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克尤恩《爱无可忍》连载四

(2011-07-19 16:24:40)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麦克尤恩

爱无可忍

床笫之间

黑犬

书摘

文化

分类: 书摘连载

爱无可忍

麦克尤恩《爱无可忍》连载一

麦克尤恩最成熟的长篇小说之一

探讨了爱情的脆弱及人类关系的无限可能

作者:[英]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郭国良 郭贤路

ISBN:978-7-5327-5220-1/I.2986

出版时间:2011年3月

字数:171千

页数:313

开本:小32开

装帧:精装

定价:32.00元

 

    我的沉默带着些许敌意。以我的年纪,足可以对他直呼他人的名字表示不满,也讨厌他自称知道克拉莉莎的心思。那时我甚至还不知道帕里姓甚名谁。即使一个死人坐在我们中间,社会交往规则仍然难违啊。后来我从克拉莉莎那儿得知,帕里走到她面前,自我介绍了一番,然后就转身跟着我下山去了。关于我的事,她什么都没有对他讲。

    “你还好吗?”

    我说:“我们现在没办法,只能等啊。”说罢朝一块田地开外的马路方向作了个手势。

    帕里走近几步,低下头看看洛根,然后转过来看我,那双灰蓝色的眼睛在闪烁。他很兴奋,但没人能猜出有几分兴奋。“其实,我倒觉得我们可以做点事。”

    我看了看表。从我给急救服务打电话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刻钟。“你请便,”我说,“想做什么就做吧。”

    “是我们可以一起做的事?”他说着,一边在地上寻找一块合适的地方。我突然间有种疯狂的想法:他想要对一具尸体做出粗鄙的猥亵行为。他弯下身,带着一副邀请我的表情。这时我明白了。他正要跪在地上,准备做祷告。

    “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他以一种不容嘲笑的严肃口气说,“就是一起祈祷?”我还来不及反对——当时反对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已哑口无言——帕里就补充道:“我知道这很难,但你会发现它管用,就像现在这个时候。要知道,它真的管用。”

    我跨出一步,从洛根和帕里身边走开。我很尴尬,首先想到的是不要去冒犯这位虔诚的信徒。但我随即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他可没有担心会冒犯我。

    “我很抱歉,”我和颜悦色地回答,“这完全不是我的作风。”

    帕里这会儿已经跪下身去,正试图和我讲道理。“你看,我们先前并不认识,你也没有理由信任我。但是上帝通过这场悲剧将我们带到了一起,因此,你知道,我们应该去搞清我们可以弄清楚的一切?”看到我纹丝未动,他接着说:“我觉得你特别需要祈祷?”

    我耸了耸肩。“抱歉。但你还是继续吧。”说话时,我带上了一丝美国腔,想装出一种漫不经心的样子,尽管我自己并没有感觉到。

    帕里没有放弃,他依然跪在地上。“我想你还没有明白。知道吗,你不应该把这看成是一种责任。它就好像是对你自身需要的回应。这和我没任何关系,真的,我只是个信使而已。这是一份礼物。”

    他这样坚持着,而我最后的一丝尴尬也由此消失了。“谢谢,但是不用。”

    帕里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并非为了祈祷,而是在积聚力量。我决定上坡走回去。他听到我离开,便站起身走了过来。他实在不想让我走,竭力想说服我,但同时他也不会失去耐心。他懂得礼节,因此他说话时看上去带着一丝苦涩的微笑。“请不要拒绝。我明白,一般你不会去做这件事。我的意思是,你根本不用相信什么,就让你自己去做,我向你保证,我保证……”

    他在“保证”这个词上磕绊了一下,这时我打断了他并后退几步。我怀疑他随时都会伸出手来碰我。“听着,我很抱歉。我要回去找我的朋友了。”我不能忍受与他分享克拉莉莎的名字。

    他一定意识到了,现在他能留住我的唯一机会,就是彻底转变说话的口气。我已经离开了几步远,这时他尖叫起来:“好吧,行啊。那就请你告诉我一件事。”

    这句话让人无法抗拒。我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阻止你?我是说,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自己到底知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阻止你?”

    一时间我并不想回答他——我想让他明白,他的信仰并不能构成我的义务。但随后,我又改变了主意,说:“没什么。没什么东西在阻止我。”

    他再次走到我面前,两臂下垂,手掌向上翻起,手指戏剧性地摊开,就像一个通情达理的男人感到了困惑。“那你为什么不冒险试一试呢?”他世故地一笑,“也许你会明白它能带给你的力量。求求你了,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我又一次犹豫了,几乎什么也没有说。但我决定,他应该知道实情。“因为,我的朋友,没人会听你的祷告。天上什么神灵都没有。”

    帕里侧过头,脸上慢慢绽放出无比愉快的笑容。我怀疑他是否听懂了我的意思,因为他的表情就好像听到我在说自己是施洗约翰施洗约翰(John the Baptist):圣经人物,耶稣基督的表兄,在耶稣基督开始传福音之前在旷野向犹太人劝勉悔改,并为耶稣基督施洗。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先知。一样。就在这时,越过他的肩头,我注意到两名警察正在翻越一道有五根栅栏的大门。在他们穿过田野向我们跑来的时候,其中一人用手按住帽子,显出一副启斯东笑剧启斯东(Keystone):启斯东影片公司,1912年成立于美国,因启斯东笑剧而闻名。1914至1920年初,在启斯东影片公司的默片笑剧中,经常出现一队愚蠢而无能的警察形象。里糊涂警察的模样。他们前来执行涉及约翰·洛根命运的官方流程,而在我看来,这也将我从杰德·帕里散发出的爱与怜的能量中解放出来。


第三章

 

    当晚六点,我们回到了家中。厨房里的一切看上去都是老样子——悬在门上的挂钟,克拉莉莎的装满烹饪书的书架,清洁女工前天留下的手写花体的字条。而我吃早餐时用的咖啡杯和报纸也摆在一起,原地未动,仿佛有些亵渎之意。克拉莉莎将行李搬进卧室的时候,我收拾了一下桌子,打开了野餐酒,摆上两只玻璃酒杯。我们面对面坐下来,开始讨论。

    在车上我们说得很少。能从车水马龙中一路穿梭平安回家,仿佛已经足够了。现在,我们一口气倾泻了出来,就像进行事后的检讨,在想象中重新经历这桩事件,对情况进行详细盘问,将悲伤再次排演,以驱散心中的恐惧。那天晚上,我们无休止地重复谈论着这些事件,重复着我们的看法,重复着那些我们斟酌再三以与事实相符的话语和字眼。我们重复的次数如此之多,以至于让人只能这样猜想:这是在上演一场仪式,这些话不仅仅是一份叙述,也是一种咒语。不断的重复有种抚慰人心的效果,这份抚慰也同样来自于玻璃酒杯那熟悉的重量,来自于那张曾属于克拉莉莎曾祖母的冷杉木桌上的纹理。在留着刀刻印迹的桌面边缘,有几处浅而光滑的凹痕,我一直以为,它们都是被手肘磨出来的,就和我们的一样。先人们肯定也曾围坐在这张桌前,讨论过许许多多的危机和死亡。

    克拉莉莎在匆忙中开始讲述她的故事,她说起胡乱晃动的绳索和这一群混乱不堪的男人,说起那些叫声和骂声,然后是她如何跑上前,试图帮助他们,却又找不到一条多余的绳子。我们一起大骂那个驾驶员詹姆斯·盖德和他的无能,但这只能带给我们暂时的安慰,过了一会儿,我们又会想起我们该做却没有做的事情,如果我们当时做了,也许洛根就不会死去。我们的谈话又跳到了他放手的那一刻,就像我们在那天晚上其他许多时间里做的那样。我告诉她,在坠落之前,他看上去就像悬在空中,而她则告诉我,弥尔顿的一句片断如何从她眼前闪过:“万能的主从天庭将他用力抛下,将那迅速升起的火焰扔上轻渺的天空。”出自弥尔顿《失乐园》卷一。然而我们一次又一次回避那个时刻,仿佛它是一只野兽,我们一圈一圈围着它,一点一点逼近它,直到把它逼进死角,才开始用言语驯化它。我们又回到了与气球和绳索的搏斗上。我感到了因为内疚而产生的懦弱,那是一种说不出口的感觉。我给克拉莉莎看了看绳子在我手心里留下的印记。我们已经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干掉了那瓶葡萄酒。克拉莉莎抬起我的手,轻轻地亲吻我的手心。我盯着她的眼睛——那对惹人怜爱的美丽绿色双眸——然而,这样的情形无法持续,我们无法奢享这份安详宁静。她的脸一阵抽搐,刹那间哭出声来:“可是天哪,他掉下去的时候!”我赶忙起身,从架台上取下一瓶博若莱博若莱葡萄酒(Les Vins du Beaujolais,或简称为Beaujolais)是生产于法国中部偏东的博若莱地区的葡萄酒。。

    我们又回到了那场坠落,以及洛根过了多久摔在地上,两秒,抑或是三秒的讨论中。刹那间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现场周围,身边有警察,也有救护人员。有个人想抬起运送格林的担架一端,但他的力气不够大,最后还是在莱西的帮助下,才把格林一路抬离现场。从汽车修理厂来的故障抢修车拖走了洛根的汽车。我们试图想象那一情景:这辆空车被送往正在牛津的家中翘首等待的洛根太太和她的两个孩子那里。但这也同样叫人无法忍受,于是我们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事中。沿着叙事的主线布满了死结和恐惧的纠结,我们一开始无法正视它们,只能在退下之前触碰一下,然后重新回来。我们成了牢房中的囚徒,不停地向狱墙冲去,用脑袋将它们撞得往后退。慢慢地,我们的监狱变得大了起来。

    令人奇怪的是,当回忆起杰德·帕里时,我们有种安全的感觉。她告诉我,他是怎么朝她走过去、说出他的名字的,然后她也介绍了自己的名字。他们没有握手。接着他就转过身跟着我下山了。我把祈祷的故事当作笑话讲给克拉莉莎听,把她逗得哈哈大笑。她用十指扣住我的十指挤压着。我想告诉她我爱她,可突然在我们中间出现了洛根坐在地上的形体,僵直不动。我不得不去描述他的样子。回忆比当时现场看到的情景更加糟糕。肯定是当时在震惊之下我的反应产生了迟钝。我开始告诉她,他的五官如何看上去都错了位,然后我打断了自己的描述,告诉她当时所见和现在的回忆之间的差别,以及某种梦一般的理想逻辑让无可承受之痛变得相当普通,当洛根粉身碎骨地坐在地上时,我根本不想与帕里交谈。而且就在我说这件事的时候,我明白过来,我还是在回避洛根,回避着我已经开始的那段描述,因为我还无法接受现实,而同时我又想让克拉莉莎知道这一现实。她耐心地看着我,而我正沉浸在飞速闪过的一帧帧记忆、一段段情感和一幕幕现实之中。事实上,我并非无话可说,只是我觉得我无法跟上我思维的速度。克拉莉莎推开椅子走到我的身旁。她轻轻托着我的头靠住她的胸部。我闭上嘴,合上眼,感觉自己被包在她毛衣纤维的强烈气味中,这气味像是户外的空气,我仿佛看见了在我面前逐渐展开的天空画卷。

    过了一会儿,我们又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身子斜探过桌面。我们就像专心工作的工匠,将记忆中参差不平的边缘打磨光滑,将那说不出的事铸成词语,将一份份孤立的感觉串联成故事。我们专注于我们的“工作”,直到克拉莉莎不禁又谈起坠落,谈起洛根滑下绳子时那精确的一刻,在那宝贵的最后一秒钟里,他挂在那儿,然后就放手了。她不得不去回顾这幅场景,她的震惊正在于此。她把整个经过又重复了一遍,反复念叨着《失乐园》中的诗句。然后她告诉我,即使他已悬在半空,她在心中也同样期望着他能得到拯救。浮现在她脑海中的是天使,但不是弥尔顿笔下被抛出天堂的堕落天使,而是象征着全部美好与正义的化身,他们金色的身影划过云端,扫过天际,俯冲而下,将那坠落的人揽入自己的怀中。在那让人神志迷糊、思想爆炸的一秒钟里,在她看来,洛根的坠落仿佛连任何天使都无法阻挡,他的死亡否定了他们的存在。这需要否定吗?我本来想问,但克拉莉莎紧紧抓住我的手说:“他是个好人。”她对我用了一种近乎恳求的口气,就好像我马上要谴责洛根似的。“那个男孩还在吊篮里,洛根不肯放手。他自己也有孩子。他是个好人。”

    在克拉莉莎二十刚出头时,一次常规的外科手术让她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她相信是医院把她的病历单和另一个女人的搞混了,但这一点无法得到证实,而漫长的立案过程一再拖延,阻碍重重。慢慢地,她将这份哀痛埋在心底,重新开始建设自己的生活,并保证孩子将是其中的一部分。她的侄子、侄女、教子、教女甚至是邻居或老朋友的小孩们都很喜爱她。她一直记得他们所有人的生日和圣诞节日。在我们家中,有一个房间既是儿童室又是少年活动中心,孩子们或者青年人有时会在里面住宿。克拉莉莎的朋友们都认为她是一个既成功又快乐的人,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对的。但偶尔有些事还是会碰巧激起克拉莉莎暗藏在心中的失落感。在气球事件发生的五年前——那时我们已经认识有两年多了——克拉莉莎大学时代的好友玛乔丽四周大的宝宝不幸因一种罕见的细菌感染而夭折。在宝宝五天大的时候,克拉莉莎曾去曼彻斯特看过那小家伙,并帮忙照顾了他一星期。孩子夭折的消息令她深受打击。我还从未见过她如此肝肠寸断。她最感到痛苦的还不仅仅是小宝宝的命运,而是玛乔丽的丧子之痛,她将这当成了自己的损失。这件事显示出克拉莉莎是在哀悼一个虚幻的孩子,一个因受挫的爱而变得似有似无的孩子。玛乔丽的痛苦变成了克拉莉莎自己的痛苦。几天之后,她的心理防线重新恢复,她又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地帮助起这位老朋友来。

    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在其他时候,这个未能怀上的孩子几乎没有激起她的情感波澜,直到时机来临。现在,从约翰·洛根身上,她看到一个男人为了不让她自己所承受的悲剧重演而准备英勇赴死。那孩子不是洛根的,但他也是一位父亲,他能理解。他的这份爱意突破了克拉莉莎的心理防线,带着那种央求的口气——“他是个好人”——她正在请求她的过去和那无法出世的孩子原谅自己。

    最叫人无法接受的是:洛根死得一文不值。那个叫做哈利·盖德的男孩最后毫发无伤。我松开了绳索。我成了杀害洛根的帮凶。但即便我心中感到内疚和憎恶,我仍试图让自己相信,我松手是对的。如果我不这么做,我和洛根会一起掉下去,而克拉莉莎现在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这里。那天下午晚些时候,我们从警察口中得知,男孩已经在西边十二英里外安全着陆。他一意识到自己已经孤身一人,就不得不清醒过来,开始自救。他不再被他祖父的惊慌失措所吓倒,而是控制住气球,完成了所有正确的程序:他让气球飞高,越过高压电缆,然后打开气阀,在一座村庄旁的田野上来了个漂亮的软着陆。

    克拉莉莎平静了下来,她用指关节撑住下巴,双眼盯着桌子的纹理。“是的,”我终于开口了,“他想救那孩子。”她缓缓地摇头,仿佛在确认一些还未说出口的想法。我等待着,对自己能撇开自己的感情来帮助她颇感满足。她察觉到我注视的目光,抬起头来。“这一定意味着什么。”她含糊不清地说。

    我犹豫了。我从不喜欢以这样的方式思考。洛根的死没有意义——这是震撼我们的一部分原因。好人有时会遭遇不幸而死去,不是因为他们的善良需要经受考验,而恰恰是因为没有什么事物或人去考验。没有人,除了我们。我沉默良久,她突然说:“别担心,乔。我不是突然跟你发癫。我的意思是,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件事?”

    我说:“我们想帮忙,可是帮不上啊。”

    她笑了,摇了摇头。我走到她的椅子旁边,抱住她,吻了她的额头。她叹了口气,把脸贴在我的衬衫上,抱住我的腰,声音低沉地说:“你真是个傻瓜。你太理智了,有时就像个小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