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劳伦斯·布洛克 “小城纽约”的“死亡诗人”

(2010-04-20 13:20:01)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小城

劳伦斯·布洛克

谭山山

新京报

文化

分类: 相关新闻

劳伦斯·布洛克 “小城纽约”的“死亡诗人”

转自10.04.17 新京报 文:谭山山
劳伦斯·布洛克 <wbr>“小城纽约”的“死亡诗人”

劳伦斯·布洛克

 【黑板报】

 劳伦斯·布洛克被誉为“死亡诗人”,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创作了五个系列30多部作品,获得过包括爱伦坡奖在内的所有推理小说奖,他笔下的马修·斯卡德、伯尼·罗登巴尔等人物都是推理世界里的名侦探,以他为代表的硬汉派也是推理世界里最受美女青睐的侦探形象。本堂推理课,我们请出人类文明史上最有名、最有型、最受美女喜欢的特工邦德,詹姆斯·邦德为大家讲课,一起分享推理世界里,侦探和凶手的爱情故事。

 

  ■ 大师名片

 劳伦斯·布洛克

 美国推理小说作家。19岁时发表处女作《你不可错过》,近50年来发表30余部作品。获得过爱伦坡奖、马耳他之鹰奖、夏姆斯奖和尼罗·吴尔夫奖等推理小说奖。

 

 ■ 代表作品

 ●马修·斯卡德系列

 以一名酒鬼无牌私家侦探马修·斯卡德为主角。

 ●雅贼系列

 以一名中年小偷兼二手书店老板伯尼·罗登巴尔为主角。

 ●伊凡·谭纳系列

 以一名韩战期间遭炮击从此“睡不着觉”的谭纳为主角。

 ●奇波·哈里森系列

 以一名自我陶醉私家侦探奇波·哈里森为主角。

 ●杀手凯勒系列

 以一名不以完成任务为满足的杀手凯勒为主角。

 

 布洛克的所有作品都绕不开纽约。所以《人物》杂志这样说:“布洛克书中最大的主角不是杀手凯勒,不是谭纳,也不是斯卡德,而是一个城市——纽约。”这就是《小城》的缘由。而胆敢把纽约称为“小城”,恐怕也只有布洛克了。

 

 “死亡诗人”布洛克

 1976年,布洛克完成《父之罪》 ——他最重要的作品马修·斯卡德系列的第一部;1977年,在写马修·斯卡德系列第三部《谋杀与创作之时》的同时,布洛克开始创作以伯尼·罗登巴尔为主角的雅贼系列。整个80和90年代,布洛克集中精力写马修·斯卡德系列,当中穿插雅贼系列的创作。

 2001年,就在他交出《死亡的渴望》(马修·斯卡德系列)之后不久,“9·11”事件发生,每个人都在等着被誉为“死亡诗人”的他对这一大事件表态。他的回应是在2003年拿出了《小城》。2005年,他又在《繁花将尽》中看到马修们的反应:已经成为马修妻子的伊莱恩从“9·11”后多了一个习惯,她会时不时怅惘地从他们的公寓窗前眺望好像缺了两颗门牙的世贸中心遗址。

 

 马修,另一个布洛克?

 毫无疑问,马修·斯卡德系列是布洛克小说中最出色的部分。对于马修,喜欢还不足以形容,你迷恋他,关心他,了解他,心疼他,那是一种深刻的感情。

 他大概是最不像侦探的侦探,他的办案方式也大概是最没效率的一种,他只会尽可能到处走走看看问问,他也心知肚明,95%问来看来的信息完全没用,真正破案要的只是那5%,但不知道这有用的5%到底是哪个部分,也不知道它何时出现。于是,我们常常跟着他在纽约的大小街区游荡(这时候你发现自己需要一份1:100的详细纽约地图),渐渐认识了他的那些朋友:伊莱恩·马德尔,“屠夫”米克·巴卢,T.J.·丹尼男孩,乔·德西。他和米克·巴卢聊了一整夜后清晨踏雪去做礼拜,让人想起王怜花那首诗,“如此啊,好兄弟”。

 在小说中,马修和布洛克一样生于1938年,这大概不是巧合。《繁花将尽》之后马修·斯卡德系列暂时谢幕,因为布洛克认为“他已经年近七十,尽管身体还很健康,但要出去冒险犯难还是有点嫌老了”。但是谁知道布洛克会不会改变主意呢?

 1973年年底,他开始写马修·斯卡德系列时,觉得马修应该像类型小说的主角一样,永远不会老去(雅贼伯尼就永远35岁);1982年,他写完《八百万种死法》时,觉得它应该到此为止 ———但他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了不止一回。他舍不得放下马修,于是,马修重生了。

 

 无所不在的纽约

 《八百万种死法》于 1986年改编成电影,影片并不成功,但最不可原谅的是,导演把这个彻头彻尾的纽约故事搬到了洛杉矶。没有纽约的马修·斯卡德,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罢了。

 不只是马修,布洛克的所有作品都绕不开纽约。所以《人物》杂志这样说:“布洛克书中最大的主角不是杀手凯勒,不是谭纳,也不是斯卡德,而是一个城市———纽约。”这也是为什么,“9·11”发生后,人人都等着看布洛克怎么解读这桩纽约前所未有的死亡大事件,而且是希望通过老朋友马修·斯卡德的眼睛和头脑来看:死的是谁,在死亡无端端地抓到他/她之前,他/她是怎样在纽约生存的。

 这就是《小城》的缘由。而胆敢把纽约称为“小城”,恐怕也只有布洛克了。

劳伦斯·布洛克 <wbr>“小城纽约”的“死亡诗人”

 撰文/谭山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