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京岛》,向《鲁宾逊漂流记》下战书?

(2010-11-01 15:32:58)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桐野夏生

东京岛

广州日报

龚伟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东京岛》,向《鲁宾逊漂流记》下战书?
转自 2010-09-11 广州日报  文:龚伟

《东京岛》,向《鲁宾逊漂流记》下战书?
东京岛

[日] 桐野夏生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7月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超现实的残酷小说。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小海岛,一群被放逐的人类,在几近洪荒的自然面前,他们将如何自处?如何相处?而他们又是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一群,一个风华不再的中年女人,31个年龄不一的男人。他们该如何面对让人绝望的环境?是团结?是斗争?还是融合?人性与生存本能将会如何表达?结局又会是怎样的?

  在雄性占据主动的社会里,女性属于相对被支配被关注的角色,孤岛上唯一的清子显然是眼球的聚焦所在,也是最早意识到环境变化的人,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有话语权和统治权,不惜为此出卖身体成为娼妓般的存在。理智与情感在欲望面前显得如此无力,人性释放后显得如此脆弱。当那只属于丈夫阿隆的手表在停止转动后,不但预示清子作为家庭主妇的身份彻底结束,也预示岛上开始人变兽的反进化。同样具有存在与消亡之象征意义的还有渡边偷窃来的航海日志。作为故事的组成部分,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与抗争失败后的挫折感,也被刻意放大。寻求摆脱约束与压迫的森军司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习惯身体里有双重人格的老板儿鱼则是另类的表达,在极度失望和冷落之下,居然选择自行出家;受不了再度失去希望打击的自个儿,拿掉眼镜,以另一个视角去面对荒芜的人性,在最后的暴力攻击后自杀毁灭。

  可悲的是,岛上不同国籍的男人们从未携手共渡难关,深透骨髓的防范心理导致相互仇视痛恨,以致发生了私刑与斗殴事件,见死不救更成了一道独特的分界线,那挑衅般的划船返回更是卑劣的体现。难道国籍与民族的差异真的让人可以在恶劣环境下这般对立吗?在假面具的背后,其实是在做人性选择题,孤立或团结?和解或怨恨?独自偷生或自我放逐?人性的阴暗面等同被放大镜无限放大。

  桐野夏生以《东京岛》一书在2008年将谷崎润一郎奖收入囊中。她以个人之力几乎彻底颠覆了日本女人在小说里的形象。桐野夏生的作品做到真正的雅俗共赏,以细腻的心理分析解剖世界的内核,以老到的文笔体现纯文学的意境与美感,在通俗和纯文学的世界里随意驰骋,不受界限的束缚。

  东京岛一书取材于1950年被发现发生在菲律宾与日本之间的太平洋小岛 Anatahan的真实事迹,当时有日本人31男1女在二战期间流落荒岛,在数年时间内为了争夺唯一的女性而相互争斗,死者超过10人之多。几乎相同的背景与人数,几乎同样残酷的主题,桐野夏生再创作的处理手法让人颇为期待。尽管,翻译家鸿巢友季子对本书的评价是在向《鲁宾逊漂流记》下战书,但桐野夏生笔下所想表达的实则完全相反,东京岛上的人们试图生存下去,为求自保而变得自私暴虐,暴力与欲望并存,谎言与摧残共处。丑陋与软弱无能的面目着实让人震惊。

  文明的毁灭与重建是作者急欲表达的中心部分。在逃生无望的荒岛,服装与文字无疑是最能体现文明的象征,代表人性和创造的力量。而在生存压力下,人们只得向现实低头,服装和文字都被人们放弃,诱惑他们的是食物与住宿这样迫切需求的物质。文明被可悲地抛之脑后。文明被重新意识到时,早已时过境迁。身处现代世界却不得不接受原始制度的现实,化解与重建的希望,是孩子!

  在某种程度上,作者似乎是借小说在表达对日本社会的不满与批判。欺骗,背叛,抛弃,所有的发生都在以日本为名的场景下加以印证,甚至在结尾表达现代与原始这两种存在时,那种躲避现实而刻意说下谎言的可悲本能让人寒意彻骨。或许,貌似先进文明的当代社会根本就是仍然处于原始状态的钢筋丛林,无论是弱肉强食还是背信弃义,犀利而直接的表达无疑是最体现作者创作意愿的方式吧。在冷酷现实面前,在压力重负面前,有时候人真的是很脆弱的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