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日出国的工厂》书摘(一)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村上春树日国国的工厂日本制造业工厂工业化文化 |
分类: 书摘连载 |
从日本的工厂窥视日本和日本人
带你体验一个与众不同的村上春树
(http://t.cn/zOzUE6H)
作者:[日]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ISBN:978-7-5327-5694-0/I.3354
出版时间:2012.4
字数:61千字
开本:小32
装帧:精装
定价:22.00
隐喻式人体标本 京都科学标本
“嗳,那人体模型,就是……噢,就是小学物理试验室里悬吊的那家伙吧?头盖骨可以 ‘喀嚓’一声卸下来,红色肌肉抽筋似的一动一动……”
“正是。”
“心脏红红的,肝脏是褐色……羡慕啊!一提起小学来,我就条件反射地想起那东西。静悄悄的幽暗走廊,物理试验室,放幻灯片用的厚厚的黑窗帘,四周漂着一股酒精味儿……接下去就是人体标本。整个标本看上去有点儿旧,但内脏颜色鲜亮鲜亮的,蛮有说服力。令人怀念啊!运动会啦郊游啦压根儿想不起来了,人体标本那条小肠的摺子却至今历历在目,不可思议啊!”
那么,全国数百万……可能没那么多……数十万人体标本爱好者们,人体标本工厂马上就要出场了。说实话,我也决不是讨厌人体标本的一方。用纸巾包起自己喜欢的女孩的十二指肠到处走来走去,那种怪异的爱好我当然没有,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和上面的朋友一样,少年时代曾被物理试验室里齐刷刷一字排开的骨骼和能够拆卸的人体标本以及福尔马林浸泡的莫名其妙的白惨惨的动物所吸引,饿虎扑羊一样盯住不放。我想——虽然只是我随便想像——世上恐怕所有人都有同样的体验。
为什么骨骼和人体标本会如此强烈地吸引孩子们呢?
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孩子们第一次遇上“生与死的隐喻”的缘故。在那些标本面前,孩子们得以第一次将“自己”这一存在相对化。自己的皮肤——滑溜溜光润润的皮肤下面居然存在着如此五颜六色奇形怪状弯弯曲曲重重叠叠的五脏六腑,再往下还有白得仿佛漂白过的令人不寒而栗的骨骼——他们知晓了这一事实。内脏象征着不确定的生,骨骼象征着死。
当然不是说他们当场就清楚地认识了所有一切,认识恐怕是在很久以后。但他们在物理试验室昏暗的一角知晓了这一系统朦朦胧胧的存在形式,并且作为一个里程碑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烙印。
这同那个有名的古埃及晚餐会有些相似。埃及人在盛大的晚餐会开始前,让侍者拿着装入棺材的骨骼在会场里走动,使人们想起无可回避的死的存在:
“在生之高潮中想到死!”
但是,自不待言,人们并不是为了唤起哲学省察而制作骨骼标本的,也不是对作为某种隐喻的内脏施以色彩,而仅仅是在制作“以教育为目的的标本”。
这座工厂——正式名称叫“京都科学标本株式会社”——位于京都站以南,沿国道1号线南行二十分钟就到。这一带基本上空空荡荡,高速公路附近剩有一块块的零星空地和农田。因为距伏见不远,还可以看见古旧的清酒仓库。电线杆上左一张右一张贴着接客女郎花花绿绿的广告画。虽说事不关己,但我还是不由得怀疑:在这种悄无人息的郊外路上行走的人,看了广告画莫非会忽然发动情欲不成?这里的景致在所有意义上都不足以刺激人们的想像力。
“京都科学标本株式会社”的建筑物也并非足以摇撼来访者想像力的那一类型,不甚旧也不很新,极其平常的即物式三层建筑。无须说,虽然是制作人体标本的公司,但建筑物也并非罗杰·科曼式[1]或安迪·沃霍尔[2]式的。公司后面连着两栋厂房,大的是制作佛像、美术工艺仿制品、庭石、同实物一般大小的瀑布(竟有这东西!)的工厂,小的是教育器具制作部——即制作我们此次采访的对象人体标本的部门。美术工艺部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部门,加之制作的东西也相应让人开心,很有一种美术大学工作室那样的气氛,甚至有年轻的女职员。而制作人体标本的部门——虽然被允许参观还这么说,是不妥的——不但建筑物陈旧,务工人员也以年长者居多。总的说来,情景绝对算不上欢快,不是招呼一声“干得可好”就应声“胜利[3]、胜利”那种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工作场所。
工厂的情况往后放一放,我们决定先参观设在公司三楼的展示室,以确认这家公司到底生产什么。说起来东西真够多的,遗憾的是不能一一介绍。只见到难以形容(这么说倒也不难)的奇妙标本一排排的,把个足够大的房间摆得满满的。
走进展示室,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曾经的骨骼模型和人体解剖模型。这两种模型以各种各样的姿态,整齐地排列在玻璃橱里。最高档的人体解剖模型有几百个部件,身高约150厘米,内脏自不用说,就连肌肉都能逐一分解,且男女有别,极有视觉冲击力,其精细程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能在几分钟之内将几百个零零碎碎的部件组装起来吗——假如深更半夜一个人做此游戏,很可能走火入魔。不过,这般精巧的东西是给医科大学那类专门机构用的,一般用的是15-30个部件、身高100-120厘米的。我们在小学物理试验室看见的大约为15个部件,同一百个部件的相比,分明是哄小孩的玩意儿。二者之差不亚于F15鹰(Eagle)战斗机比之赛斯奈(Cassna)飞机。
一百个部件的标本不带皮肤,肌肉大体裸露在外,说即物式也好,实战式也好,反正相当有冲击力。因此,即使分为男女,从外观上也很难一眼看出男女,非查看乳房和生殖器不可。问题是,乳房这东西剥去一层皮就相当让人不快。过去The Impressions[4]有一首走红歌曲,唱道“Beauty is Only Skin-deep[5]”,的确言之有理,剥去一层皮,美女也罢丑女也罢都是一回事。
骨骼模型也有种种档次。标准的高160厘米,合成树脂制,脏了能用肥皂清洗,非常方便。骸骨模型当然有普通的纯白之物,但其中也有彩色的或按部位分涂颜色的全彩头骨模型,这东西不无LSD[6]意味,颇具迷幻效果。
总之,这些物件一排排逼匝地摆在这里,光看都相当紧张,无论怎么想都不能说是寻常光景。紧张也没用,还是要请营业科的横山君讲一讲。
——制作这类标本的地方,在日本除了贵公司再没有了吧?
横山:没有。战前倒是有几位一开始在我们这里做,后来辞职自己开家庭作坊,但作为厂家拥有公司组织并且有车间的,只我们一家。
至于为什么在京都开始,详情我不了解。不过例如时装模特之类,那东西也都是从京都开始的。说到底,它的源头来自岛津(制作所)。京都有七彩模特和大和等厂家,同我们算是兄弟公司。手工业这行当嘛,还是京都有优势。
——这东西的需求量怎么样呢?比如骨骸什么的又不能随便鼓捣花样……
横山:这是非常伤脑筋的地方。当然,学校教育、医学教育方面有更新周期,一般十几年一次。毕竟我们是以学校为主,所以也开发新产品……例如仿真产品什么的。
坦率说来,近来由于行政改革问题,学校方面预算年年削减,尤其同文部省有关的削减的更多。另一方面,如二位所知,开设医科大学的热潮大体已告一段落。同时,护理方面也每年都受到预算影响。因此,近来还是为如何推销煞费苦心。
——比方说,制作肝脏时要看真正的肝脏进行研究吧?
横山:是的,是那样的。啊,只是,着色方面这个那个难点很多。人体的实际颜色是非常棘手的,颜色很复杂。此外还一个难点就是,我们目睹的都是尸体,无一例外。生体和尸体在颜色上又有所不同。大体是参考尸体进行着色作业的,但如果颜色太深——由于太活生生,本来已经弄淡了一些——到了美国,人家还要求弄淡、弄得鲜亮些。过去,所谓过去……呃,也就是十年以前吧,那时面向国内和面向国外的颜色是不一样的,面向美国的颜色浅淡。相对说来,美国人喜欢时髦,中意鲜亮的色调。做到那个程度,几乎都要用手工。考虑到和人工费的平衡,无法那样操作,所以近来一体化了,弄成了国内要求和美国要求的中间颜色,哈哈哈。
不,技术人员不都是理工科出身,差不多是对制作这种东西怀有强烈兴趣的人。从原理上说,同制作那种食物样品没有区别。具体说来,模具问题和着色问题固然有所不同,但从我们的角度,(食物样品)是极有参考价值的。这是因为,在着色方面,眼下我们的最大课题是如何做得又快又准。当然也有人的问题,有如何机械化问题。这已变得刻不容缓。从这点来说,在批量上同食物相当有关——那里面有什么技术诀窍呢?为此搜集种种资料进行研究……
——就是说,没有人出于个人兴趣搜集这些?
横山:这个嘛……唔……啊……倒不是经常性的。也有想要个头盖骨啦模型啦那样的人,不过不多。
这个牛的1/2解剖模型?差不多要九十万元。若是人体模型,最便宜的、身高一米左右的,呃……大致二十来万,可以分解成十五个部件的。若是一百个部件的,唔——,男的一百一十万,女的一百二十万,女的贵些(笑)。原因嘛……呃——尤其生殖器方面,女的……女的复杂。是的,差十万元。
不得了啊,女的因生殖器贵十万元。不过这么说来,倒也觉得是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