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大卫洛奇大英博物馆墨斗东莞时报文化 |
分类: 书评专栏 |
献给天主教的一朵小红花
转自10.05.17 东莞时报 文:墨斗
切斯特顿说过,测试一个宗教的好坏,就看你能否拿它开玩笑。就《大英博物馆在倒塌》一书行销几十年未见大的妨碍的事实来看,天主教该得一朵小红花。在巴托罗缪大屠杀、法国的宗教战争之类都成往事后,天主教教会进入一个政教分离的西方俗世,好像剃头师傅闯进了厨房一样,露出了笨手笨脚可笑的一面,当然,要把这种可笑之处淋漓地阐发出来,还得靠戴维·洛奇的妙笔与巧思。
亚当·爱泼比——Adam Appleby,洛奇用给自己主人公取名的机会影射了一把《创世纪》,让我想起那句格言: “一切男人都是潜在的强奸犯”。亚当才正当青春的20多岁,却已经百发百中地生下了三个合法子女,眼看着妻子又一次出现疑似孕前症状,这对于勉强蜗居于小公寓、自己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亚当而言,真如灭顶之灾。麻烦在于,他所属的英国天主教会是禁止一切人工避孕手段的,它向教众传授所谓“节律避孕法”,并告诉教众,粗暴的避孕手段不仅违反教规,而且危及这个社会已经日薄西山的道德良知的命运。亚当还真乖乖做了尝试,尝试着把过于旺盛的欲望消耗在画表格、贴标签、小心翼翼计算周期里。不过最后,洛奇通过他的故事成功地让我得出如下结论:“节律避孕法”跟给直不起腰走不动路的老轿夫配一根拐棍没什么两样。
有组织的宗教都在衰落,在如今大多数西方世界里这是不争的事实。戴维·洛奇本人倒算是个标准的罗马天主教徒,受过系统的宗教教育,不过他的趣味更多地在于社会学而非神学,确切地说,在于那种让教宗哭笑不得的后现代主义社会里,这社会将所有冠冕而陈腐的教义都变成了一场笑话,而轮到如洛奇一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大学的伦敦青年头上,他们得掏出金钱与时间,自行消化这种笑话的苦涩意味。就像亚当这样,当他在公寓的厨房里等茶泡开的片刻,靠想象着地球毁灭后火星人编的百科全书词条消愁解闷:“罗马天主教,根据考古证据,二十世纪时在地球这个行星上传播散布相当广泛。就西半球而言,它的特征是:一套由性爱禁忌和宗教仪式组成的复杂系统。已婚配偶之间的性交严格限制在根据日历和女性体温决定的某些特定时段。……有些学者指出,这只是限制人口增长的一种方法;但是由于有确凿证据标明,罗马天主教徒比社区内其他家庭生养孩子的平均数目要多,所以这种论断站不住脚。……”
教会合当获一份嘉奖,因为它那么配合作家用他人之苦给自己春风得意的人生添砖加瓦,还说出这几句隔岸观火的风凉话。之后,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一系列通谕中,终于就肉体、性爱、男女生育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解释:性是美好的,是上帝给人类的礼物,性爱的愉悦应当得到尊重,同时人们必须接受的挑战是:以配得上人类伟大尊严的方式去过自己的性爱生活。诚然,这对于亚当·爱泼比而言无非是精神马后炮罢了,逃出庄严肃穆的大英博物馆,他还得回到自家混乱的公寓房去做梦:定居伊甸园,那地方宽敞到足以让他尽情繁衍出一个民族。
戴维·洛奇,1935年在伦敦出生,早年就读于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博士,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以文学贡献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和法国文艺骑士勋章。从1960年起,执教于伯明翰大学英语系,1987年退职从事创作,兼伯明翰大学现代英国文学荣誉教授。洛奇已出版十二部长篇小说,其作品已用二十五种语言翻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