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的意义
转自2010.12.13新民周刊 文:陈静抒

显然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不动声色地赞美肯为文学事业奉献爱心的暴发户,可也恰恰是他自己,将一部本该皆大欢喜的双赢软文,活生生逼上了卖身葬父的梁山。
《机场里的小旅行》是阿兰·德波顿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第五航站楼蹲点了一个星期的街头速写,于情于理都应该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最雄壮的交通工具──火车,逐渐失去了它在交通行业中的神秘感,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爱“看着它跑过一英里又一英里”的蒸汽机车已经越来越少地驶过广袤农田,取而代之的是新机场跑道和闪闪发亮的航站楼。旅行是一种自省,让人离开惯常的熟识环境重新进行一次定义。地铁的推广模糊了火车的界限,于是那建在城郊,百转千回到达停车场,然后搭乘机场通勤巴士,甚至办理完登机牌还要再坐火车才能把你最终送到登机口的机场,无疑就成了这种离别情思的最好倾诉。
虽然是受伦敦希思罗机场财阀的邀请,才写下了这本类似企业宣传片的小书,但是有太多的过往经验支持着我们毫不犹豫地掏钱去买它。叶芝做格雷戈里夫人的门客,写了《柯尔庄园的野天鹅》,霍布斯也将《论公民》献给了德文郡伯爵威廉。2003年香港无线电视台在国泰航空公司和香港机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推出了历经3年制作,长达40集的台庆剧《冲上云霄》,彻底洗刷了启德机场旧梦的阴影,为赤鱲角树立了新的坐标系。长袖善舞并非不能诞生美妙的故事,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尤其是机场这样一个如今的文艺青年居家旅行谋杀菲林的必备场景。更何况这一回,幕后主使是拥有南安普敦、阿伯丁希思罗以及那不勒斯机场,赛斯帕垃圾处理公司,波兰布迪美建筑集团以及西班牙高速公路收费公司的大金主,而捉刀者则是一向带领我们深入浅出地调戏生活的阿兰·德波顿,这将是一幅多么迷人而精妙的浮世绘。
可是阿兰·德波顿的笔触却出人意料地全部落在了这些预期之外。当然,他的句子还是那么戏谑,在房间点餐的时候,“必须一面假装整理着报纸,一面以若无其事又略带不耐的语气说道,‘放电视机旁边就好,谢谢。’”行李托运带上,“那个来自加纳的家庭为何会决定把一部大小和重量都相当于一具棺材的三星
PS高分辨率的等离子电视,从英国扛回家乡……这部电视机将足以证明其主人的非凡地位──这个38岁的男子,在英国埃平市担任派遣司机。”在七天的驻场里,他也看到了分别的恋人,度假的中产阶级家庭,机场牧师,可是所有我们期待的故事都是浮光掠影地闪过,留下了相当的篇幅献给数据。现在我们知道了,英国航空公司拥有55架波音747,37架空中巴士A320,诸如此类;另外一部分相当的页数送给了他自己的内心独白,而独白的内容都是关于为什么要接下这个活儿。
作为一个初次替财团粉饰太平的枪手,阿兰·德波顿似乎始终没能摆脱自己的心魔。显然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不动声色地赞美肯为文学事业奉献爱心的暴发户,可也恰恰是他自己,将一部本该皆大欢喜的双赢软文,活生生逼上了卖身葬父的梁山。在开篇,他就迫不及待地为自己辩解说,“科技进步使得作家已经不能自给自足,作家必须再度依赖资助者慷慨的经济援助。”太平盛世,依赖资助本身无可厚非,可是阿兰·德波顿接下来树立了太多的假想敌──或者就是分裂的另一个他──却把自己推到了没有余地的死角。因为害怕环保卫士抨击自己为一个导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的公司捉刀──天地良心,在他写出来之前,我们真的不知道这家集团旗下的餐饮业背负了这样的十字架──他甚至说,“即便是在战场或市场上积聚的钱财,也同样能够用于追求更高的美学目标。”可是就连这样猥琐的一个目标他都没能完成,因此,他只能抒发着对机场酒店菜单的苍白赞美,而遭到擦鞋匠的文学挑衅。
不过他毕竟是阿兰·德波顿,“优秀的作家都会突显出经验中值得注意的方面,……通过作家的描写,我们才懂得注意与品尝身旁的这些经验。”看似不经意间,他留下了这样的伏笔。或许这本书背后的阅读意义,便是他以身饲虎的“经验”:阿兰·德波顿以这样用心良苦的方式营造出了足不出户的间离感,引领着我们在飞机还没有离开地面的空间里已经找到了足够的自省。除此之外,就像财团自己的工作人员说的那样,所有的宣传文稿,都是一堆“狗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