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脚城市》作者道格·桑德斯朗读片断

标签:
译文好书译文出版社落脚城市道格·桑德斯朗读片断重庆六公里音频 |
分类: 书摘连载 |
落脚城市
最后的人类大迁移与我们的未来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7060184/)
作者: [加拿大] 道格•桑德斯
译者:陈信宏
出版时间:2012/1
开本: 32
装帧:平装
估计定价:35元
内容简介:
我们都是被城市化的一员,我们回不去故乡,也离不开城市。
从乡村到城市,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正在进行最后的大迁移。
由于从事新闻工作必须四处游历,我走访了全球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也因此养成了一种观察城市的习惯。从重庆的六公里,到孟买和德黑兰的边缘;从圣保罗与墨西哥城的山坡地,到巴黎、阿姆斯特丹与洛杉矶的各种社区。我发现,这些落脚于城市的乡村移民,正执着于他们想象中的城市中心,并在世界各地造就了极为相似的都会空间。
搭乘地铁和电车,或是深入城市中心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我得以细细观察面前这片由乡村移民构成的城市飞地。我以“落脚城市”称呼这些地区,它们往往位于人们的视线和旅游地图之外,饱受暴力和死亡、漠视与误解,同时又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到21世纪末,人类将成为一个完全生活在城市里的物种。
上一次人类大迁移,用一个多世纪的城市化,为西方带来了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并直接造成了人类在思想、治理与科技领域的彻底变革。如今,世界各地的落脚城市正在创造历史。对这种历史的冷漠,导致了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持续不断的暴动与骚乱;而在亚洲、非洲与南美洲,莽撞的贫民窟清除计划,正在摧毁数以万计人的生活与未来。
这个时代的历史,其实有一大部分是由漂泊的无根之人造就而成的。
他们往往因为公民权遭到剥夺,继而采取极端乃至暴力的手段,以求在都市体制中取得一席之地。落脚城市,可能是下一波经济与文化盛世的诞生地,也可能是下一波重大暴力冲突的爆发地。究竟走上那条路,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作者简介:
道格•桑德斯(Doug Saunders),加拿大《环球邮报》欧洲记者站站长, 曾于1998、1999、2000连续三年获得代表加拿大新闻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新闻奖”。2006年,桑德斯再度获奖,并被评选当年度加拿大最佳专栏作家。2010年,桑德斯通过巡访全球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从乡村到城市的迁移潮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现象进行深度调查,并写成《落脚城市》一书。2011年,《落脚城市》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并因为在公共事务方面的出色报道,获评为加拿大唐纳奖年度最佳图书。
朗读文字:
故事从一座小村庄开始。也许在外人眼中,这座村庄仿佛定格于时间之中,遗世独立,安宁静逸,恒古不变。村庄看起来就像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有人搭乘交通工具经过,瞥见村里坡地上层叠的低矮房屋和炊烟,必然觉得这里平静安详,充满了细腻而秩序井然的美感。在乡下,这里显然有着怡人的生活节奏,不受现代化的束缚。村中为数不多的简陋小屋安然坐落在一座小山谷的顶端。畜栏里有几双牲畜来回走动,儿童在一片田地的边缘奔跑嬉戏,炊烟从一间小屋上冉冉升起,一个老人漫步在山丘顶上的树林中,后背一只布袋。这个老人名叫徐钦全,正在寻找草药。他沿着梯田边缘的古老石子路走向山谷底部的一片林中空地。这是他祖祖辈辈走了十几个世纪的道路。在这里,他可以找到自己儿时就已知晓的各种草药:茎秆纤细的麻黄,用于发汗去除风邪;枝叶繁茂的枸杞子,具有补肝效果。他以小刀割下茎秆,装进布袋,再走回山丘顶上。爬到顶端之后,他停住脚步,略站了一会,望着北方扬起的尘土。在那里,一群建筑工人正在把一条狭窄崎岖的小径开发成宽广平直的大道。这样,往返北面重庆原本需要一天的路程,不久后就将缩减至两小时以内。老人看着远方的树木被烟尘染成土黄色,他想着村里众人的生活,想着折磨他们已久的贫穷。这样的贫困导致他们的小孩夭折,使他们数十年来活在缺乏粮食的饥荒之中,接着又陷入令人麻木的单调生活。那天晚上,在村里的大会上,他提出了一项改变山村居民生活的方法。今晚之后,他说,我们将不再是个小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