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七惠《碎片》书摘三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青山七惠碎片一个人的好天气书摘 |
分类: 书摘连载 |
似曾相识而全然陌生的缄默风景
说不清道不明的最后一丝眷恋
纤细敏感而戒备重重的女子情愫
《碎片》
作者:(日)青山七惠
译者:竺家荣
ISBN:978-7-5327-5485-4/I.3208
出版时间:2011.12
字数:50千
开本:大32开
装帧:平装
定价:22元
我时常想,和小麦度过的两个年头,该不会是彻头彻尾的浪费时间吧。两年中间,虽说也发生过不少事情,然而,在我的记忆中,与小麦的交往全都是由羞耻和失望混合在一起的东西凝结起来的表层,而自己当时的情感却冰冷地沉淀在这一表层下面。因此,我虽然也想起小麦,却像是在观看玻璃柜里陈列的古籍一样,那里面应有的意义或真实感都已不复存在。
四年前,和小麦分手的时候,我把她给我的少得可怜的信(其实就是写在从大学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条,或广告纸背面的实用性的留言之类)全部扔掉了。就连我过生日时,她送给我的名片夹和袖扣也给扔了。我想,小麦一定也把我送给她的东西都扔掉了。
无比奇妙的是,不论小麦还是我,都依然继续住在同一个公寓的不同房间里。
我自有我的理由,而小麦多半也有她的理由,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理由。
我马上就要结婚了。未婚妻叫华子。和她相识的经过与小麦如出一辙。一年多前,在前辈的介绍下,也可以说,是在酒桌上认识的。前辈要和同一写字楼的女孩子们去喝一杯,叫我也一起去。不过,我去赴宴并没有什么企图。当然,有女孩子参加是再好不过了。而且,当时为了正在研发的项目,整天反复进行的枯燥试验作业刚刚告一段落,我也想偶尔喝喝酒放松一下。自我介绍时,华子说她在不动产公司做接待员,就在我工作的公司下面两层。
我们已经见过了双方的父母,我也送了她订婚戒指,得到了回赠的欧米茄手表。明年春天华子迁入户籍,举办结婚典礼。其他琐碎的事情都是华子帮我打点的。
选定婚礼会场的忙碌的周日晚上,吃完晚饭,华子说:
“真的要结婚了吗?”
“谁呀?”
“我们哪。”
“是啊。现在正在一点点结婚呢。”
“现在?”
“对。就是现在,正在结婚啊。”
“现在?什么现在?”
“现在。现在,现在,现在,现在。”
我仰靠在沙发上,一遍遍重复着。我的现在正在这样进行着。
然后我想,小麦的现在呢?
最近,我的思考模式似乎就是以这样复杂的程序组成的,如果不回想一下小麦,哪怕是一瞬间,都难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思考步骤。
其实,我有一阵子没有想起小麦了。
刚分手的时候,为了避免与小麦不期而遇而开了头的做法,如今已成了我的日常习惯。譬如,走楼梯而不使用电梯。还有,一楼的信箱一周只打开两回,而且还是选在人少的大清早搞定。
最近,突然增加了回忆小麦的次数,大概是因为下个月,我就要从这座住惯了的公寓里搬出去的缘故。
前几天刚刚订了婚,所以华子提议,干脆咱们住在一起好了。我这边没有什么可反对的。于是决定这个月里寻找新居,快的话,下个月中旬就可以入住了。华子的想象力因新居一事得以飞速膨胀起来。她说,在她和我的公寓所在车站的连线上的正中间一带,有着相当不错的公寓。
华子在牵牛花封面的小记事本上画了好几个四方形,在四方形里又画了一些长方形和圆形的家具,不停画来画去的,调整着房间里的布局。
“这样放,怎么样?床靠左边放,右边是电视。隔壁的房间是工作室,放书架和电脑。你说怎么样?”
“工作室?谁工作呀?”
“谅助也可以,我也可以。”
“我可不想在家里工作啊。”
“那我用。”
“干什么用?”
“打算写点什么。”
“写什么?”
“剧本什么的。”
“剧本?”
“对呀。剧本。电视剧的剧本。”
“这么说,我要当剧作家的丈夫喽?”
“是啊。谅助是剧作家的先生啊。我的签名怎么写好看呢?”
华子在记事本的四个边角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写熟练了之后,就写成草体字,潇洒地刷刷一笔写下来。
“笔名用我的娘家姓比较好吧。我娘家的姓看上去漂亮些吧?”
她一边说,一边像弹钢琴那样,在桌子上轻轻敲击着左手指。我的心情骤然愉快起来。我成了剧作家的丈夫,华子成了工程师的妻子。
四年前和小麦分手之后,我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我刚入公司时的那种朦胧的不安和单纯已然不见了,虽说偶尔也会快没有车了才回家,却身型依旧,没有胖多少也没有瘦多少,就连对食物的喜好或发型也没有什么改变。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的前途常常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了,但也没有特别感到绝望。只有不安至今仍然残存着。和过去相比,这不安变成了那种现实性的、狭隘的东西。
早上,我和华子在离公司最近的地铁站会合,然后一起肩并着肩地走到公司,尽管只有短短五分钟的路程。我们经过的地下通道角落里还残留着夜晚的气息,低矮的天花板上有鸽子在飞。除了从饭店方向朝车站走过来的外国观光客外,所有的人都是从车站朝着高楼大厦方向走着。我们俩绝对不会手拉手,却挨得很近,几乎是皮包碰皮包。我们俩就像在附近散步似的款款走着,人们不断地从我们身边超过去。男人们穿着千篇一律的西服,女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各种款式的裙装,有的宽松飘逸,有的曲线尽显。无数双鞋底发出犹如响板一般的声音,回响在灰色的通道里。
华子个头不怎么高,却丝毫不想方设法使自己加高一点,总是穿着那种学生穿的平底鞋上班。据她说,一穿高跟鞋就磨破脚,疼得慌。虽然我很想看到她偶尔穿穿脚脖子上缠一条细带的凉鞋,或者让腿肚显出优美弧度的时髦鞋子,不过,她那双穿着平底鞋的纤细美脚,在地下通道里无论多么着急赶路的时候,都显得很轻松愉快似的走在我的身边。
我时常想,和小麦度过的两个年头,该不会是彻头彻尾的浪费时间吧。两年中间,虽说也发生过不少事情,然而,在我的记忆中,与小麦的交往全都是由羞耻和失望混合在一起的东西凝结起来的表层,而自己当时的情感却冰冷地沉淀在这一表层下面。因此,我虽然也想起小麦,却像是在观看玻璃柜里陈列的古籍一样,那里面应有的意义或真实感都已不复存在。
四年前,和小麦分手的时候,我把她给我的少得可怜的信(其实就是写在从大学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条,或广告纸背面的实用性的留言之类)全部扔掉了。就连我过生日时,她送给我的名片夹和袖扣也给扔了。我想,小麦一定也把我送给她的东西都扔掉了。
无比奇妙的是,不论小麦还是我,都依然继续住在同一个公寓的不同房间里。
我自有我的理由,而小麦多半也有她的理由,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理由。
我马上就要结婚了。未婚妻叫华子。和她相识的经过与小麦如出一辙。一年多前,在前辈的介绍下,也可以说,是在酒桌上认识的。前辈要和同一写字楼的女孩子们去喝一杯,叫我也一起去。不过,我去赴宴并没有什么企图。当然,有女孩子参加是再好不过了。而且,当时为了正在研发的项目,整天反复进行的枯燥试验作业刚刚告一段落,我也想偶尔喝喝酒放松一下。自我介绍时,华子说她在不动产公司做接待员,就在我工作的公司下面两层。
我们已经见过了双方的父母,我也送了她订婚戒指,得到了回赠的欧米茄手表。明年春天华子迁入户籍,举办结婚典礼。其他琐碎的事情都是华子帮我打点的。
选定婚礼会场的忙碌的周日晚上,吃完晚饭,华子说:
“真的要结婚了吗?”
“谁呀?”
“我们哪。”
“是啊。现在正在一点点结婚呢。”
“现在?”
“对。就是现在,正在结婚啊。”
“现在?什么现在?”
“现在。现在,现在,现在,现在。”
我仰靠在沙发上,一遍遍重复着。我的现在正在这样进行着。
然后我想,小麦的现在呢?
最近,我的思考模式似乎就是以这样复杂的程序组成的,如果不回想一下小麦,哪怕是一瞬间,都难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思考步骤。
其实,我有一阵子没有想起小麦了。
刚分手的时候,为了避免与小麦不期而遇而开了头的做法,如今已成了我的日常习惯。譬如,走楼梯而不使用电梯。还有,一楼的信箱一周只打开两回,而且还是选在人少的大清早搞定。
最近,突然增加了回忆小麦的次数,大概是因为下个月,我就要从这座住惯了的公寓里搬出去的缘故。
前几天刚刚订了婚,所以华子提议,干脆咱们住在一起好了。我这边没有什么可反对的。于是决定这个月里寻找新居,快的话,下个月中旬就可以入住了。华子的想象力因新居一事得以飞速膨胀起来。她说,在她和我的公寓所在车站的连线上的正中间一带,有着相当不错的公寓。
华子在牵牛花封面的小记事本上画了好几个四方形,在四方形里又画了一些长方形和圆形的家具,不停画来画去的,调整着房间里的布局。
“这样放,怎么样?床靠左边放,右边是电视。隔壁的房间是工作室,放书架和电脑。你说怎么样?”
“工作室?谁工作呀?”
“谅助也可以,我也可以。”
“我可不想在家里工作啊。”
“那我用。”
“干什么用?”
“打算写点什么。”
“写什么?”
“剧本什么的。”
“剧本?”
“对呀。剧本。电视剧的剧本。”
“这么说,我要当剧作家的丈夫喽?”
“是啊。谅助是剧作家的先生啊。我的签名怎么写好看呢?”
华子在记事本的四个边角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写熟练了之后,就写成草体字,潇洒地刷刷一笔写下来。
“笔名用我的娘家姓比较好吧。我娘家的姓看上去漂亮些吧?”
她一边说,一边像弹钢琴那样,在桌子上轻轻敲击着左手指。我的心情骤然愉快起来。我成了剧作家的丈夫,华子成了工程师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