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仰是首温暖的歌--《来一点信仰》

(2011-12-02 10:15:41)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来一点信仰

来颖燕

阿尔博姆

新闻晨报

相约星期二

分类: 书评专栏

信仰是首温暖的歌
转自 2011年11月13日 新闻晨报   文:来颖燕
信仰是首温暖的歌--《来一点信仰》

《来一点信仰》
[美]米奇·阿尔博姆 吴正 译
定价:28.00元
上海译文出版社

 

    马塞尔·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写道:“生活的现实不会渗透进信仰的领域。它们既不能产生信仰,又无力摧毁它。”

    生活的无奈、琐碎,乃至残酷,往往不能依仗信仰来救赎。但信仰之于人类,却不只是虚妄的存在。虽然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信仰的意义和所扮演的角色会各有不同,但却在基本层面上让现世中漂泊的人们有了依存感和安慰。只是,灰暗的现实下,人们往往会因为迫于生活的压力而淡忘和无暇顾念那信仰的光环。

    《来一点信仰》这本书,如一抹烛光,温婉地提醒着人们,生活是如此现实,但是信仰并不遥远。书中讲述了两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令人尊敬的拉比如何用其一生的光阴关爱世人和拯救灵魂,以及一位原本劣迹斑斑的黑人如何成了普渡众生的基督教牧师的历程。

    两则故事的开头,就引人沉心静思:那位82岁的拉比向作者米奇请求着:“你可以为我做悼词吗?”——他曾经无数次地为临终者送去慰藉,这一回,他打算把将自己送上天堂的任务,交给“我”;而一位陷入生活窘境的人向上天发出企求:“耶稣,你会拯救我吗?”——说这话时他正躲在一只垃圾桶后,他的妻子和幼女在哭泣。他盯着街上开来的每一辆汽车,非常确信下一盏车灯带来的就是要夺取他性命的杀手。

    两种人生,两条线索就这样交叉着铺展开来,却丝毫没有让人感觉到隔涩。细细想来,概是由于虽然这两人的人生之旅如此大相径庭,却是殊途同归的。因为,他们的人生都在信仰的光环下变得明朗和清晰。

    帕斯卡在他的《思想录》中说:“人是靠心灵感悟到上帝,而不是靠理性。”

    世间种种的困顿和不幸,常常是没有什么缘由可究,也没有公平可论的。感恩或是仇视,心态会决定你的人生底色。

    于是,不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更彻底一些,不论你是否信教,以温情却坚毅的眼光和宽厚而包容的心去面对所有,你的人生便不再无所适从。从这个意义而言,信仰,是个特别宽泛的所指,远远不只关乎美国等有宗教信仰的国家。“来一点信仰”,这一句看似为口号的话,煽动性也就尤显强烈,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处于人生低谷的人们。

    据说,作者米奇·阿尔博姆为了这本书,实地追踪了书中两位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拜访了很多地方,去到这个世界上持有不同信仰的“我们这里”和“他们那里”。最终,不管是在“这里”还是在“那里”,米奇都找到了同样的答案——“有许多曲调,但都是一首歌,一首同样美好的、充满人性的歌。”

    确实,米奇不愧是励志类读物里口碑最好、性价比最高的品牌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文字轻盈,构思奇巧,更关键的,在淡淡的叙述中,他将许多问题大而化之,用包容和温情,勾连起许多看似对立的方面。就像书中的两位主人公的信仰一为犹太教,一为基督教,但那有什么关系呢?在米奇的叙述中,他们的不同,丝毫不会让读者,甚至是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读者觉得反感。如米奇自己所说的:“‘大先生’(就是老拉比)所讲的‘敌人,屁个敌人’的论点,让我受到了震动。此后的几个月里,我开始反省自己的一些偏见。实际的情况是,虽然我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但是我仍会在脑子里划一条线,‘我’这边,‘别人’那边。……但是,谁是我‘自己的人’呢?”

    所以,据说这本书给了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莫大的温暖和希望,但它的受众范围却没有地域之限。信仰就像是一首歌唱人性美好的歌,虽无法调和实质性的矛盾,却能沁入人的内心,给予每一个在尘世中茫然和落寞的人以终极关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