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主流大师的寓言--《寄物柜婴儿》

(2010-05-05 11:00:43)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新京报

村上龙

曾靖皓

寄物柜婴儿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非主流大师的寓言

转自10.05.01新京报 文:曾靖皓

非主流大师的寓言--《寄物柜婴儿》
《寄物柜婴儿》
作者:(日)村上龙

译者:栾殿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2月

 

 提起“非主流”,大家似乎总有一种排斥之意。其实在国外60年代以后,非主流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西方学者将“非主流文化”称之为“亚文化”,是一种相对于主流文化,又能向主流文化转化的文化形式,其影响波及各个领域。

 既然成为一种文化,也就有它的代言人。在西方,凯鲁亚克当之无愧,而在亚洲,村上龙应该配得上这个称号。村上龙从高中开始就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多年充满性与毒品的混乱生活使他对亚文化青年的处境有着更为深入的思考,开创了日本文学的亚文化时代,被西方媒体称为“亚洲最具创造力的作家”。

  1980年发表的《寄物柜婴儿》是这位非主流大师最为轰动的作品,他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两个被遗弃在寄物柜中的婴儿的成长历程:阿菊和阿桥出生后就遭到抛弃,成年后,弟弟成了当红歌星,最终在“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的呼喊中疯掉;哥哥阿菊怀揣着对阿桥的感情,踏上了寻找之路,却四处碰壁,而后找到了神经毒剂“曼陀罗”,开始了他对整个社会的复仇。

 兄弟两人的悲惨遭遇独立成线,又被他们多次的重逢和离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副混乱、压抑、腐朽、荒诞的社会图景。故事里,村上龙在繁华的东京设置了一个充满毒素的亚文化群体聚居区,这里都是些社会大众眼里的“怪人”,但是深究这些怪人的来历,才发现他们要么是被家人抛弃的病人、无人奉养的老人、来自暴力家庭的少年……但就是在这个社会“毒瘤”一样的圈子里,却又有着无私的情谊。

 在村上龙的价值观里,怪人的悲剧其实是源自早已腐朽不堪的社会。他笔下的主流社会就是一个掩盖起来的毒疮,腐败之气呼之欲出。直白一直是村上龙的杀手锏,这部也不例外,对于社会边缘人物和主流社会所不齿的那些行为的描写还是那样露骨。同时,他揭露出主流人物们背地里其实也是亚文化的一员。

 故事结尾,阿菊找到的毁灭武器“曼陀罗”开始在城市传播,村上龙用一种恐怖向现实社会发出了警告:灾难迟早要来。可惜人性总是如此难以改变,10多年后,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和横宾制造了用毒气报复社会的恐怖事件,大师的寓言不幸变成了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