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只转录,我不说话--《狼厅》

(2010-12-17 13:36:09)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狼厅

希拉里·曼特尔

燕赵都市报

胡亚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我只转录,我不说话
转自10.11.14 燕赵都市报 文:胡亚
我只转录,我不说话--《狼厅》
《狼厅》,
[英]希拉里·曼特尔著
刘国枝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说起历史小说,我的印象还停留在《你往何处去》的年代。显翁大气磅礴、苍劲十足的笔法在脑海中留的烙印过于深重了,以至于当我捧起这本勇夺布克奖的《狼厅》时还颇有些不适应。
    小说的开头还是传统的传记小说模式,不像马尔克斯绕了半天才让你知道谁是男一号,托马斯·克伦威尔从童年的登场起,就以明确的戏份和聚光灯成男一号。然而,参考史实中这位枭雄坎坷的成长经历,读者或许会想当然地准备接受励志电影升级打怪模式:从出走到磨炼到挫折到再磨炼……终于飞黄腾达。可曼特尔偏不这么玩,短暂的童年后克伦威尔便迅速跳到中年,观众们还没来得及看到叛逆少年,就得生生接受一位已经颇为成熟的谋士。不过,死火山最后一次喷发后,节奏却恒定下来,几乎是依着编年体的路子,作者悉心绘制出了都铎王朝上层斗争的全景图。
    比之雨果在《九三年》、《悲惨世界》中大段夹叙夹议的泼墨,曼特尔似乎倾向小历史的工笔。被人写烂拍烂了的亨利八世,本可以波澜壮阔的一段,被她特意还原成了幽咽泉流的生活常态。半编年体的写法与这种思路恰好适宜。细化到每一天的会面与琐碎,将历史上原本触目惊心的大事件柔化得仿佛就在身边发生。曼特尔好像一位克制的史官,总躲在客厅屏风之后,带着读者们偷窥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当读者等待着疾风骤雨时,风暴却已经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后悄无声息地经过了。
    然而,即便昔日暴怒的火山脚下已绿草如茵,数千公尺下,熔岩仍在暗流涌动。曼特尔纵身一跃后,涓涓细流仍然在不停地汇集成推动亨利八世与罗马决裂、克伦威尔一路朝天的洪流。
    大凡写亨利八世的作品,往往会以中国戏曲中典型的二元对立来描绘克伦威尔与莫尔的对立。莫尔自不待言,以天主教卫道之圣身,声名远播。与圣人作对者,自然就是反派,更何况还是某种意义上要对莫尔之死负有责任的克伦威尔。
    然而,圣人莫尔或许只是教廷之圣,死于他的酷刑与火堆上的新教徒绝不能认同这个残酷大法官的一尘不染;相反,“老奸巨猾”如克伦威尔,在爱子格里高里敬畏有加的心中,又何尝不是一个虽冷峻但不失慈爱之父呢?曼特尔显然对传统的道德两分厌恶有加,她谈不上翻案,只是将一切还原到细节。某种意义上说,这本大部头是以其重视细节的考证取胜的。
    开头就说过,曼特尔的写法让我有些不适应。很久没见到这样写历史的了:大段大段的对话,但场景描写、心理描写甚至人物描写都极俭省。对话虽然多,但看起来不像一般剧本,因为表面的戏剧性和戏剧张力很不明显,絮絮叨叨的程度直逼侯麦的电影。至于历史小说中,作者有意无意的评价,更是难找。初读下去读得颇为艰难。想像一下:把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政治阴谋,以奥斯丁式的乡村家庭起居室会话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不,甚至连那种刻意营造的机智和小聪明都很少见,更多的,是以实录的形式出现。
    如若完全如此,会不会显得太没味道。米饭的香甜来自于咀嚼,《狼厅》也是如此。尤其注意的是每一章节的开头和结尾,曼特尔总会在这些地方匀出一些笔墨对环境稍加渲染。然而,只是轻而易举带过的一笔,就能将危机四伏的感觉构建出来,同样,到结尾时,人物的台词和行动都会稍显特别,甚至有种钱德勒小说的黑色魅力。在这一头一尾的提味中,中间看似平白的对白开始像陶罐中的蛇一样,渐渐昂起头,吞吐着权谋的信子。
    她为什么要这样写?我想可能还是基于一种对历史的理解:那些往事不需要俗套的桥段拼贴,不需要三一律等诸种法则的强化,将它们原本地端上桌,即是一道好菜,作为厨师,需要做的工作是准备好新鲜的原料,烹调的作用是使它们原本的滋味更好地呈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