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数的孤独》不“孤独”

(2011-04-19 15:36:35)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乔尔达诺

质数的孤独

文汇读书周报

蒋楚婷

文化

分类: 相关新闻

引发争议引来追捧
《质数的孤独》不“孤独”

转自11.04.15 文汇读书周报 文:蒋楚婷

《质数的孤独》不“孤独”


    意大利80后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小说《质数的孤独》今年3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后,在中国掀起了一股“质数”风潮,引发书评人争议的同时,也引来无数拥趸。这些人自比为质数,认为自己像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一样孤独。据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介绍,该书首印3万册已全部发行完毕,加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质数的孤独》于2008年在意大利出版后,一举拿下“坎皮埃罗文学奖”最佳作品奖和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斯特雷加奖”。设立于1947年的“斯特雷加奖”是意大利当今最重要的文学奖,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兰佩杜萨、迪诺·布扎蒂、翁贝托·埃科等都获过该奖。《质数的孤独》创造了意大利出版史上最惊人处女作销售记录——小说在意大利销售超过100万册,在全欧洲更是售出500万册,在全球售出36个国家的版权。去年,根据该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更激起人们对这部小说的关注。
  人像质数一样孤独,再接近彼此也无法触碰——《质数的孤独》表现人性的孤独极其有力,对于揭露造成这种孤独的原因也非常深刻,被誉为“意版《挪威的森林》”。但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不同的声音,在独立书评人乔纳森看来,有一种“坏文学”非批判不可,“它们以精心结撰之名饰精心算计之实。这种淆乱读者耳目的坏,即所谓‘坏的好文学’,初看上去精致、深沉、藏着浅笑、忍着热泪、两个背影、一声长叹,细加审视,这些貌似‘纯文学’的作品却原来是装配出来的。”乔纳森认为《质数的孤独》批着文学的糖衣,却“有颗韩剧的心”。
  畅销书引起炮轰这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在国外,《质数的孤独》引发的争议也不算少,而且观点都很极端。英国《卫报》称:“这是一部非常成熟的作品……场景、对话、描写,都与通常意大利小说华丽的文风迥然不同,简练,近乎节俭……这是一部忧郁然而出奇优美的书。”《华盛顿邮报》则认为:“我只是奇怪,成千上万的欧洲读者都(想必)认同作者悲观的出发点,借着他们的奉承吹捧,这只哭唧唧的小兽摇身一变成了文学的雄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