只有单身劳工。
不过,入乡随俗是人之常性。住在多伦多的日本孩子们,每天上学时,一定把三明治放进棕色纸袋带去。
“否则会有人笑,”一位母亲解释说。
“我当初不了解情况,做饭团叫他带去。结果,被白人同学嘲笑得厉害。之后,我专门做三明治了。”说是三明治,也跟我们在日本习惯吃的不一样。
“两块面包中间夹住的,一定是花生酱和果酱,或者香蕉。其他东西如火腿、鸡蛋、黄瓜等,一律不成。而且,面包边儿是不可以切掉的,三明治是不可以切小的。”也就是说,把整个的甜味三明治,用双手拿着一口气吃掉,才是加拿大小孩认为酷的午餐。
有趣的是,到了星期六,那些小学生却个个都带饭团来日本学校,又不外是“否则会有人笑”的缘故。
没有免费的午餐
一个同学带来的便当非常突出。每周,他从花布袋拿出来三层式的高级漆器盒。里面装满的各种菜肴,简直可以拍照,出怀石料理的教科书。
“哎呀!真漂亮!一定很好吃吧?”有一次,我禁不住感叹起来。我当时没本事做自己的便当,何况是纯粹日本式的,因而只好到了中午就出去买肯德基炸鸡的午餐套饭。至于其他日本老师,则几乎都吃自己或太太做的日本式便当。
谁料到,从第二个星期起,那位同学开始带两套便当盒上课了。
“母亲告诉我,一个是给新井老师吃的。”小朋友很天真地说。这么一来,我感到进退两难。在大家面前吃一个学生送我的豪华便当,好像有偏心之嫌。但是,人家既然带来了,不吃也不礼貌。再说,那便当做得实在精致细心,叫人特难拒绝。
英语有句俗话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何况我吃的是在加拿大那么难得的正宗怀石料理!
不久我开始在家接到那同学母亲打来的电话了。原来,她是日本银行家的太太,随丈夫带独生儿搬来人生地不熟的西方,专心料理家务、教育孩子,也许太认真紧张了,明显患有神经衰弱。
“因为我儿子成绩好,公文式的优秀学生名单上常出现他名字,结果得罪了其他同学的母亲。上次,我接孩子下课时,某家长看见了我都不打招呼,应该是不高兴我儿子成绩好的缘故。她在加拿大时间长,算是家长中的领袖,会不会命令其他人也一样跟我保持距离?”
一来电话便是两个钟头,每星期至少两三次,我认为这远远超越小学老师的职责,可是很难让对方明白,何况是在几次吃过豪华怀石料理便当以后!
我最后只好辞掉日本小学了。
便当噩梦
我三岁以后,每天中午吃托儿所提供的伙食。有一天,要远足去郊外,大家破例带家里做的便当来。到了中午,同学们打开小盒子,里面有饭团、蛋卷、章鱼形香肠和兔子形苹果。
只有我一个人不会打开盒子。因为母亲让我带的不是她自己做的便当,而是从寿司店买来的瓠瓜条紫菜卷。老师帮我除去了外边捆得紧紧的塑胶绳子,然后撕掉印有店名的包装纸,终于出现了薄木片盒子中装得满满的寿司。做得专业,味道不错,但毕竟是隔夜的食物,而且不是母亲做的,我没吃几口就合上了盖子。老师看见了都没说什么,大概在心里同情我。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女同学,每次远足时,带来玻璃纸卷的三明治。那是她母亲的拿手菜,看起来很漂亮。发光的玻璃纸上系了红绿黄各色的蝴蝶形丝带,装在藤笼里的样子,简直跟花坛一般华丽。
她边吃边讲:“母亲担心我吃多了会胖。所以,让我带这些呢。她说,剥玻璃纸吃力,这样三明治可以吃得少一些。”
实际上,她并不胖;我自己体重比她重得多。我羡慕她,因为她母亲不仅会做那么精致的三明治,而且有心为女儿的外表和自尊着想。
初中一年级时候的班主任是年轻单身的男老师。跟很多女同学一样,我也很爱慕他。有一次,在远足的前一天,他讲道:“因为我一个人住,没人给我做明天的便当。”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主动向他答应说:“没问题。我请母亲做两个便当,送给您一个就是了。”
我多么希望母亲就在这一次,细心做出好吃好看的便当。但是,她对做饭彻底缺乏才能。首先,选择的容器完全不对。便当盒嘛,应该能够密封的,否则汁儿什么的会漏出来。谁料到,她偏偏拿来超市卖菜时候用的长方形白色塑料盘子,上面放了米饭和带汁儿的红烧菜和咸菜,只盖上一张玻璃纸以后,用新闻纸包住了!
老师不知道我当天早上交给他的便当没有牢固的外盒保护着,随便放进背包里,然后丢到巴士后面的行李架上去了。我看见其他人的背包一个一个地压住老师的背包,容易想象到母亲做的便当不仅已经压扁得不成样子,而且红烧菜的汁儿都漏出来,轻易地通过新闻纸,弄脏了老师的私人物品。到了中午,他把便当拿出来时的表情,我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惊讶和伤心,稍后变成了轻蔑。
我自己打开湿透的新闻纸,几乎感到绝望。便当嘛,应该颜色调和得漂亮才行。偷看别人的午饭,都有黄色的鸡蛋、绿色的菠菜、红色的樱桃等等,简直跟蜡笔盒一般美丽。然而,我的便当上,除了褐色只有棕色,从头到尾全是酱油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